vivo疯狂收割未成年群体:熊孩子坑爹,玩游戏充值上万!

vivo疯狂收割未成年群体:熊孩子坑爹,玩游戏充值上万!
2019年12月03日 22:27 包不同的观点

近日,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台的综艺节目《追我吧》期间意外猝死一事,一下子炸开了锅,铺天盖地的热议席卷而来,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

然而,就在意外发生的第二天,事件便被平息下去了。

与此同时,浙江台综艺节目《追我吧》“翻车”后不久,其背后的冠名商vivo,也被间接牵连着一块儿“翻车”了。

被网友戏称为蓝厂的vivo手机,与浙江卫视有着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事发后,冠名节目《追我吧》的vivo手机,在第一时间将节目相关的信息删除了。

与此同时,节目组同步编辑微博等,删除冠名商信息,可谓配合得完美。在这之后,高以翔意外猝死的官方通告才公之于众。

实际上,提到vivo,许多人脑海中也许会隐隐约约浮现出那一度引起争议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事件。

与冠名《追我吧》节目出事后vivo的高效解决速度有所不同的是,在诱导未成年人巨额充值游戏这件事情上吃了不少甜头的vivo,本应对该问题有一个合理的处理,但公众却迟迟没有等到vivo对此事应有的交代。

实际上,在vivo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事件的背后,是vivo诱导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充值数额较大的金额,且通过技术手段绕开相关部门的监管,最终跟游戏开发商共同瓜分这份“利益果实”。

如今的落魄手机厂商们,莫非是把棋局精心布在了引诱未成年人充值游戏上?

其实,在近年来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巨款"的现象时有出现的背景下,一项对游戏业影响重大的规定于今年的11月19日正式出台了。

这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不仅对游戏实名注册、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等进行了规定,还规定了未成年人游戏付费的上限,每月不超过400元。

显而易见的是,这项规定的严格程度远高于之前的相关规定。此项规定的出台,正是基于过往那些未成年人巨额充值游戏的案例。近几个月,陕西、河南、江苏、湖南4个省份发生孩子未经父母允许,给游戏充值高达数万元的新闻先后被报道出来。充值后,部分案例经过与商家的沟通,得到了合理解决。

而vivo,未有针对此问题予以合理解决。

熊孩子坑爹:沉迷游戏充值四万多

作为vivo手机用户的湖南韶山农民庞先生,其本应有4万多块钱银行账户里,今年的11月20日时却赫然发现只剩下4元钱。据银行记录显示,那些钱都已经被划扣了。

银行提供的账单显示,这四万多块是在一个月内先后支出的,交易方是vivo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网游专冲网店,其中主要用于购买腾讯Q币、迷你币、信用点等网络虚拟用品。金额也从0.99元到988元不等,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支出是九百多元的。

不过,终归是“破案了”,令人无奈的事实就摆在眼前:这凭空消失的四万块钱,居然是被熊孩子用来充值游戏了。

庞先生的儿子小文,是个沉迷于王者荣耀、第五人格等游戏的11岁小男孩。渐渐地,他发现只是拿这个vivo手机来玩根本不够过瘾,熊孩子想着穿上最闪最炫最酷的装扮,于是他趁着庞先生在购物支付的时候,偷偷记下了支付密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小文先后在各个游戏上疯狂充钱。

然而,与上述那几起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的案例不同的是,庞先生充进去的钱却没能拿回来。

了解事情经过后,庞先生立即让女儿在腾讯官网、第五人格游戏官网进行申诉。很快,腾讯公司方面回应:经过核定,该游戏账户确为未成年人进行操作,该账户上共消费金额28282.41元,经过核算最终同意退还22600元。

那么,还有2万去了哪里?

“在玩家的资料中显示,该玩家除了第五人格游戏外,还同时接触了皇室战争、飞行学员两个游戏。买家的支出用于购买游戏中的虚拟装备,已经交易完成,无法申请退款。另外,游戏中的支付渠道也仅针对成年人开放,而该游戏账号已经进行成年人实名认证。”vivo智能手机公司回应道。

也就是说,该游戏玩家已经进行成年人实名制认证,不予退还。

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点了,游戏充值首先需要“成年人实名认证”。这种认证首先就得本人面孔和身份证确认。不过,vivo的操作很简单,只要手机上有支付宝,就可以关联授权,完成“成年人认证。”

其实,vivo还有更“拿手”的招。

在违规的路上疯狂打擦边球

实际上,腾讯、网易等几大主要的游戏发行商均对游戏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实名制把控。如果不进行实名制,要给游戏充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实名制程序也较为复杂,甚至有游戏发行商推出人脸识别校验、AI技术识别玩游戏者年龄等技术,织就严密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

那么,在这样严格的限制下,未成年人进行巨额游戏充值的事情却依然屡屡发生?这背后的秘密,就藏在vivo手机的vivo应用商店里。

以成千上万的金额进行充值的,大多是王者荣耀、第五人格、一刀传世、部落冲突等游戏,这些游戏是不同的研发商所研发的。可共同点却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通过vivo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游戏,且所使用的都是vivo手机。

通常来说,游戏本身若没有实名认证,未成年人是无法充值的。但是不实名的情况下,vivo官方提供的漂浮窗可以充值。这意味着vivo能为不实名用户提供“后门”。

在vivo手机上,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辅助的浮窗,绕开手机游戏APP实名制的限制提供付费点,让用户完成充值消费。

这很难说不是一个诱导的行为。

vivo明知违规却依然选择打擦边球,其实,这背后是一桩对手机厂商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暴利生意。

可以说,充值浮窗这种空子的出现也并非偶然,很难让人相信这不是来自手机厂商的有意为之,很难令人相信这不是vivo在疯狂追逐资本暴利。

暴利背后的秘密

一款游戏所能获得的收入,主要被游戏研发商、发行商、以及分发的渠道所瓜分。其中,游戏分发渠道抽走的比例分成相对较大。

在国内,手游渠道的分成比例较高,包括腾讯的微信、应用宝,360手机助手,oppo、vivo等手机内置应用商店,比例一般是50%。但因为分发渠道在上线一款游戏之前,已经收取了渠道费用,所以那50%的所得几乎是零成本的。

而许多家长们提到的vivo手机以及vivo应用商店,正是属于分发渠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未成年人通过vivo手机下载游戏软件后,给游戏充值的钱有一半进了vivo的口袋。游戏充值越多,vivo获利越大。

而实名制认证系统,妨碍了vivo赚取暴利。

Vivo不惜违反实名制规则也要留一个充值窗口给未成年人,是因为游戏充值方面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未成年人影响。

由于这种分成规则和背后的暴利,用户从哪里下载游戏APP决定了这50%的分成就落进谁的口袋。

实际上,这种5:5分成的规则也许长久不了。

如果按照原来5:5分成的规则,游戏厂商在扣除支付通道费、运营成本后,实际拿到的收入低于50%。

也就是说,在游戏上,付出最多劳动力的一方并没有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分发渠道因为占据了流量优势而坐享最大的利润。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都是一个顽固且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MobData公布的《2018未成年人玩家调查》,我国未成年人玩家数量目前占据了整个玩家群体组成规模的11.8%。而2018年6月对外公布的《未成年人涉网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未成年犯中,“沉迷网络”的占85%。如何推进游戏行业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刻不容缓。

毋庸置疑,Vivo既然享受了游戏行业的暴利,那么作为渠道平台,自然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游戏实名制上网、防沉迷系统等措施能够极大地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等问题,但像“用家里看病钱给游戏充值”这些事情仍然时有发生,vivo作为游戏行业的最大获利者,却也是这些社会问题的始作俑者。

讲真,野心大无可厚非,但吃相不能太难看,格局也不能太上不了台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