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高抽成争议,钱去哪了?

滴滴高抽成争议,钱去哪了?
2021年05月13日 01:23 包不同的观点

前几天,一则来自新华社的报道《网约车平台,请给公众一个解释》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

报道内容大致总结就是:网约车平台抽成少则20%~25%,经常会在35%左右,有的甚至达到50%。其中还提到了“一些网约车平台利用其相对垄断地位,以提高服务费率等手段,从司机和乘客身上攫取高额利益,造成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失衡。”

连小学生都能想到,所谓的“一些网约车平台”矛头直接指向的就是滴滴。当然,滴滴自己也看明白了这件事情。当天晚上就通过“滴滴出行”公众号作出了回应。

2020年,平台抽成比例为20.9%,网约车业务净利润为3.1%。滴滴称,确实存在抽成比例过高的订单,但抽成超过30%的订单占比不到3%。滴滴还在回应中表示,“将持续推进平台收费定价公开透明”。

可以看到滴滴并没有否认确实存在高抽成的订单,但是他否认了前面报道中所提到的高抽成订单比例的问题。

矛盾集中在不透明

根据新华社报道: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滴滴对网约车司机的抽成比例达到了25%左右,有司机还反映,在高峰期或者是长途大订单时,平台抽成能达35%甚至更高。同时还有有司机则透露,网约车平台抽成不固定,并没有明确的账单和解释。司机本身一般也不方便问乘客支付了多少钱,所以对于平台抽成也只能听之任之。

随后,滴滴网约车公司CEO孙枢列举了2020年的数据: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平均抽成比例为20.9%,而这里面,真正进入滴滴口袋的网约车业务净利润占3.1%,其余的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

这样看来就是,前面的报道其实只是通过调查发现有这么个情况,但是针对具体的抽成原则就连被调查对象都不是很清楚。

那么这件事情之所以爆发的症结其实就是信息的不透明。所以在这个事情开始在舆论中发酵的时候,就形成了司机叫亏,滴滴叫冤,专家们叫滴滴要信息公开透明。

司机不易,滴滴不易,谁受益?

按照上面的情况来说,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不存在好坏,只分析利弊的事情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滴滴,关于滴滴要上市的消息时不时就会传出来,这一次也正值滴滴再次传出即将申请上市的时候。

作为滴滴主营业务的网约车部分,其实影响着它净利润率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基本盘究竟能做到多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都对外宣称自己仍处于亏损阶段。滴滴创始人程维更是在2018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滴滴成立六年来没有实现过盈利,合计亏损约390亿元

要知道,滴滴自2012年7月至2021年4月,累计完成23轮融资,融资总额也才220亿美元。

滴滴的投资方包括了腾讯、阿里、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苹果、富士康、软银等,最后一轮融资时,其估值已经超过620亿美元。市场普遍认为,一旦上市,滴滴的估值最高将达到1000亿美元。

虽然长时间的亏损,但是滴滴的盈亏平衡点在2020年被正式突破,滴滴总裁柳青在去年5月份宣布网约车作为滴滴的核心业务已经实现盈利,而在滴滴新近发布的声明中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滴滴网约车2020年实现全年盈利。只是这3.1%的盈利数据在互联网行业也不算是太漂亮。

虽说滴滴使了好几年的劲,终于实现了盈亏平衡,对于互联网市场来说,3.1%的盈利在明年拿不拿的准还是个问题,但是也没有影响滴滴四处开战的步伐,除了网约车及其相关业务,还有橙心优选、青桔单车、滴滴加油、小桔充电等,在造车、电商、外卖、货运等领域也有投入。

但是这些赛道,无论是造车还是外卖,都不是滴滴最擅长的领域,且有巨头在前,滴滴如果想从这些领域跑出来,其前路还是漫长且曲折的。

在早期,使用过滴滴的人其实应该都经历过那段出门打车不要钱或者只要几块钱的日子,而在早期网约车能够在一时间吸引大量就业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平台的补贴。

大概在13,14年的时候,网约车刚开始,在搭乘网约车的时候就有听司机聊起过,开网约车比出租车赚钱多了。

而如今的怨声载道,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滴滴收回了许多福利政策,开始逐渐增加佣金比例。到现在滴滴的注册司机大约在3000万左右,当然,其中大部分也不是专职司机。而如今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就是滴滴司机的数量,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正在跑滴滴的人在减少。

虽说,大家都知道滴滴的原则是通过补贴来进行市场养成,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在这之中,我们的确也是享受过优惠,也享受着便利的。

放再长的线都会有收网,追求盈亏平衡甚至于更高利益的那一天,毕竟滴滴的一万多名员工也不是做慈善的。

收网网可以,但是要尊重大家的智商!

最近一段时间跟滴滴一同被关注的还有美团,美团的外卖配送业务也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上。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名博士后,在2018年,为了完成论文,加入了北京一家外卖骑手团队,花了5个半月时间进行田野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细节,其中就有一句话说到:“平台推着骑手去找捷径,找到了之后,会按新捷径来设计标准”。

这其实与滴滴为司机派发订单和计算抽成有一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劳动者的劳动极限和客户与劳动者的承受边缘疯狂试探。美团和滴滴曾经出现过的价格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不是平台智能的错,因为这些人工智能的算法也是人写出来的,这些书写算法的人身上背负的则是资本,他们的追求就是价值最大化。

作为消费者(不是羊毛党的那种),所希望的其实是公正和公开。作为商家的你对我坦诚,而我则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一套算法潜移默化着。

这就是信息公开和反垄断在如今市场上存在的意义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