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猪飞起来的,都不是正常的风

能让猪飞起来的,都不是正常的风
2021年07月23日 09:57 包不同的观点

下一个风口在哪?

1

“非正常”的风

八年前在中关村,一锅小米粥让13个创业者聚在了一起;八年后,小米作为国产科技品牌的一面旗帜,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得益于卓绝的战略眼光,带领小米一路披荆斩棘的创始人雷军身价一度逼近200亿美元。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的至理名言被无数创业者奉为经典。

寻找风口一直是雷军的信仰,这点从他成立的投资公司就能看出一二——顺为资本,顺势而为。

道理听起来简单,等到自己亲身去实践发现很难,到底什么是风口?到底什么是大势?到底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形成风口?这些太难把握了。

近几十年中国最大的风口是什么?是改革开放。

40年前,大家都差不多在同一条赛道、同一条起跑线上。

40年后,有的人财富自由,成为“先富”;有的人堪堪迈过温饱线,归类为“待富裕人群”。

投胎凭运气,婚假有风险。实现财富自由的路无非就两条,要么创业,要么投资。

成功的无非都是站上风口的。

“风口”,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重点、焦点。不过,能把猪吹起来的,往往不是正常的风。

2

80年代: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的兴起出现在中国经济改革后。彼时,正好是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求低成本代工地的档口。

例如,与台湾省一衣带水的福建莆田成为承接台湾制鞋业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那时,农村没产业也没资本,却有大量的劳动力。

为了在农村搞产业,部分地方打出了一个“新”口号: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号召建设农村乡镇本地的三产,就地吸纳就业,创造税收。

浙江、珠三角等地区80年代初乡镇企业就开始发展了,当其他地区的农村还在务农的时候,这里就诞生了一个个企业。然后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乡镇企业里面能干的会计、技术骨干再自己出来创业开厂,就这样带动了一方富裕。

整个80年代,乡镇企业每年为国家提供近400亿的农业补助资金。作为参照,到1990年,全国税收也就3000亿。

在农村经营组织逐步放松管制与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碰撞下,乡镇企业快速涌现壮大,成为促使中国经济增长的主体。

莆田的鞋、温州的皮革、东莞的玩具,成为那个时代商业浪潮的最好注脚。一大批赶上风口的人发家致富,80年代搞乡镇企业的企业家则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

3

90年代初:下海经商

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提振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全国有上百万官员造访深圳。这一年,深圳市政府接待办最多时曾同时迎来60批考察团。

体制内的人天然便具备信息优势,他们更能嗅到风向转变。国营企业、机关的干部职工纷纷辞职或留职停薪,从事商业经营、投资办厂。

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数据:

1992年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

数年后,中国工商界的“92派”崛起,成为一段佳话。

改开后90年代那会儿,听上去时间很近,似乎现代化程度也很高了。实际上,中国人也才脱离小农社会不久,骨子里的重农抑商崇官没有改。

但90年代最早下海经商的那批人,成了如今富二代的爸爸。

人人都在做的事,往往无利可图。然而当时经商的市场几乎是空白,社会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敢下海的人,就能淘来一桶金。

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时代,一些胆大的土鸡瓦狗成了款儿,成了人们嘴里的暴发户。

诚然,这一次的风口既有百业待兴,市场上尽是价值洼地的现状,也有国家货币政策的催化作用。

80年代末到90年代,年龄比较大的朋友应该会对“涨价潮”有印象。

从8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的M2进入建国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疯狂扩张时期。我们现在M2每年10%左右的增长都让人感到吃不消,而八九十年代M2的扩张速度一度达到50%以上。

官方统计CPI膨胀率均在18%左右,1996的物价指数扩张到1980年的14倍!物价极速飞涨,促使人们把钱都拿出来消费。不消费的话,居民手里的钱就要上交更多通货膨胀暗税了。

正是由于消费市场近乎饥渴般的需求,让90年代下海经商那批人赚足了“第一桶金”,企业家们正式完成了原始积累。

4

90年代:股市

中国股市是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张的,那时的股市不成熟,暴涨暴跌,其暴烈程度,与现在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90年代是股民的天堂,单以指数来看,1990年-2000年上证涨了20倍。

与现在A股“十年磨一点”的史诗级“慢牛”行情相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1992年8月,120多万人从全国各地涌向特区深圳,抢购新股认购抽签表。他们日夜排队,一系列失控在8月10日夜间引发混乱,深圳市政府紧急应对,称其为“8·10”事件,民间则称之为“8·10”股疯。

1992年3月,深物业挂牌交易,上市第一天收盘价11元,对比前一年10月底发行时的每股3.6元,翻了近两番;同时期的深中华、深华发也由每股3.75元、1.9元的发行价,到十二三元。

上海更热闹,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涨停板限制,上证指数从前日收盘的617点升到1266点,涨幅高达105%。

其中轻工机械涨幅最大,达470%。前所未有的超级牛市中,许多抢占先机的普通人摇身变成百万富翁,而那时一个内地职工兢业业上班,月薪最多两三百块。

股票刚发行就8个股票,称之为老八股。全中国炒股票的资金都围绕这八个股票转,手持认购证的全部发财,而且根本不用脑子,等于是别人硬送你钱。

一牛到底,买到就是赚到。

5

新世纪:楼市与互联网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多、地少、百废待兴”,亟需一个高爆发、深潜力的产业来刺激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显而易见,这一重担非楼市莫属。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国务院颁布划时代的23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宣布终止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那一年,中国建设银行发出了中国的第一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国正式踏入商品房的时代。

此后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国房价一路高歌猛进。

中国房产总市值一骑绝尘,达到了65万亿美元。而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房产总市值为30万亿美元,欧盟20万亿美元,日本10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房产总市值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

目前,中国住房的价值占股债房市值比例为71%,即股债房产三者市值相加,其中房产比例超过7成,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国比例最高的。

从1980年算起,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20倍;同样也是这40年,中国的房屋均价增长近40倍。

这还只是平均房价,具体到经济发达城市,上涨得更为可怕。

1990年,上海最贵的房子也不过2000多一平;如今优质学区的一套“老破小”又何止20来万一平?涨幅超百倍不止。

如此,收入和房价一对比,40来年涨的工资等于没涨。而在早年成功上车并持续投资房地产的人,无疑吃到了最大的时代红利。

通过持有资产来获得财富的人甩了闷头做事靠劳动报酬获取财富的人不知多少条街。

而与房地产市场“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便是中国的互联网经济。

1998 年,新浪模仿雅虎。

1998 年,QQ 模仿 MSN。

2000 年,百度模仿谷歌。

2003 年,淘宝模仿易趣。

2009 年,微博模仿 Twitter。

2012 年,滴滴模仿 Uber。

......

在模仿和抄袭中,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进入快车道。

甚至可以说中国互联网 20 年,就是抄袭的 20 年。某位传奇大佬曾经骂自己的产品经理:

创什么新,连图标都给我抄袭过来。

从诞生至今,几乎所有模式都直接复制国外模式,不仅善于模仿,而且还很会跟风,一夜之间冒出无数个 b2b、p2p、sns 网站,没有谁在意这种模式是否有侵权之嫌。

但就是在这样的模式运行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依然一飞冲天。

其背后是互联网的普及。

2005年,中国的网民人数迅速增长到一亿以上。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扩张,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也逐渐得到认可,中国的互联网迎来了它的转折点。

2009年之后,随着国内2G、3G网络的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用户迅速增长。

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

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APP不断兴起;美团、糯米、饿了么展开团购大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渗透到人们生活。

互联网渗透到人们吃、穿、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

8亿的市场有多么庞大,用脚指头都能想象的出。

海量的市场催生出一众互联网巨头。

深圳的腾讯,杭州的阿里,北京的美团和快手,上海的拼多多。

个个市值都以万亿为单位。

富豪榜2021年大佬排名中,腾讯的马化腾站在了榜首的位置,拼多多的黄峥紧随其后,其次是阿里巴巴的马云。

个个都是出身互联网行业。

6

风口到底怎么形成的

创业能否成功要靠命。

所谓命就是顺应时代潮流,“借势成事”

简单说,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通过对每一次风口的复盘,可以发现风口的形成无非就四点原因:经济周期、货币宽松、制度改革、技术下沉。

中国实体经济经历过三次史诗级创业潮:

1982-1988年代乡镇企业潮

1992-1996的下海潮

2003-2007的工业化浪潮

很多没有背景的普通人通过这三波创业潮实现了阶级跨越。这三波创业潮都离不开经济周期,分别对应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速最高的三个时期,都达到了年化两位数的GDP增速。

在此之后,GDP增速逐渐降低,实体经济创业越来越难,普通人白手起家的例子越来越少。

货币宽松带来的风口就更好理解了。货币超发,市场上流动的钱变多了,多出来的钱总得找个去处。80年代的商品涨价、90年代的股市疯狂、09年至今的房价暴涨,这些都与货币宽松有很大关系。

80年代的商品经济探索催生了乡镇企业繁荣,92年的全面开放带动了下海潮,90年代的资本市场改革带动了股市繁荣,0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使学金融的学生享受到空前的就业牛市。

历次变革的背后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速会长期处于中速或中低速增长,也是我们常说的“高质量发展时期”,靠经济周期形成的创业潮一去不复返。

但每一次发展逻辑的改变,都蕴藏着机会。

就拿疫情中全球大放水来说,大多数人都还怕看到相关的消息,认为媒体是在制造焦虑、传播焦虑。如果是有足够投资眼光和商业头脑的人,最喜欢的便是这类事件的发生。

一般人只看到了放水带来的通货膨胀,忽略了放水意味着货币宽松,史诗级的放水换个名词便是史诗级的机遇。

疫情过后,市场洗牌与内外环境的变化是铁定会发生的。印出来的海量货币,会逐渐沉淀到各类资产中,如何发现、锚定优质资产,便能掌握未来财富密码。

如今,中国开始逐渐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向打造以消费为主的内循环经济靠拢,人民币国际化、耕地所有权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环境保护和碳中和、人口政策和养老体系、振兴传统文化等等大方向都已经明确,未来的风口就藏在这里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