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在控制成本方面日趋严苛。根据国际研究机构CIMdata的最新预估,2024年全球PLM市场增长9.7%,其中设计CAD市场增幅约为7.9%,略低于PLM细分领域平均增速。
可以观察到,全球CAD市场已连续多年维持较低水平增长。作为国内工业软件领域的领先企业,中望软件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仍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势头。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望软件营收突破8.86亿元,并在技术创新、产品优化、市场拓展和生态合作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
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中望软件董事长杜玉林指出:“当全球制造业处在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性拐点,工业软件竞争的本质愈发清晰——它不仅是算法技术与工程知识的融合突破,更是产业生态与行业应用的全面攻坚。在汉诺威这一全球工业盛会上,中望正以持续进化的CAx一体化向世界展示中国工业软件的力量与潜力!”

01
CAD应用
须紧贴行业化需求
当西门子联合生态之力打造面向13个行业领域的数字主线,当达索系统通过3DEXPERIENCE平台连接全球5.6万家企业——这些先行者正验证一个铁律:生态竞争力既能决定产业话语权,也是打造完整行业解决方案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对离散工具的串联,更是对设计数据、工程知识、制造经验的系统重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工业设计与制造的核心驱动力,CAD价值的关键在于场景验证,根本上取决于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耦合。
从产业发展视角看,脱离具体应用场景的CAD工具往往难以发挥实际效能,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CAD解决方案必然建立在对垂直领域痛点的精准把握之上。
不管是应对航空航天领域对高精度与可靠性的严苛要求,还是汽车行业从单一设计到全流程协同的演进,或是高科技电子行业对高速迭代下的设计协同需求,以及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合规性与个性化双重挑战……通用的CAD软件固然能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但只有与行业Know-How深度融合、精准匹配特定领域的专业化需求,才能释放数字化设计的最大价值。
杜玉林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只有将CAD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CAD技术的价值,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这也是中望软件未来几年的重要发展策略。截至目前,中望已累计与国内外不同行业超过300家专业软件开发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发布了450余个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譬如与纬地软件合作推出“中望CAD+纬地软件v9.0”解决方案、与南京越擎联手打造基于中望3D平台机器人离线编程解决方案iRobotCAM、与利驰软件打造“中望CAD+利驰SuperHarness”数字线束一体化系统。此外,开目、天喻、高佳等行业伙伴也纷纷与中望结盟,基于中望平台产品开发各自的专业应用。
据杜玉林介绍,未来几年,中望将联合全球生态伙伴打造针对细分行业的产品和方案,服务1万家用户。
这意味着中望不仅要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还要在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一方面,继续加大在行业化应用方面的投入,深入理解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将CAD技术与行业知识相结合,提供更加贴合用户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02
诞生60余年的CAD
到了PK生态的时刻
e-works发现,随着CAD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单一的软件功能优势已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全球领先企业的实践表明CAD的生态构建逐渐成为决定行业格局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已与技术研发本身不相上下。
从技术演进的角度看,CAD软件已从早期的二维绘图工具发展为涵盖三维建模、仿真分析、数据管理等功能的综合平台。这种转变使得CAD技术必须与CAM、CAE甚至PLM等系统实现深度集成。一个完善的CAD生态不仅需要强大的核心建模引擎,更需要构建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以及稳定的第三方应用支持。例如,达索系统的3DEXPERIENCE平台就成功整合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工具链,这种生态优势使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构筑了坚固的护城河。
从用户需求维度分析,现代制造业对CAD技术的要求已从单纯的绘图工具转变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枢纽。企业用户不仅需要CAD软件本身的功能,更看重其与ERP、MES等企业信息系统的对接能力,以及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同设计能力。以中望打造面向全流程的国产三维设计平台为例,其实现从CAD建模到CAE仿真再到CAM加工的同源数据一致性,远比单一的绘图工具更具价值。
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背景下,CAD系统能否融入更大的数字化生态,直接决定了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适用性。
杜玉林介绍,中望正积极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与硬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通过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中望可以联接各方资源,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领域用户在不同层面的需求。
在产业生态层面,中望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工业软件生态网络,拥有超过1000家合作伙伴,包括800余家渠道商;此外,中望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和二次开发工具,支持基于中望平台开发专业应用模块,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专业应用需求。
在教育生态层面,中望基于自主CAx技术构建了贯穿K12至高等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数据显示,其教育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超4,000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涉及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等十余个专业领域;在基础教育阶段,服务学校及教育机构达8,700余所。
在信创生态层面,中望通过协同国产厂商,发布了一系列联合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及应用生态层面。
值得一提的是,中望联合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发起“工业软件可持续创新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基于中望提供的根技术和平台产品,打造超过20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e-works了解到,在华为与中望打造的面向全流程的国产三维设计平台中,由于产品形态越来越多样且应用场景复杂,华为要求使用的软件必须具备G2高阶曲面能力、能够进行复杂零件超长历史参数化建模、支持十万以上组件规模的超大装配设计场景,性能上要追平甚至超越原来的软件。历时数年的探索与验证,中望3D在华为的应用范围逐年扩大,目前双方正加速在多学科多领域的深度合作。
可以说,只有这种深层次的生态合作,才能打造孕育出高价值的工业软件。
03
中望,能否成为中国版达索?
实际上,中望的行业化发展策略与国际巨头的策略是不谋而合的。在SOLIDWORKS成立 30周年的全球用户大会上,可以非常清晰地洞察到达索系统的行业化举措——其行业化策略并非简单功能叠加,而是通过技术垂直化、服务本地化、生态协同化,使CAD从工具升级为“行业伙伴”;西门子工业软件则构建了覆盖13个行业的65条数字主线,通过垂直行业深度定制、技术融合创新、生态协同共建三大维度,推动工业智能化升级;PTC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是,重点聚焦电子高科技、汽车、重工、医疗设备等行业,通过服务于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从而推动腰部客户学习头部客户的最佳实践,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这充分印证了工业软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懂行业”而非“泛功能”,这也为国产工业软件的破局提供了借鉴——唯有深耕场景,方能攀登技术高峰。而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工业软件厂商仍处于打磨产品功能或核心技术突破的攻坚阶段。
中望软件显然已迈入新阶段:其在2025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示的消费电子、注塑机械、能源电力等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与东华机械、许继电气等头部企业的合作成果,凸显了“场景驱动技术创新”的巨大价值。例如:东华机械通过中望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设计到制造的数据闭环,交付效率高出行业200%;;许继电气依托中望CAD/CAE一体化方案,融合技术传承与创新,72小时内可完成12种方案迭代,达成降本增效目标;国内某头部计算机硬件厂商借助中望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0.00001毫米级的高精度建模表达,助力产品的全流程创新和全周期管理。

东华机械应用中望3D进行研发设计

许继电气应用中望3D设计电气柜等产品

中望3D应用在电子消费产品的研发设计
从这个角度来看,兼具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完善生态体系的中望软件,正展现出成为中国版达索的潜力,而以中望3D为代表的国产3D软件,也已经初具“能用”到“好用”的形态。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执行和贯彻行业化发展战略。中望近年来通过持续投入几何内核等核心技术研发,同时构建包括二次开发平台、行业解决方案和教育培训在内的完整生态,已初步具备向高端市场突破的基础条件。
但要真正成为中国版达索,中望仍需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深耕,同时进一步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只有将技术创新与行业深耕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正如杜玉林所说,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依托于庞大的国内市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中国将能够培育出一家世界级的工业软件企业,这家企业将领导行业突破目前面临的技术瓶颈,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创新。而中望,将会成为这家企业。
感兴趣的伙伴可扫码填写信息
获取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博会
中望展台现场演讲资料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