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闪转腾挪”

阿里“闪转腾挪”
2024年03月28日 14:06 智趣财经社

在中国商业史上,阿里巴巴无疑是一个传奇。从创业初期的“十八罗汉”到如今的商业帝国,其发展历程充满了变数与挑战。最近的一系列高层人事变动和业务调整,更是让外界对这家公司的未来充满了猜测。

去年初,阿里推进“1+6+N”的架构调整,意图将旗下业务拆分成多个独立生长的板块。盒马、菜鸟、阿里云等明星业务被寄予厚望,期待它们能在各自的领域独当一面,甚至分拆上市。这一战略的背后,是阿里与前任CEO张勇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和对未来趋势的乐观预期。

去年九月,阿里巴巴迎来了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退休十年的吳泳铭和蔡崇信重返一线,分别担任集团CEO和董事长。这一举动在外界看来颇为意外,毕竟这两位元老级人物早已功成名就,无需再冒风险。有人说,他们是为了阿里的未来,为了那份创业初心;也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应对外部的挑战,为了稳住阿里的阵脚。

或许,我们可以从阿里巴巴的内部变革中找到答案,如今正上演着一幕幕“闪转腾挪”的精彩戏码。过去几个月里,阿里巴巴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强拆”,这次拆解不仅涉及人员、职位和业务的调整,更是一次对阿里人内心舒适区的挑战。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阿里帝国,让每一个阿里人都深切感受到了变革的震撼和力量。

原本被视为创新名片的盒马鲜生,如今却传出了要被卖掉的消息。要知道,盒马鲜生曾是阿里巴巴线下零售业务的一面旗帜,它的出现不仅引领了新零售的风潮,更让阿里在线下零售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如今这面旗帜却摇摇欲坠,让人不禁对阿里的线下零售业务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与此同时,其他的线下业务,如大润发、银泰、高鑫等,也都在传说中要被出售。这一系列的动作表明,阿里巴巴正在对其线下零售业务进行彻底的出清,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多端的消费者需求。而这些业务,都曾是张勇时代的“代表作”,它们的兴衰成败,无疑也折射出了张勇时代阿里的战略思考和市场布局。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态势的加剧,独立生长战略并未能让所有业务都顺利成长。盒马、菜鸟这些业务的发展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盒马在尝试独立融资时遭遇了估值腰斩的尴尬;阿里云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上市的计划;菜鸟也因市场给不出期望的估值而选择回归集团。

这些业务的回归,一方面体现了阿里在战略调整上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独立生长战略的局限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即便是阿里这样的商业巨头,也难以保证每个业务都能顺利成长并达到预期目标。

从张勇到戴珊,再到俞永福和侯毅,这些战功赫赫的功臣在上一个时代是守土有功、舍我其谁的存在;但在这个时代,他们却不得不面临被断舍离的命运。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或贡献不足,而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和阿里的处境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些变革的背后逻辑,会发现阿里的“闪转腾挪”并非无序的跳跃,而是有着清晰的逻辑和目标。

在独立生长战略遇挫的同时,阿里开始转向围绕电商和云这两大核心业务,电商作为阿里的起家业务,一直是其最稳固的基石;而云业务则是阿里未来的增长引擎,承载着转型的重任。

阿里开始了一系列的内部调整。首先是将最好的人和最多的钱投入到电商业务中,以确保其领先地位不受挑战;其次是将云业务和物流业务捆绑在一起,通过协同作战来提升整体竞争力;最后是套现边缘业务,储备粮草以随时为核心业务输血。

当下,“良好”和“优秀”已经不足以让阿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卓越”级选手如拼多多、字节、腾讯、华为等的崛起让阿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生存和发展,阿里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和决绝的战略调整措施。阿里已经或正在计划出清其持有的B站、小鹏汽车、快狗打车等公司的股份。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人心向背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阿里巴巴的变革不仅需要高层的决心和智慧,更需要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当员工真正认同公司的战略和价值观时,才能形成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换言之,这是对阿里人内心舒适区的挑战,也是对阿里文化的一次深刻洗礼。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阿里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节奏,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历史变迁,更是商业世界的缩影和写照。在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不断进化和变革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