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唯品会,这个当年的电商佼佼者,好像碰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
想当年,唯品会凭借“品牌折扣”这一招鲜,走遍天下都不怕。但现如今,不仅业绩增长显得有些后劲不足,而且在年轻人群中的“人气”也日渐下滑。这让人不禁想问:唯品会是该守旧还是求新?是继续守着品牌特卖的老本行,还是该勇敢地开辟新天地?
看看唯品会2024年一季度的成绩单吧,说实话,有点“黯淡无光”。增长的动力似乎快耗尽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在悄悄溜走。更糟糕的是,活跃客户和订单量都在往下滑,这对电商平台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那么,唯品会要怎么走呢?是继续坚守品牌特卖的老阵地,还是得出新招以摆脱困境?从它最近的几步棋来看,貌似是选择了“稳中求胜”。
过度保守?
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出炉,唯品会的业绩似乎有些“步履蹒跚”。数据显示,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微弱,仅为0.4%,而产品收入更是微降0.3%。看来,这位电商界的“老大哥”似乎在领跑的位置上有些摇晃了。
除了营收增长疲软,唯品会的活跃客户和订单量也纷纷下滑,这可是电商平台最不愿意看到的“双降”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账面上的数字,还可能让唯品会在市场上的“面子”有点挂不住。
唯品会现在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是该继续坚守自己的品牌特卖阵地,还是出去寻找新的“猎物”?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的电商市场竞争可是如火如荼,老对手如淘宝、京东虎视眈眈,新贵如拼多多、小红书也毫不示弱。唯品会要如何在这场“群狼环伺”的战斗中保持自己的领地呢?
最近,唯品会的策略看起来是“稳中求胜”。618电商大战在即,唯品会虽然提前开启了特卖活动,但营销力度却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跟其他平台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风格截然不同。掌门人沈亚明确表示,咱们不跟风补贴用户,就要坚持走自己的品牌特卖路线。这种做法虽然稳,但也让人捏把汗:唯品会会不会因为太保守而错过市场上的“大餐”呢?
唯品会把一季度营收增长的不给力归咎于天气和营销策略。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品会对二季度业绩的预测也是小心翼翼。公司预计二季度营收会同比下降,这个预期远低于市场的猜测,让大家对唯品会的未来多了一丝担忧。
沈老板解释说,二季度营收预期低调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太高,再加上天气不给力,减少了换季销售的机会。而且,唯品会在二季度市场推广上也是小心翼翼,整体退货率还攀升了,特别是那些SVIP客户的退货率也上去了,这对业绩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听沈老板这么一说,感觉信心还是有所缺失啊。他还坦言,二季度市场竞争那么激烈,唯品会却没有大肆补贴用户,结果导致一些摇摆不定的用户选择了“跳槽”。从4月开始,销售情况就一直没能达到公司的预期。就算618大促快到了,唯品会还是保持着那份谨慎。
现在的电商行业可真是内卷得不行,各大平台都在拼命抢用户。唯品会却选择了一条“佛系”道路:他们基本不进行用户补贴。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省了一大笔钱,但长远来看,唯品会会不会在这场“补贴大战”中掉队呢?毕竟,在这个价格敏感的市场里,用户补贴可是一种超级好用的“吸粉”手段啊。
跟不上节奏?
曾几何时,唯品会凭借独树一帜的特卖模式和诱人的品牌折扣,让消费者们趋之若鹜。可现如今,无论是业绩报表还是资本市场的态度,都透露出唯品会的力不从心。
曾记否,2021年唯品会那会,股价飙升,市值达到巅峰。但好景不长,股价开始走下坡路,市值也缩水得让人心疼,现在连100亿美元都不到了。唯品会为了挽回颜面,频频出手回购股票,光是从2021年4月到现在,就砸了22亿美元进去。虽然承诺年底前还要再回购5亿美元的股票,但这真的能挽回投资者的心吗?
唯品会现在面临的问题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很明显:唯品会好像在年轻人群里越来越没市场了。唯品会的主要用户是30岁以上的女性。看看他们的营销策略,也都是围绕影视热播剧、综艺节目投放女装广告。
现在的年轻人可是市场的香饽饽,他们追求个性,重视体验,只要东西有趣、有品质,他们就愿意买单。但在这方面,唯品会似乎有点跟不上节奏。
与此同时,电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天猫用大牌折扣和满减政策狂吸粉;京东靠优化购物体验和物流服务赢得人心;拼多多靠白牌杂货打出一片天;就连快手、抖音、B站、小红书这些社交平台,也靠直播电商赚得盆满钵满。反观唯品会,虽然品牌折扣的大旗依然高举,但在创新和突破上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更糟糕的是,唯品会似乎没搭上直播电商、兴趣电商这些新兴业态的快车。这些新业态让市场焕发新活力,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可惜唯品会没能及时把握机会,错过了与年轻人拉近距离的大好时机。
说到底,唯品会的问题不只是营收增长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唯品会得拿出点勇气和决心来创新和变革才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