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能提供这些独特价值

产业园能提供这些独特价值
2025年03月26日 06:56 四川日报
  • 对话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任紫鑫 绵阳观察 付乔崧

      在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上备受关注的“杭州六小龙”,给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如果向全国机器人企业发出邀请,产业园能为企业提供哪些独特价值?记者专访了绵阳科技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申泽。

      记者:您认为“杭州六小龙”对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有何启示?

      申泽:“杭州六小龙”在技术深耕与生态协同上的经验,为我们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将保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劲头,布局建设“线上+线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下大力气抓好协同创新,加强国内外顶尖高校、团队、人才与区内创新主体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大机器人产业集群。

      记者:“杭州六小龙”的研发总部多位于长三角,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引入的企业多以市场拓展和产品测试为主。怎样看待这种“研发在外、应用在内”的模式?

      申泽:“研发在外、应用在内”的模式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阶段性选择,既可利用东部技术势能加速西部场景验证,又能通过本地化测试降低企业市场拓展成本。但从长远看,需推动研发环节西迁以增强产业根植性。

      我们将多措并举吸引研发资源,一方面突出差异化定位,依托在绵大院大所大企科研优势,重点布局特种机器人、核工业机器人等“人无我有”的细分领域,与其他地区形成错位竞争;另一方面,构建“硬支撑”生态,强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牵引作用,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

      记者:如果向全国机器人企业发出邀请,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能为企业提供哪些独特价值?

      申泽:我们拥有乐聚等50余家机器人及产业关联企业,“大脑+小脑+关键零部件”体系初具雏形。企业聚合成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深度嫁接、相互赋能,实现降本增效、抱团发展。

      我们还设立了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起公共技术交流平台;成立了中试服务公共平台,聚焦机器人产业中试关键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立了1亿元中试基金、超70亿元产业基金,为机器人企业提供金融保障;建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共实训基地,为机器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开展了“机器人+”应用推广行动,助力企业产品走向市场。

      我们建设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不仅可以给机器人企业提供研发、产业化场地,还配备了机器人创新馆、机器人训练场、办公及生产空间等多种功能分区,全方位为机器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