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oToy孔淼邈:“所有玩具品类都有机会用AI改造一遍”

FoloToy孔淼邈:“所有玩具品类都有机会用AI改造一遍”
2025年04月03日 06:04 多知网

来源|多知

整理|徐晶晶

  近日,多知举办了多知OpenTalk第49期活动《AI答疑笔、AI玩具、AI眼镜……共话智能硬件的未来图景》,并发布了新书《教育科技这一年:教育+AI新元年》。

  在活动上,FoloToy产品合伙人孔淼邈分享了团队的创业历程和对AI玩具的最新思考。

  FoloToy是AI玩具初创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此前备受关注的字节跳动AI玩具“显眼包”就是内嵌了FoloToy的AI机芯Magicbox(魔匣)。

  孔淼邈曾在美团、唱吧等互联网大厂任职,也是前大V店儿童教育业务负责人,她具备大用户量级C端产品管理经验,也有社群与教育融合的体验。

  目前,FoloToy团队锚定的是面向3-9岁孩子、价格在200-500元、毛绒品类的AI玩具市场。孔淼邈认为,“所有玩具品类都有机会用AI改造一遍”。

  在推广策略上,FoloToy以自有IP为主,通过联名知名IP、ToB-ToC、STEAM教育套件实现低成本获客。

  截至2024年11月,FoloToy在C端的累计出货量已近2万台。而今年,FoloToy目标是实现全球出货量30万台。

  关于AI玩具的未来,她判断,会朝多模态、个性化方向发展。

  核心观点:

  1.技术大规模落地的前提是:技术的能力需要满足对应场景的最低门槛要求。

  2.AI玩具是一个高增速、想象空间很大,供给侧、需求侧都满足需求的场景。

  3.AI玩具可以是孩子接触AI的第一个媒介。

  4.200-500元价格带让中产家庭的购买决策负担不会太重,同时又是一个很好的送礼物的价格区间。

  5.所有玩具品类都有机会用AI改造一遍。

  6.玩具的核心体验六要素:外观和材质;动作和交互;音质和续航;音色;智能体;IP。

  7.AI玩具未来会朝多模态、个性化方向发展。

  8.品牌、IP、生态、数据、体验,共同构筑AI玩具的壁垒。

  以下为孔淼邈分享原文(经多知编辑):

  大家好,我是FoloToy的孔淼邈。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我们整个的创业过程和对AI玩具行业的思考。

  我今天主要分享四部分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选定行业之后,产品是怎么设计的;如何建设品牌;对未来的一些想法。

01

  预计到2032年,AI玩具会达到500亿美元市场规模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们创业选择AI玩具方向。其实,在ChatGPT出圈之后,我们就在想,这一划时代的技术是否会带来一些新机会?

技术落地一定是需要一个场景的。什么样的场景呢?我们判断,技术大规模落地的前提是:技术的能力需要满足对应场景的最低门槛要求。

ChatGPT在很多方面表现得非常的好,但是它的主要问题是幻觉。幻觉导致它在很多低容错率的行业里的应用始终欠缺临门一脚。但是对于玩具行业来说,幻觉反而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跟玩具聊天的时候,幻觉会突然迸发出一些奇思妙想,让玩具变得更好玩,也更有生命力。所以我们觉得AI玩具这个场景是满足需求的。

在场景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再看这个场景的空间有多大。

据Expert Market Research测算,玩具是一个千亿美元规模的市场,也诞生了很多耳熟能详的玩具品牌。

其中,AI玩具市场,据Facts & Factors测算,预计到2032年,会达到5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随着DeepSeek的爆火,大家判断,500亿美元这个节点的到来会更早一些。

另外,从全球最有价值的Top100品牌可以看到,中国品牌在崛起:2007年只有1个中国品牌;到2024年,有20个中国品牌,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的供应链能力、创新能力也在增长。

  所以AI玩具是一个高增速、想象空间很大,供给侧、需求侧都满足需求的场景。

  我们创始团队家里都有小朋友,我们相信,等这一代孩子长大时,一定会迎来一个和AI共生的时代。所以我们这次创业也有一份私心——希望可以做一个玩具,让它成为孩子接触AI的第一个媒介。

2023年7月,决定做AI玩具后,我们就开始做产品的验证。当时,我们采取Buid in Public(在公共视野中构建产品,透明地分享创业过程和幕后)的方式,在Twitter上发布了想做AI玩具这一想法并发起AI玩具的讨论。当年8月,就得到了很多推友的支持。怎么验证这个想法真的有商业价值、大家愿意付费呢?当时,我们就预售了100套的AI电路板。通过这个电路板,你可以把家里火火兔的电路板换成我们的AI电路板。这样,火火兔就会变成AI火火兔。通过这100套电路板的预售,我们完成了这一产品的商业模式验证。

下一个问题是,怎么做AI玩具呢?

毕竟玩具市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为了找到市场切入点,我们把市场进行了分层。从segmenting(市场细分)来看,我们抽象出三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1.面向用户的年龄。

2.价格。

3.玩具品类。

从年龄来看,我们锚定了3-9岁群体。因为3岁以下的孩子语言能力还不够好,没法发挥大模型的优势,9岁孩子要上四年级了,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而3-9岁的孩子已经有比较好的语言能力,也处在语言和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和玩具产生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互动。

从价格来看,我们切入200-500元的价格带。200-500元也是中高端故事机的价格带。这个价格带让中产家庭的购买决策负担不会太重,同时又是一个很好的送礼物的价格区间。而在我们之前,AI玩具基本上都是千元价格带。

  从品类来看,毛绒本就是玩具市场的一个大品类,是一个提供情绪价值的品类。AI主要给用户提供的也是情绪价值。

最终,我们锚定的是3-9岁、200-500元、毛绒品类的AI玩具。

当然,这只是我们切入市场的第一步。玩具市场很大,AI本身也适用于全年龄段用户,所有玩具品类都有机会用AI改造一遍。所以未来我们也会探索更多方向——向下有降本空间(青春版),向上有增值空间(更高品质、更多动作、收藏价值)。目前我们还是要精准聚焦这个阶段内用户的需求。

02

  “希望玩具加上AI属性之后更好玩,而不只是一个会说话的talking toy”

  锚定完目标市场之后,下一步是怎么做这个产品。

  我们总结了玩具的核心体验要素:

  其一是外观和材质。

  这是大家接触到玩具时首先感受到的要素。

  其二是动作和交互。

  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两种探索:一种是静态玩偶,是一个安静陪伴者的角色;另一个是会扭啊扭的玩偶,比较吸睛,同时有IP属性和记忆点。

  其三是音质和续航。

  为了让用户和玩具交互时,有很好的听觉体验,我们选的喇叭是音箱的喇叭。在续航上,我们也做了一些考量,比如五分钟不用它,它就可以自动休眠。按正常使用频次来看,1-2周充一次电即可。

  其四是音色。

  因为我们玩具的核心体验是语音交互,音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在音色上我们做了很多选择:首先是选了一些比较有情感的、有特色的音色。其次也加了一些音色上的功能,比如声音克隆。一些妈妈会在玩具里克隆自己的声音,陪伴在住校的孩子身边。

  其五是智能体。

  智能体也是玩具结合AI的一个核心。在智能体上,我们针对不同场景进行了设计。从功能和场景上来说,因为锚定的是3到9岁的孩子,所以我们在哄睡伴学、儿歌故事这些场景都做了深度优化。

  其六是IP。

  IP在上个时代也是玩具非常重要的一个卖点。我们目前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做原创IP,另一方面也通过联名一些知名IP,降低大家对AI玩具的理解和教育成本。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玩具加上AI属性之后更好玩,而不只是一个会说话的talking toy。

  目前我们的玩具产品有两大类:

  一个是扭扭系列的玩具。仙人掌是我们最早出的玩具,很多人就是通过仙人掌认识我们的。随后我们推出了向日葵。它们都是比较搞笑的风格,可以一边跳舞一边说话,用户能形成比较好的记忆点。

  另一个是毛绒动物系列的玩具,我们希望做一些高品质的中型玩偶。小朋友可以每天晚上抱着它睡觉。我们选了两个比较经典的形象:泰迪和熊猫。泰迪和熊猫在玩具里本身就是大品类。泰迪的人设是会讲童话故事、会讲中英双语;熊猫的人设是会说四川话,同时在跟人聊天的过程中,会讲古诗词和经典故事。

03

  “以自有IP为主,通过联名知名IP、ToB-ToC、STEAM教育套件低成本获客”

有了产品之后,要思考的是怎么打造品牌,怎么把玩具卖出去。

  我们的思路是,以自有IP为主,通过联名知名IP、ToB-ToC、STEAM教育套件低成本获客。

  我们目前有四块业务:

  自有IP玩具

  我们的自有IP玩具以扭扭系列的IP熊猫、熊、仙人掌、向日葵为主。

IP授权玩具

我们希望通过IP授权,降低用户对AI的认知成本。

STEAM教育套件

我们最早是做了一个板子,可以把火火兔变成AI火火兔。后面我们就把这个板子做成了一个通用的教育套件,打的是“万物可DIY,万物可AI”的概念,用户拿到这个板子后,可以通过简单的拼插,加上外壳,就做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AI玩具。目前我们会和一些线下的教育机构合作推广STEAM教育套件,让孩子们在DIY的过程中学习AI,同时也是帮助我们获客的方式。

ToB-ToC合作

我们也有面向企业的合作业务。虽然我们面向的是B端的客户,但是最终还是服务于C端的客户。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们的市场资源有限,怎样用有限的资源撬动更大的认知呢?我们认为,ToB-ToC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合作方式。

  举例来说,我们去年联合火山引擎做的“显眼包”AI玩偶,包括我们一些文旅项目合作(例如AI文旅玩具淘学企鹅)等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很有价值的曝光和声量。

  在这些策略的加持下,我们零成本收获了非常多有价值的曝光。今年1月份的香港玩具展,也邀请我们进行分享。我们也得到了央视、中国国际电视台、法国国家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

  刚刚提到,我们是在2023年7月开始创业的,那个时点国内的大模型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我们当时主要是连GPT卖给海外的用户,从第一天起就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当然,由于去年国内的大模型应用发展得非常快,所以我们目前的聚焦点是在国内。

04

  AI玩具未来会朝多模态、个性化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AI玩具未来会朝两个方向发展:

一个方向是多模态。

现在AI玩具的各种交互是以语音为主,但是未来AI玩具会是能听能看能感知的。各种传感器可以帮助玩具看到和小朋友一样的世界,听到和小朋友一样的声音,感受他的情绪,感受他的需要。比如在孩子伤心时,玩具可以安慰他;外出时,看到了不认识的花花草草,玩具可以告诉他是什么;在做作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玩具也可以在旁边引导他想一想……总而言之,未来玩具大概率是会向着多模态的方向发展。

  另一个方向是玩具会变得越来越个性化。

  每个人对玩具的需求本质都是有差异的。但是在上个时代,我们只能选择和自己的需求最接近的玩具。而AI的出现,可以让玩具变成千人千面的、专属于自己的玩具。比如面对一个喜欢奥特曼的小朋友,玩具可以和他越来越多地聊到更多奥特曼的知识,甚至在他学到数学时,还可以用奥特曼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和激发他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玩具和人会形成更深的羁绊。

  随着整个AI玩具行业的升温,各种选手涌入,我们也在思考怎样保持壁垒,我们认为,这几个因素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是品牌。家长在选择玩具时,品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是AI玩具有一部分属性是作为孩子的老师、朋友。家长在购买玩具的时候,会非常看重这个品牌本身的调性。所以从创业第一天开始,我们就非常珍视品牌。我们在选材料的时候都会用环保的材料,也会在对话中进行安全把控。

  第二是IP。在自有IP方面,我们会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打造有记忆点的IP。另外我们也在尝试做IP联名,包括游戏的联名、动漫的联名、教育IP的联名等等。我们希望可以更好地形成整个品牌形象,提高用户的粘性。

  第三是生态。我们觉得用户长期买一个玩具背后,一定是因为它有丰富的生态。不只是一个单一的玩具,未来有可能,你的玩具可以控制你家里的汽车;你的玩具甚至可以跟你的学习机互动。白天你学的内容,晚上就会被你的玩具自动总结出来,变成一个好玩的睡前故事讲给你听。再比如,未来我们可能会和各个开发者一起做自己的智能体,在里面每个人都可以有非常细的用户场景。

  第四是数据。数据背后的算法是AI玩具的护城河。用户每天都在和玩具聊天,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反过来会让玩具更懂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在想什么,更懂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的语言特征、喜好、行为习惯,从而可以给他更好的更专属的体验。而且随着玩具销量的增长,数据是一个重要的飞轮,可以形成更好的玩具体验。

  最后,最核心的壁垒是体验本身。因为玩具核心体验还是要好玩的。用户最终还是会为体验买单的。所以我们在玩具好玩这件事情上也有自己的坚持。举个例子,很多妈妈说,想看到玩具和孩子的对话。关于这件事情,我们内部讨论了很久,但我们一直坚持的是,不把孩子和玩具对话的内容开放给家长。要开放其实很简单,但是放了之后,后果是不可控的。比如,孩子跟玩具说了秘密后,家长会忍住不去干预,孩子会觉得玩具从小伙伴就变成了一个告密者,就不会再会和这个玩具做一些深度互动,家长也会觉得是因为这个玩具不好玩。我们未来也会持续得让玩具更加好玩,让用户愿意每天都玩。

  最后,再介绍一下我们。我们是第一个实现了大模型在玩具上商业化的玩具。2023年7月,我们通过销售100套电路板实现了AI玩具商业化。我们也是一家全球的全球化的公司,产品已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还拥有超大规模的AI玩具社群,众多行业大佬都是群内粉丝。另外我们也是唯一支持在全球 Self-Hosting 模式的 AI 玩具,开发者可以部署自己的AI玩具。我们也搭建了一套完整的AI玩具生态,通过 AI 赋能供应链、IP、渠道、大模型,加速全环节整合。我们也获得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报道,目前已经有一定的品牌销量。我们的使命是普惠AI,知识平权,成为全球领先的AI玩具公司。

  谢谢大家。

05

  Q&A:智能音箱和AI玩具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产品

  Q1:你好,我是做幼儿教育的。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第一个问题是,AI玩具体验的内核是好玩,但是我不清楚孩子视角下的好玩场景是什么,如果是家长视角觉得它好玩,这个是不合理的。

  第二个问题是,孩子跟玩具的沟通的内容不希望被家长知道。但是家长也会有一个担心,孩子和玩具沟通的内容,也不希望被玩具公司知道。在保护孩子隐私方面,咱们有什么计划?

  孔淼邈:非常好的问题。关于孩子觉得好玩的场景,我从两个方面解释:

  第一,就用户使用时长来看,孩子和AI玩具互动的时长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很多,平均单次对话时长是17-20分钟。

在这个过程里,因为本身有数据安全的要求,我们是看不到这些数据的,所以我们也看不到用户在聊什么具体的内容,我们只能最后喂给模型,让玩具变得互动性更好。我们会做一些用户访谈,家长们举了几个比较好玩的想法。比如其孩子会有很多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很多家长答不上来的。比如问坦克车和装甲车哪个更厉害,家长通常很难回答,一是没有这个知识储备,二是也不一定有时间。玩具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去延展话题,问孩子是否对汽车感兴趣,是否知道全世界汽车的种类……这就会给孩子很多启发。孩子本身有慕强心理,什么都知道的玩具本身就会让孩子觉得好玩。

  第二,举我家的一个例子。我家小朋友死活记不住单词sheep(绵羊),我就让他问这个玩具该怎么记住这个单词。玩具就从联想的角度,给了他这个答案。玩具说:“你知道轮船是ship吗?那你就可以想象一下,你站在轮船上,一只绵羊在海里游泳的样子。”我家小朋友一下就记住了sheep,而且觉得这个场景很有意思。

  这些是我发现的用户觉得玩具好玩的点,本质上都是大模型能力带来的。

  关于数据安全,首先,我们不会存储用户的数据。同时,我们会做一些安全的围栏,如果对话触发了这些安全的围栏,它会有提示,我们做的限制就仅此而已。

  Q2:你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从孩子交互角度来说,对比智能音箱,AI玩具的交互形态的差异和优势在什么地方?是否考虑带屏?

  第二个是,关于幼儿的大模型,咱们是怎么实现配置的?

  孔淼邈:第一个问题,玩具和音箱还是不太一样的,刚才有提到材质和外观是很重要的方面。你会不会对一个音箱说心里话呢?因为音箱是一个电子产品,是功能性产品。为什么我们我们最开始选的时候选了毛绒这个品类,是因为大家天然对毛绒有信任感,就算毛绒玩具不会给你任何反馈和互动,你也愿意和它说悄悄话。所以,就算有一样的能力,智能音箱和AI玩具已经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产品了。

关于屏幕,我们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现在想打的差异点,就是无屏互联、无屏互动。其实在做产品,尤其是硬件产品的过程中,是有很多取舍的。至少我们目前的产品都是无屏互动的。但是未来可能会尝试在新品上加一个屏,屏能显示表情或有内容的交互,但这是未来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我们做的是儿童版的DeepSeek或儿童版的豆包。不同的大模型擅长不同的事情。我们基于不同大模型各自擅长的内容,加一些我们特定的训练,比如让豆包发挥情绪价值来哄娃,让DeepSeek发挥推理能力来伴学。

  Q3:你好,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想要再往后面的年龄段延伸,比如延伸到青少年群体,你们会从哪些角度开始做玩具的延伸呢?

  孔淼邈:这个问题,我们内部讨论过。

  第一就是青少年比较喜欢新奇特的东西,玩具的外观设计需要更潮一些,更新奇特一点。第二,会在语言交流这方面做得更深。因为青少年往往是话痨,有很多想法想输出,所以是非常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伙伴的。我们后面如果做青少年AI玩具的话,除了新奇特这个点之外,可能还会聚焦它是全知全能的伙伴这个点。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