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道上遇见 城市新质生产力

在轨道上遇见 城市新质生产力
2024年06月17日 14:17 江苏经济报

城轨是如何设计与建设的?如何确保城轨的运营安全?城轨经过多年发展涌现了怎样的新技术新成果……一直以来,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升级,作为“中国装备制造”闪亮名片的轨道交通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周末,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以及首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普展示会落下帷幕,活动现场一项项轨道交通产业前沿技术,让大家遇见了城市新质生产力。

像“搭积木”一样建造地铁站

穿梭在城市里的轨道交通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便捷。然而,是否有人想过,地铁站是如何建成的?在展会现场,记者发现,如今,建造地铁站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工厂流水线上,墙壁、立柱、车站顶板等构件被批量生产后,运送到建筑工地,巨型智能型龙门吊将一个个构件抬起,按照方案像搭积木一样将部件组合、拼装,很快,一座地铁站就拔地而起……

面向建筑产业化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和迫切需求,轨道交通产业逐步向高质量、绿色工业化建造发展。通过对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装备系统和应用示范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已实现了覆盖结构理论与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及装备等支撑装配化建造全过程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成功建造了世界上首座全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多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中广泛应用。

看到这一新技术,不少业内人士纷纷点赞。记者了解到,不同于传统现浇结构地铁车站,这样像“搭积木”一样建造的装配式车站,在施工过程中更安全,可减少现场施工人员80%左右,取消了大量模板脚手架安拆、钢筋绑扎焊接等环节。同时,施工效率也更高效,平均每座标准装配式车站可节省工期约3至4个月。此外,施工现场更“绿色”,可节省钢材约800吨、木材800立方米,施工废弃量减少50%,碳排放量减少约4158吨,减排20%。

让AI赋能智慧轨道

当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智慧城轨已成为各城市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更高效、更精准、更人性化的运营服务。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不少企业纷纷深入研究关键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5G和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专业壁垒,解决业界痛点和难点。针对智慧运维、智慧运行、智慧客服、智慧管理以及智慧建设等全体系化规划与示范应用设计工作,为城轨交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展会现场,一台地铁客服中心的服务终端机器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眼球。工作人员介绍,不同于普通的售票机,这款集运营、客服于一体的全场景智能语音客服中心,融合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基于AI知识图谱打造了智能交互系统和自助服务系统,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智能客服系统能够准确、实时解答乘客的咨询,提供个性化的出行建议和服务。也就是说,乘客可以通过语音方式和AI客服进行互动,自助查询线路、换乘、票价、车站布局等相关出行资讯,为出行提供多元需求服务。

除了智慧客服外,记者在现场看到了更多智慧场景的应用。如,目前无锡地铁正在使用的“智慧车站”,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重构和再造,打破各专业系统间的壁垒,实现各专业主要设备的物联接入,对信息进行集中化和移动化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车站全景系统,通过构建设备层、物联网边缘网关层、平台层、应用层、智能终端层五个层级的系统架构,最终实现设备感知、系统集成联控、终端移动操控的高度自运转,实现运能的精准投放、调度的智能联动、车站的无人值守,致力于实现全景式灵活高效安全的车站运营管理,探索城轨交通智慧发展新模式,满足新时代乘客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支撑无锡地铁数字化转型。

与最新技术“亲密接触”

了解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地铁、城际列车以及地铁站又是什么样的呢?为提升专业观众体验,新一代智能城际(市域C型)动车组、南京9号线一期地铁车辆、导轨式智慧胶轮捷运系统(RRT)、中低运能跨座式单轨等7列实车也“开”进了此次活动现场,吸引了大批观众纷纷前来打卡参观。

记者了解到,由中国标准主导,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包括时速80公里A型车和B型车、时速120公里A型车和B型车四种车型,目前已在大连、无锡等城市投入运行,实现了“九化两提升”,即关键部件自主化、零件通用化、部件模块化、系统集成化、功能配置化、整车标准化、产品系列化、产业规模化、行业规范化,整车安全和性能提升。此次展会现场,中国中车还带来了以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永磁电机、TSN高确定性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等应用于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和系列化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的关键核心系统和部件。

南京是国内较早拥有地铁的城市,截至目前,南京地铁在建线路11条,运营线网13条线路,运营里程473公里。近年来,南京不断推进技术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城轨、智慧城轨。正在运营中的地铁7号线南段和北段,不仅拥有了省内第一条运用无人驾驶技术的地铁线路,还在全站嵌入了智慧车站运营管理系统。此外,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南京地铁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对车底关键检修点进行2D/3D高清成像,智能判断车底关键部件异常状态。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洪姝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