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满墙专利落地为新质生产力 ——看尚风科技的创新之路

让满墙专利落地为新质生产力 ——看尚风科技的创新之路
2024年02月20日 13:38 尚风科技

近日,一封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的表扬电发给了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该公司在雅万高铁声屏障建设中的科技服务给予了真诚感谢,并希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项目高质量运行。

雅万高铁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记者在尚风科技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的高铁声屏障技术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十余项,同时也首批通过了350公里/小时高铁动力测试,雅万高铁声屏障项目是其承担的“一带一路”首个高铁项目,此前,该公司已经承担了巴基斯坦、土耳其、俄罗斯、越南、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环保项目。

图为新产品试制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太阳能应用新产品。本栏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摄

工程设备化、设备模块化、模块标准化、产品数字化,

成为这家山西本土企业的创新密码

尚风科技产品为何可以漂洋过海落户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记者走进该公司办公大厅,一眼便看到墙上贴满了各种专利发明证书。

由于尚风科技的风障产品高度最高可达近20米,不仅运输困难,运输过程中需要陆海多次倒运,容易发生损坏和变形,同时项目所在地国家缺乏焊接、高空作业等技术工人,工期长,项目成本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尚风科技的一贯做法就是——创新。针对项目遇到的难题,公司成立了专题研发小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工厂、项目现场和物流单位走访调研,听取客户的需求和想法,很快就提出了“工程设备化、设备模块化、模块标准化、产品数字化”的研发思路。针对不同风况、不同风障高度、不同场地类别,首先根据以往数百个已经实施风障项目的设计图纸,研发标准化模块和不同标准化模块的组合,通过两年多90多次的反复试验,成功研发了针对不同风况条件下的模块化风障产品,实现了工厂模块化加工,集装箱运输,现场拼装,不仅大幅度节约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对现场技术工人的依赖也大幅度降低,工期缩短40%以上。

尚风科技研发中心负责人王相辉告诉记者,为了防止模块化部件混用、错用,他们又进行了创新的延伸,组织技术人员,和物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开发了供货管理系统,每个模块上都粘贴了二维码,现场安装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马上知道这个模块的安装位置以及是否安错位置等信息,彻底解决了安装过程中混用和错用问题。同时供货管理系统还实现设计、材料采购、生产、质检、物流、供货、安装、会议等多类信息多方动态共享。

由于很多海外项目所在国家的工人普遍文化程度低、技术素养差,再加上语言不通,工作效率低下,工期难以保证。如何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术顺利上岗?成为很多海外项目面临的共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尚风科技组织大数据、生产基地、产品设计等多部门成立联合研发小组,将产品的安装过程做成分解式动画演示培训教材,同时用3D打印机制作了多套产品模型,现场演示,由于教材生动形象,安装过程可以实务模拟演练,实现了一看就会、一动手就掌握的快速培训上岗模式,使得当地工人的上岗时间大幅度缩短,受到项目业主的高度称赞。

尚风科技董事长孟新利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创新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多年来稳步发展的动力源所在。公司从创始时一个专利也没有,到如今拥有4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评选出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创新早已成为公司的旗帜,成为融入到尚风血液中的理念。从中标港珠澳大桥的风障,到承担印尼雅万高铁的声屏障,正是创新使尚风科技从山西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打造碳中和环保基地,汇聚人才、企业、技术、资金等要素,

形成山西“双碳”产业发展的头雁效应

在尚风科技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多功能太阳能路灯杆、太阳能公共长椅、太阳能无人售货机等多个产品样机已经完成了研发与制作,研发人员正忙碌着进行设备调试和性能测试。从太阳能供电、手机无线充电、无线上网、蓝牙音箱功能的公共长椅,到集成了照明、视频监控、园区广播、手机充电、电动车充电、垃圾桶的太阳能路灯杆;从智能垃圾回收箱,到太阳能无人售货机;从数字蔬菜工厂,到带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声屏障,尚风科技在太阳能应用领域的一系列产品创新,就像一颗颗双碳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郑建强告诉记者:“多功能太阳能应用系列产品的研发三年前就已成为尚风科技的重点研发项目。从一个创新点子到设计图纸,到一点一点做出样品,再对每一个能想到的细节精雕细琢,结果往往是到最后环节却要全部推倒重来,每一个创新都要经历几次甚至数十次这样的推倒重来,这个过程不仅充满挑战,也异常煎熬和折磨。但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会不断进步。”

“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技术会给传统环保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巨大。如利用太阳能发电或供热等产品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山西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马国荣说。

近两年来,尚风科技以山西首个碳中和环保科技园绿谷为基地,以“双碳”产业为主线,聚集“双碳”领域的人才、企业、技术、资金等要素,辐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打造具有引领力的“双碳”产业集群,在山西“双碳”产业发展中形成了头雁效应。

中科慧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绿色低碳技术引进和低碳产品研发的公司,拥有2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一家入园企业,该公司零碳建筑项目负责人石均峰介绍说:“我们正在和德国相关企业合作,引进ISOMAX零能耗建筑技术,目前在园区的零能耗样板间已经进入设计阶段,未来将从园区示范走向全国市场。之所以选择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园,正是看中了园区人才、技术、产业和市场的‘双碳’平台和园区的试验示范效应,这些相关要素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专业聚集效应,不仅可以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还可以组成大船,一起开拓市场。”

另一家入园企业山西都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建筑新风和中央空调提供抗菌消毒的科技公司,该公司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专注于长效抗菌和低能耗技术的研发,共获得专利十余项,形成了具有优势的专利体系构架。该公司负责人张新国告诉记者:“我们入驻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园,正是看好园区双碳企业聚集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人才,为公司开拓市场和规模化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

山西“双碳”经济学会联合体执行秘书长孙红霞介绍,为了探索工业园区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园从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管理、零碳产业、零废弃、碳汇景观、零碳交通、碳捕集利用、碳普惠九个方面,将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废物等回收利用,采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多能互补,并借助智慧园区、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从源头削减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最终实现“碳中和”。这些探索实践不仅会实实在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而且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打破传统方式和途径,更大范围传播“双碳”理念和知识,

引导更多社会公众开启绿色生活新纪元

据统计,我国共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家,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的31%,但目前我省工业区尚无碳中和园区的建设标准、技术路线图和实施路径,很多事情都需要从零开始探索,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如何利用有效的传播形式,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尚风科技不断寻找着自己的创新点。这次他们的创新做法是:以气候变化为主题,设计一套园区道路和停车位涂装方案,使其成为打卡点,通过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体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中来,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行动者。

尚风科技设计师李芷娴告诉记者,创新小组以气候变化影响比较大的北极熊、企鹅和珊瑚为创作元素,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从cop1到cop28,从道路到停车位,创新设计了国内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园区道路涂装体系,打破传统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更大范围传播“双碳”理念和知识,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参与到绿色低碳行列中。

在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园,记者看到一座由8个废旧集装箱打造而成的零碳生活体验中心。零碳生活体验中心设计总监徐文政告诉记者:“全球目前有4000多万个集装箱,每年大约淘汰200万个集装箱。对环境保护来说,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废物,所谓废物,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原料。这些二手集装箱经过简单的切割组合后,仍具有再生价值。据测算,循环利用一个二手集装箱,可节约1.7吨钢材和0.4立方米木材,减少二氧化碳3.49吨。如果这200万个集装箱都得到循环利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8万吨。”

废旧集装箱的改造过程充满挑战,从保温隔热到电力供应,从夏季室内降温到冬季供暖,从自然采光到自然通风……技术团队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为此,尚风科技的研发人员在屋顶的遮阳系统设计上别具匠心,工程师陈贵军说,他们用1352个废弃的可乐瓶,打造了一个完全超乎想象的屋顶遮阳保温系统,可乐瓶里填充了珍珠岩颗粒,夏季可以遮阳,减少室外热渗透,冬季可以保温,室内冬暖夏凉。此外,技术人员还比较了100多种植物,挑选出了固碳能力强、适合北方生长的绿植,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氧气,和屋顶遮阳系统形成保温隔层。

通过详细计算,要想维持零碳生活体验中心的运作,每天大约需要提供10—20kW的电力,那么,用何种方式提供清洁的能源呢?太阳能和风能自然成为首选,科研人员在零碳生活体验中心的屋顶设计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同时为了解决在阴天日照时间不足问题,工程师们还在室外设计了小型风力发电装置,这种风光互补+储能的发电装置,对各种能耗进行动态智能管理,每天可以持续稳定地提供所需的电力,并将多余的电力储存在蓄电池里,除了满足日常生活使用外,还可以提供景观、照明所需的电力。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双碳”行动,零碳生活体验中心还开设零碳科普板块,详细介绍了零碳生活样板间采用的各种绿色低碳技术和日常生活实现绿色低碳的科普知识,引导参观者开启绿色生活新纪元。

图为新产品试制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太阳能应用新产品。本栏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