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湖(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闻评论是一种议程设置手段,体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评论是一种泛文本的独到见解。那么,评论员应以何种标准来选题和写作,才能通过对这些议程的讨论,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呢?
就选题而言,好的新闻评论选题,至少应当具备这样三个特点:
一、时代感。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借用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一代有一代之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与当代社会生活结合得极为紧密的文体,贴着时代发声是新闻评论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优秀的选题应当从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对于学生的新闻评论写作来说,要通过新闻阅读和社会观察,努力训练自己的时代感,充分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让我们的评论与时代同频共振。
二、互动性。如果我们把新闻评论理解为基于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意见表达,互联网时代的评论,就不仅是文字符号结构起来的评论,借助多种文本形态表达的意见,都可以纳入其中。网页、跟贴、点赞、表情包、音频、动图等等,都能承载并表达观点。这就要求我们的选题须有受众意识,能与受众建立比较有效的沟通,在互动中突破具体文本的限制,形成多模态、多主体、多维度的意见交互,最大程度地提升观点的影响力。
三、共情力。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情感的动物。能引发共情的话题,往往最具影响力。但这里说能够引发共情的话题,并非简单地指向一般性的感情话题,而是能真正触及受众心灵,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受到打动的话题。家国天下、人情冷暖、命运际遇、公平正义等等,都是能具有共情力的。就新闻评论来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小切口,由事入理,因理蓄势,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共情力的“爆点”。
从写作来说,优秀的、有价值的新闻评论应当有“三个度”,即情怀的温度,思考的锐度,文本的黏度。
情怀的温度,要求评论写作须有情怀追求。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观点的多元表达当然有助于公共领域的建构。但在具体的评论文本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评论的确是“爆款”了,在舆论场影响力也很大,却充满了戾气、偏执、怨愤。情怀的温度,要求写作者对于公共责任有自觉的担当,对于观点的尺度有自我的约束,对于评论所涉对象有设身处地的理解,对于评论可能产生的舆论影响有前瞻的评估。归根结底,新闻评论不是用来掐架、互怼的,而是用于理性交流沟通的,是用来捏合社会共识的。
思考的锐度,要求评论写作须有思想价值。评论是表达观点的文体。对具体事件来说,观点可能是极为复杂的,更有可能是众说纷纭的。什么样的观点才是最具价值的?毫无疑问是有一定思想性的观点。回顾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能够超越所处的时代局限,至今依然拥有影响力的新闻评论,往往是具有洞察力的作品。尽管不可能要求每一篇及时发声的新闻评论皆有独到的思想贡献,但我们得将日常写作作为锻造思考锐度的过程,努力地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观点,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有感而发”式的重复。
文本的黏度,在这里所说的“黏度”指的是新闻评论文体对于受众的吸附能力。好的评论肯定不是孤芳自赏的,是有传播力的。这就要求作为观点载体的新闻评论文本是开放的、可供广泛传播的,可以对受众形成召唤效应的。因此,好的新闻评论文本,在思想内核上要有引导力,在话语表达上要有普适性,在传播效果上要有通达性,而且在文本形态上具有多模态再造的可能性,才能更具影响更具价值。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