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突然就往市场扔出了爆炸性新闻。
上周,SEC网站披露了马云家族信托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拟于11月21日分别减持500万股创始人股份,价值约8.7亿美元。
大家说马云现在不缺钱,也不需要筹集资金,减持就是看衰,打算套现走人。
阿里美股盘前跳水,一度跌近8%,以一己之力拉跌了热门中概股。
阿里对此没有回应,但马云办公室的律师解释,出售计划是一个远期规划。
再到前两天,阿里巴巴合伙人、首席人才官蒋芳在阿里内网发文,再次解释了这个事情,说其实是早就定好了的,因为要在国内外投资农业科技,还有做一些公益项目,需要资金,所以今年8月就和股票经纪商签了减持合同,11月对外公布。
但现在的股价远低于当时设定的售卖价格,实际上马云所持股票一股未卖。
然后对这个解释,市场也没啥积极的反应,心想股价涨回去了,你还不是一样要卖?
其实减持是马云一直在做的事情,阿里上市在美国上市后不到两年,马云就宣布将要在未来的一年里售出集团约990万股股票。
之后的几年也经历了多次减持,截至2020年7月2日,马云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减少超过2.3386亿股,持股比例降至4.8%。这次减持之后,马云作为创始人的持股比例会更小,慢慢变成阿里的小股东。
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作为创始人减持股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不光马云,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微软创始人盖茨都曾经多次减持,虽然马斯克作为创始人持股比较高,实际上也是经历多次减持之后的。
马云一直在有节奏的退休,利用减持以减少对公司的影响也是一种可能。
2020年,马云最大的一笔减持额度高达430亿元,且并未对阿里造成影响,为何这次减持金额只有64亿,仅是上次的七分之一,却让阿里股价大跌呢?
两次套现,阿里的状态不同。
生命周期是企业的宿命,每个企业都会经历创业、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
想要摆脱衰退死亡的宿命,就得找到“第二增长曲线”,获得持续性的增长。
三年前阿里多项业务并行,发展势头颇盛。
但如今阿里发展遇到瓶颈,在这个时间节点减持,就会让人怀疑是不是基本面出了问题,“第二增长曲线”没做起来。
2023年三季报阿里收入2247.9亿元,同比增长9%;经营利润335.84亿元,同比增长34%。
虽说数据还不错,但是阿里电商最核心的淘宝、天猫板块,客户管理收入低于预期。
互联网红利已经过了高峰期,尤其是电商的行业天花板已经快摸得到,因此电商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上有京东,下有抖音、快手、拼多多,作为电商起家的阿里被四面围攻,流量开始分化。
随着财报一起公布的是,鉴于多方不确定性因素,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不再推进。
在“1+6+N”的原计划里,阿里云将是分拆最彻底的业务,阿里云属于国内唯一盈利的云厂商,也被市场认为是淘宝天猫业务之后,有潜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项目。
搁置原因,归结为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阿里云的变动也让大家意识到,阿里战略转型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于是市场用脚投票,阿里股价萎靡不振。
这两天还有个热议话题,腾讯一直被认为护城河很深,也被字节超越了。
2023年上半年,字节集团实现总营收540亿美元,远超腾讯的413亿美元,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字节全年的收入很有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
字节仅用10年时间就超越了深耕互联网25年的腾讯,突破了BAT的层层封锁,改写了互联网行业的格局。
对互联网大厂来说,无论过去的商业模式多成功,未来也一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
不过,阿里虽然面临船大难掉头的问题,但还是一家优秀的互联网公司。
它的云服务本来就是和本业相辅相成的,云服务也是AI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只是这个东西特别烧钱,不拆分其实也有好处,可以得到阿里源源不断的输血。
恒指那边的最新公告,也是要将阿里巴巴(9988.HK)权重上调,其中阿里巴巴权重由7.49%升至8%,变动将于2023年12月4日起生效。
而腾讯就更不用说了,海量用户和极强粘性,这个基本盘还是牢牢扎住了的。
所以说回投资中概最近又心慌慌的,如果你买的是互联网基金,那么相比个股,风险还是小很多。
互联网新旧势力可以此起彼伏,竞争格局可以不断变化。
但从整个行业去看的话,互联网已经成为数字基建,线上的便利完全渗透进生活,我们总不能回到全是线下的时候吧?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内的钱,一听说马云套现离场,就怀疑中概有没有未来的,那说明你可能是没法坚持持有单个行业的,等这一波熬出头之后,就要警戒自己,下次不能贪婪跟风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