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赋能万物:墨迹天气的“功守道”

“气象+”赋能万物:墨迹天气的“功守道”
2023年04月04日 10:25 科技边角料

每天出门前,打开手机查看天气预报再做决策,时下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刚需”。小到穿衣、交通、出行、餐饮外卖、娱乐等微观生活领域,大到农业、航海、交通、金融、零售、物流、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等多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宏观领域,都需要精准及时的智慧气象服务。

资料显示,全球近八成经济活动与气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包括季节轮转、节气变化,气温风向、阴晴雨雪等等,都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不小影响。

当下有观点认为气象是经济发展的一把“盐”,源于几乎所有行业都跟气象密不可分, 能否炒好经济这盘菜取决于如何高效运用气象服务赋能经济发展,进而成为决胜未来气象服务市场的“功守道”。

气象服务大爆发背后

去年4月,中央发布《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体系。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纲要》显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让气象领域正迎来革新,智慧气象正在成为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气象对其业务的重要性,商业气象服务也逐渐从非刚需向刚需转变,以墨迹天气为代表气象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料显示,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气象服务。但国内商业化气象服务目前仍是起步阶段,气象能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助力不仅有“预报天气”,还体现在管理升级、流程再造、服务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多个领域。国家气象局统计按需定制企业级气象服务价值在2025年达3000亿元,“气象+”服务已然进入大爆发的红利期。

气象服务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不可小觑,在不少人眼里似乎唾手可得的气象服务,背后蕴藏着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包括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海洋强国气象保障行动、交通强国气象保障行动,以及越来越个性化的特殊气象需求等“国之重器”。

比如在去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赛事需要高标准的“分钟级、百米级”气象预报服务,墨迹天气基于机器学习的要素客观订正系统和相似天气识别系统,成功应用于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成为精彩赛事背后不可或缺的力量。

由此可见,“气象+”服务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民生生活高度正相关,背后大量黑科技驱动力和商业变革同样令人激动。

“气象+”赋能万物

眼下的气象服务,如同互联网般存在,连接产业要素多个环境,包括连接企业设备、产线、产品、服务、订单、信息系统等,互联互通不同系统的信息孤岛,最终打通全价值链,创造出新的商业传奇。

对于气象服务企业来说,不断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精细度,转型技术驱动型企业,成为能否跑赢市场的关键要素。

墨迹天气作为首批建立气象科研能力的企业,成立10多年来,业务横跨B、C、G端,旗下三大产品包括针对消费者天气信息服务的“墨迹天气”、面向终端手机以及智能硬件等的Daas服务接口“墨达”,以及为行业客户提供天气数据及相应行业解决方案的“墨迹赤必”。

复盘墨迹天气的技术驱动之路,选择与时间做朋友,打造出以海量气象数据为基础,通过将AI技术引入气象领域,与气象科技相融合,提供包括气温、降水、空气质量指数及各类生活服务在内的多元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数据显示,墨迹天气自主研发的模式预报,实现了1-5天平均温度预报90.12%,短时预报、晴雨预报超过90%的预报准确率。

复盘发现,墨迹天气在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气象服务精细度领域可谓不惜血本。比如斥资亿元打造灾害识别系统,同时启动“千万观天者”计划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挖掘时景社区用户数据价值,让每个人都成为气象灾害的前线观察员。

墨迹天气近期布局航海行业,算是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度一个缩影。由于航运业过于保守与传统,导致整个信息化水平落后互联网技术水平至少5年以上。墨迹为此推出航海SaaS产品,以气象数据为基准,优于国内外竞品的最大范围历史90天未来40天的海洋气象数据展示,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港口多样信息展示,一站式服务货主、全球船东、运营商、吨位租船人和大宗商品贸易商。

该产品采用B/S架构,进行插件化、模块化等系统设计,以SaaS方式为客户提供航运经营软件服务,可管理复杂的航次估算和货运计算,对复杂合同集中管理、分享和跟踪,规划航线,评估多种租船和操作情况,同时,为每个主要的业务节点提供气象风险解决方案,使客户航行利润最大化和船舶管理便捷化。

除了赋能B端市场,墨迹天气面向C端用户的气象公益和生活服务已经成为特色品牌服务,包括运动、钓鱼、星座、万年历、穿衣、饮食指南等各个生活场景服务板块,配合用户出行、旅游、出差、趣味休闲等场景需求。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洗车指数、穿衣指数、赏花指数、滑雪指数等,规划下一阶段行程等。

墨迹天气之所以能实现同时在模式预报技术、AI预报技术以及专业气象指数三大领域向上延伸,关键在于找准锚点,把发力点聚焦在产业端,不断拓展“气象+”服务边界。比如面向航空、航海、能源等重点行业精细化气象服务和公众的特殊气象服务需求作延伸,借助自身的“气象+航海”、“气象+航空”数据,打造面向航运的一体化聚合工具平台,推动气象与行业深度融合,向B端渗透。

笔者认为,从“观云识天”到“智慧气象”,智慧气象服务都是重在服务,不管是C、B、G端,墨迹天气用“智慧气象”赋能更多细分场景和行业,面向航空、航海、能源等重点行业精细化气象服务和公众的特殊气象服务需求作延伸,进而不断拓展自身商业边界,在更多行业复制自身独特的气象服务模式,践行核心能力和长期价值。

气象服务践行长期主义

资料显示,日本天气新闻公司WNI(Weathernews Inc.)是世界最大的民间气象公司,以面向海运、航空等行业气象服务为核心,发展成为横跨交通、建筑、能源、零售、媒体服务、赛事服务等在内的全行业,覆盖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预报及服务全流程的气象服务。

与墨迹天气玩法颇为类似,WNI提供的气象服务赋能B+C端多个行业和企业,包括海上气象、航空气象、陆上气象、环境气象、运动气象、生活气象和广播气象等。通过挖掘用户提供的地形复杂地区实况观测、台风登陆、樱花开放等生活服务指数信息,有望把社会化观测用途最大化。

成立10多年来,墨迹天气在气象服务行业迷雾中寻找长期主义,从一款工具应用类App,晋身B、C、G端三轮驱动显然依靠技术实力和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和服务生态比肩WNI,成为深入生产、生活的气象场景化解决方案领跑者。

谈及长期主义,可能并不是时间有多长,而是能够看到周期性,拥有逆周期发展的能力,愿意在谷底期打磨核心能力,机遇一旦成熟,核心能力就会无限放大,进而形成降维打击的能力。长期主义就是要提前能看到周期性,尤其是逆周期入场发展的能力。

复盘墨迹天气的10多年成长史,折射出中国商业气象产业由小到强,赢得世界尊重的过程,如同马拉松比赛,气象服务同样需要坚持“长期主义”,通过流量优势建立起的工具型软件注定难走远,只有不断积累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打造成技术驱动型企业,才能在气象服务领域跑得更快更远。

有人调侃道:如果有一款生活类App,可能有人从未主动下载,但其实早已是忠实用户,全球每天都数千万人在享受其提供的“润物细无声”气象服务,这款App很可能叫“墨迹天气”。

目前墨迹天气日活用户超过5000万,除了服务平台7亿用户外,墨迹天气还为多家手机品牌、生活服务类的APP、车机等智能硬件提供天气数据,此外通过引入EC数据应用,墨迹天气还可以实现支持60多种语言,全球24小时、15日的天气预报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墨迹天气标榜技术驱动的底色。

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预测全球天气预报服务市场在2021-2028年将以9.1%的比例增长,2028年的市场额度或将加倍,达到 30.57亿美元。并强调可再生能源需求端和高速计算能力对长期天气预报改进的推动等因素。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气象服务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墨迹天气代表的智慧气象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底座之一,未来有望挖掘越来越多行业使用专业定制化的气象服务实现提质增效,赋能更多美好生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