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服务型制造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

新形势下服务型制造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
2023年07月05日 15:20 粉笔财经

图片无关(来源:网络)

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深刻内涵、路径脉络、实践探索、挑战和对策等,助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专访了《服务型制造: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书的主编之一——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院长刘尚文,对相关领域问题从多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报道全文刊登在《中国发展观察》2023年第4期,以下内容是部分节选。

中国发展观察:当前,我国服务型制造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刘尚文:

作为“革命性”的产业创新形式,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服务型制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环境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加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服务型制造作为增强经济韧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正在逐渐消融,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跨产业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将以价值共创为基本逻辑,探索制造与服务双向融合的发展路径,强调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组合,构建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价值共创网络,形成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

中国发展观察: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型制造的探索实践不断深入,服务型制造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并取得一系列成效。未来,我国发展服务型制造还将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尚文:

虽然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第一,服务型制造发展不平衡。从实地调研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数据分析中发现,一是区域间不平衡。服务型制造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领先中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领先北方地区,并且呈现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二是行业间不平衡。装备制造业优于其他行业,离散型制造优于流程型制造,面向制造领域的服务优于面向消费领域的服务。三是企业间不平衡。一些行业领军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已将研发设计和系统解决方案等作为重要业务,但大部分企业仍只能提供安装或维修等基本服务。

第二,公共服务不完备。一是针对性的技术支撑、政策支撑不完善。基础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能满足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引导企业对接市场需求、深化产业链协作等方面。二是制造环节信息化机构设置不足。大部分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企业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体现出了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但面向制造工艺、生产控制、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信息化机构设置不足。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具备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综合技术的服务企业较少,且发展水平有限、服务能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间缺乏良性互动发展关系,这对我国制造业迈向服务型制造造成了较大制约。

第三,企业认知不足。一是企业对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模式了解不多,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基于产品的安装和售后服务仍是目前的主体,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通过将服务嵌入产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品与服务融合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进而获得持续服务收入的案例并不多,企业对复杂或综合性强的服务模式的认识和规律把握不清晰。二是企业对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路径和步骤不明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中,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都将发生变化,需要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构,很多企业对转型的步骤以及在组织上、管理上需要做出的调整不明确。三是企业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动力不足。尽管制造业企业在推进服务型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带来更多收益,但是企业对转型风险的担忧阻碍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源消耗、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加工制造模式仍有利可图,一些制造企业主动改变现状、延伸产品价值链、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意愿不强。

第四,核心资源受限,制约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一是资金压力。部分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型时,所投入设备回款周期长、维护成本高,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资金压力。二是技术实力不足。服务型制造是基于企业核心产品和核心业务基础上的服务创新,需要一定的自主开发技术能力的支撑。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欠缺,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缺乏相应技术支撑(如定制化服务所需的射频识别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系统协同技术等),难以提供行业独占性的产品和服务,直接制约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程度和效果。三是复合型人才匮乏。多数企业缺乏既懂制造、又懂服务,同时熟悉产品和运营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与此同时,新形势下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压力和趋势并行驱动。从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看,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已不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从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趋势看,欧美发达国家制造龙头企业呈现出典型的产品与服务集成、制造与服务融合的趋势;金融危机后的“再工业化”战略,注重效率提升与服务转型以维持竞争优势。我国必须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同步实施创新战略,才有利于制造业向前端研发设计、后端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是政策和技术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诸多行业政策同样鼓励企业探索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如2022年6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轻工业提质增效”。与此同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升了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了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运营管理方式,催生了平台经济发展,为建立柔性化制造系统和推动产业协同创造了条件。

三是国内和国际“双循环”赋能。我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一方面,有利于根据消费者需求合理配置要素资源,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提供需求支撑;另一方面,产业链水平的提升使得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组织关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增强产业的高端链接力和自主可控力,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提供供给支撑。此外,随着国际新发展格局的演变,国际交流合作逐渐加强,服务型制造通过创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等,极大拓展了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内容,拓宽合作领域,建立长效机制,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