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意外的事接连发生,中国人终于不再害怕

最让人意外的事接连发生,中国人终于不再害怕
2020年09月10日 22:33 智谷趋势

中国人现在应该有底气回答这三个问题了——

你过去一个月有没有帮助过陌生人?

你过去一个月有没有捐过款?

你过去一个月有没有做过志愿者?

这是国民助人意愿的一个简单测试。2017年,这三问曾创下了一个让中国极为尴尬的排名——

英国慈善援助基金会当时的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助人意愿指数为14%,在全球139个主要国家中排138名,倒数第二。

不过,当年的调查说不上科学,而且,变化早已在孕育之中。到2020年疫情过后的这个秋季,中国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终于迎来了一个金色的收获季。

2020年9月9日是中国第六个“99公益日”。这个日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公益节日,成为国人善意与爱心迅速成长的见证。

第一、它见证了中国人个体的崛起。

2017年,全国慈善捐赠中只有21%来自个人,但99公益日整体捐赠中个人占比高达63.5%。这是一个了相当不起的成就。

第二、它实现了中国人一个久远的梦。

2018年,99公益日共募捐14.14亿,达成了中国人人均捐1元。今年的捐款额更是达到了30.44亿元,三年翻了一番。

第三、它证明爱心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但凡仔细看过中国公益地图,就会发现,当代中国公益颠覆了先发国家的传统社会发展进程,正在迅速磨平贫富差距的鸿沟。

助力中国人跨越式发展的是技术革命。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中国公益迅速迈过曾经阻碍其发展的众多沟沟坎坎,以席卷之势笼罩整个中国,让公益成为普通中国人生活中一件日常的事。它有望彻底扭转中国公益的现状。

最让人意外的事接连发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是越富裕的地方越乐于捐赠,公益也越发达。

事实大体也是这样的。

现代公益起源于西方,最早的《济贫法》是由最早实践工业革命的英国在17世纪制定,今天公益最活跃、最发达的依然是那些先发国家。

至于中国,由于1949年后的公益活动基本都是由政府主导,所以民间发育比较缓慢。当代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益组织是在1981年才成立的。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国内,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基本就是中国公益的引领者。

过去三十多年,广东长期占据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捐赠第一的位置。

如果一切就这么自然成长,估计这个格局很难有什么大的转变。然而,2019年,最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GDP排名第9的湖南横空杀出,一举超过了广东。

这只是一个最突出的迹象,中国已经在颠覆公益的自发流程。

如果仔细观察这两年各省公益的数据,会发现:

在当代中国,公益圈的下沉呈加速之势。GDP与人均捐款额排名的关联性变得越来越弱。

2019年,国内各省人均捐款额的TOP10中,有5个省份的人均GDP排名在10名以外,其中更是有4个省份的人均GDP排名在20位之后。如人均GDP排名为全国28位的吉林省,人均捐款额就跻身全国前十;而人均GDP位居全国第六的广东,其人均捐款额排名却仅为第22名。

如果以城市作为观察对象,冲击会来得更加强烈一点。

居住在非一、二线城市的捐款用户占比达到57%。

如何解释爱心在中国打破经济鸿沟封锁,呈现的这种燎原之势?

第一,肯定是中国人普遍跨越了温饱阶段,绝大多数人迈进小康,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在中国得到再次应验。

第二,则是互联网技术爆发的“第一推动力”。

很多时候,不少国人习惯性地质疑技术的驱动力。然而,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社会进步永远处于链式反应的末梢,一项创新或革新,总是最后才会在社会层面展现其威力。

同样的,如果社会末梢都发生了让人意外的变化,那就意味着技术已经无孔不入了。

互联网公益帮中国公益实现了越级跨越。也只有这项可以比肩第一、第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技术,才能够打破常规。

如果不相信,可以仔细感受一下今年的9月。它集中了中国一大堆知名的公益品牌活动,比如腾讯的99公益日,阿里的公益周……

你会很轻易地发现,时下搅动中国公益、搅动中国人内心的正是这些互联网巨头。这绝非偶然。

怎么证明中国人不缺爱心?

讲中国公益的故事,我们经常碰见的最棘手问题是,如何证明中国人不缺爱心?

这是一个政府和官方媒体穷数十年心力,都没能够做到完美证明的事情。

时至今日,中国人自私的烙印都没能完全冲掉,仍然会有人引用知名作家沈从文《中国人的病》一文中说中国人自私的片段。

不过,它却被一个属于公益的节日——99公益日,被一群互联网企业给解决了。

疫情中,中国互联网企业创造的全球采购,48小时送达目的地的奇迹,中国普通人在疫情封城期间,迸发出的志愿精神,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对此还有怀疑,我们可以拿邻国日本来做一个比较。

日本是发达国家毋庸置疑,日本的社会组织先进程度也远超中国,但是如果观察日本公益发展,就会惊奇地发现,日本领先程度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在世界范围内要观察一国的公益是否是真正的公益,有一个很简单的指标,就是个人捐赠在捐赠总额中的占比

日本全面接受西方文明比中国稍早,行动更决绝。但日本接受“现代公益”则过程漫长,其民间公益大提速要晚至1998年日本颁布《非营利组织法》。

到2010年,日本个人捐赠比例才开始追上法人捐赠,最高的年份甚至达到了69%,最近这几年基本维持在一半一半的比例。

这被视为日本实现现代公益性最重要的证明之一。

而中国相当重要的证明则来自“99公益日”。

2017年,全国慈善捐赠中只有21%来自个人,但腾讯99公益日整体捐赠中个人占比高达63.5%。

中国上一次出现个人捐赠超过企业捐赠还是在汶川地震。

而且,“99公益日”已经成为观察中国公益现代化程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它基本上已经是中国最负盛名全国性公益日、公益活动。

1、捐赠额几乎每年上一个台阶

纵观2015年-2020年“99公益日”总体数据,可见筹款金额、筹款人次、配捐人次及人数均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经过六年的发展,99公益日的筹款金额已经从2015年的1.2亿激增至23.2亿元,增长了22倍,而捐款人次从最初的205万增长到5780万,激增了27倍。

2、真正自愿、自发的公益

通过“99公益日”等一系列品牌公益活动的拉动下,腾讯公益互联网募捐信息全平台截止到2020年9月10日下午,共累计筹集爱心善款113.7亿元,4.16亿次爱心捐赠,92419个项目获得帮助,领域涵盖疾病救助、扶贫救灾、助学、环保、文化传承等。

更为重要的是,你不会发现你的工资莫名其妙的少了一点,或者领导给你事先打招呼。

3、第一个影响力超越国境的中国公益品牌

以2020年的抗疫为例,捐赠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捐赠额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为东京、新加坡和纽约。

“99公益日”的影响已经开始从国内向海外辐射,连接全球华人扶贫力量。疫情期间,腾讯公益平台上有1200多万网友为抗疫捐助,完成网络筹款6亿元。

君子善假于物,中国样本常新

说“99公益日”搅动起了全民的公益热情,一点都不为过。

从2015年降生开始,99公益日就承载了诸多新时代的气息:

第一,它发动起了巨大的草根群体,100元以内的小额捐赠是主流。

第二,捐赠人群中90、00后一直在提升,展现了公益的传承性。

第三,它快速教会了中国人公益不只是捐钱,更是传播、监督、践行。

那么,99公益日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国古代先贤荀子早就总结过,“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个“物”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公益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自己做了公益,而是让成千上万的人用它们做了公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99公益日是对中国最普通大众的长期公益启蒙。孔子说,教化教化,行政权力没能做到的,互联网公益做到了。

比如,互联网公益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一切皆可公益”,运动、消费、娱乐皆可以随手公益,但最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不断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以今年疫情期间为例,手机直播成为新的公益形式

随时随地可以发起,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一台手机就能发起直播,无需下载和注册,微信就能看直播,公益小程序直播时可捐款、爱心回礼,并且系统可自动生成直播宣传海报,直接通过朋友圈高效传播,同时可引导用户订阅机构账号,进行直播提醒。最重要的是,在后疫情时代,直播活动可以减少人群的聚集。

还有,让企业乐此不疲的公益消费券

由企业发放, 用户为项目捐款后可以领取项目对应企业的公益消费券, 用于在消费时直接抵扣现金,这是99公益的一种创新玩法,能使得多方受益,捐赠者获得消费折扣的同时,商家获得更多消费,项目筹款更多。

对于企业而言,优惠力度可以灵活控制,并且操作简单——只要是独立开通微信支付商户号的企业/商家或线下企业、区域单店、统一收银大卖场、全国连锁门店或线上企业,有微信小程序、支持微信支付消费券抵用的,都可以参与此项活动。

结语

6年前,当“99公益日”呱呱坠地的时候,很少人能想到它会成就又一个互联网神话,而且是在最难最难触达的社会层面。

社会的痛点就是公益的起点,有谁能比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更有能力发现社会的痛点?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不仅仅是对中国互联网应用的一次大考,同样也是对中国公益的一次大考。当9月,武汉140万学生返校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时,我们知道中国赢得了这次大考。

6年时间,让公益成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马化腾的这句带着祝愿与希望的话正在变成现实。

这其中,当然有99公益日的功劳,作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场景最多元的现象级全民公益行动日,它就是全球互联网公益生态中鲜活的“中国样本”,一个中国真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领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