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机会来了!在这一领域誓要夺回失去的20年

中国的机会来了!在这一领域誓要夺回失去的20年
2020年11月16日 20:17 智谷趋势

中国人对科学有一种超实用主义的心态,吃了亏才感到痛。

21世纪最初的20年,有两件事让中国人觉得痛。

第一件事,中国人渴望了几十年的诺贝自然科学奖,终于得到了,但邻国日本,在2001年发誓要在50年内拿30个之后,19年拿下了19个,平均一年一个。

这件事本来也不会那么刺激,只是发生了另一件事。

引以为傲的企业华为,被人说掐脖子就掐了脖子,在壮士断腕之后,华为董事长任正非遍访中国一流研究机构、大学,痛陈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大国博弈一出手就是死穴,蓦然回首,才会发现我们过去走得还是有点飘。

不知从何时起,科学家在中国从万众敬仰变得默默无闻。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能一口讲出的科学家,大多数还是1950年代风靡的那一批。

其实,中国仍在追赶的路上,刚刚可以看到先行者的背影。

站在技术奇点的前沿、大国博弈的风口浪尖,发达国家每一刻都可能围堵中国,我们越发担忧:中国到底有没有能力接受挑战?

那些顶尖的科学家和企业们,能否让中国走得更稳?

那些隐迹于世的“扫地僧”

国际上有一种偏见:中国习惯了“拿来主义”,于制造业,那叫山寨;于科研,那美其名曰“跟随借鉴”。

日本的19个诺贝尔奖,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企业研究支撑的。了解到这一点,会让我们更加心焦。

不过,幸运的是,在中国的大学、研究所,尤其是企业中,也有那么一批赤诚的人,他们不如企业家名声显赫,也很少抛头露面,虽然做出了许多成绩,却连合影都得站在官员的身后。但是,他们的工作,不仅正在改变中国与世界,也将不断刷新人类能力的高度。

他们和那些国际同行有着相同的特质,他们爱好,他们信仰,所以他们努力钻研,精益求精。

都说,在今天的中国,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全国,这让中国在移动互联方面独步全球,但你是否曾担心过——

◎ 本来只是扫二维码买个糖葫芦,结果却让手机中了病毒;

◎ 只是在QQ接收了一条消息,结果电脑就被控制了;

◎ 在微信群里点开一个红包,却发现银行卡号都被人盗走了;

……

事实上,我们曾不止一次和各种危险或狭路相逢,或擦肩而过。只是有人把我们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有这么一位科学家,他叫于旸,在圈内被尊为“TK教主”。

于旸在腾讯X-Talk现场分享了他对网络安全现状的观察

微软有一个全球Hacker贡献百人榜,TK教主曾高居第二。

微软曾花了十年时间强化Window7系统的安全防护,并广邀“天下英雄”参与测试。TK教主一时技痒,找到了破解方法,于是就成了全球第二个获得微软安全挑战悬赏的黑客,奖金10万美元。

微软全球黑客贡献百人榜,于旸曾排名第二

你以为TK教主是天生的电脑超人吗?

错!他和鲁迅先生一样,一开始是学医的。

而当有人问起这位医科毕业、转行网络安全的奇才时,“TK教主”的回答却云淡风轻:

图片来源:知乎

这里还要介绍一位,吴石。他点亮的技能树似乎就是“找漏”,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发现漏洞最多的人”。

传说,他在微软工作时,过去一年的工作量,这位老兄一个月就完成了。他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奉旨在家上班,获得比尔·盖茨的点赞,业内人视他为神一般的存在。

20年来,吴石曾在浏览器、PC软件领域的漏洞挖掘方面取得了系列性创新成果,极大影响了对安全漏洞的研究,为中国人使用最广泛的一款软件产品提供了安全保障。

现在,他领导的团队正在与特斯拉、奥迪、宝马等主流车厂展开合作,看到这些大名鼎鼎的品牌,一个时髦词汇也许已经呼之欲出——无人自动驾驶。

有一句话说,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中国作为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国家,背后正是有这样的科学家在努力工作。

2020年11月,第二届腾讯科学周在北京开幕,不仅能看到TK教主、吴石,还能看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生物科学……等诸多国际前沿领域的中国“扫地僧”。

比如,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就有一位隐秘的大牛:张正友博士。

张正友博士在腾讯X-Talk分享了「虚实集成世界」的话题

张正友这样介绍自己:“1981年进入浙江大学……毕业后学了7个月的法语,就去法国参与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三维立体视觉的移动机器人。

“10年后去日本学术休假,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脸表情识别系统。

“然后去了美国西雅图,加入微软研究院,发明了被称为‘张氏标定法’的摄像机平板标定法,在全世界,无论是在计算机视觉,还是自动驾驶,都被广泛采用。

因为“张氏标定法”,张博士在2013年获得了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发的“时间考验奖”。

这几年,张博士还在也“持续输出”。2018年,张博士提出了“A2G理论”,在提升机器人智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几位科学家现在都落地在腾讯,于旸现任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总监,吴石成为了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则担任腾讯AI Lab和Robotics X实验室的主任。

他们在公众面前公开露面,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科研能力的神秘面纱。

目前,腾讯已建立两大实验室矩阵——人工智能实验室矩阵,包括致力于全面基础研究与应用的腾讯AI Lab-深圳及西雅图等四大实验室;以及基于前沿科技的实验室矩阵,涵盖机器人、量子计算、5G、边缘计算、IoT和音视频技术等。

事实上,科技企业的竞争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而每一个能够存活十年以上的企业,其背后都会有一支堪称“超豪华”的科学家团队。

腾讯如此,阿里、华为……等企业莫不如此。

一切从人开始,再回到人

有机会参加科学周,或者在X-Talk和这些神秘科学家面对面,或许就会对中国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的命运多一些底气。

因为疫情、因为国际风云变幻,也许我们会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科技的力量。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人们对疫苗的期盼其实就代表了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当政客越来越喜欢把科技当作武器的时候,科技企业、科学家则要肩负起“科技向善”的责任,必须要保证,在未来,人类能够得体地、有尊严地生活。

甘地早就警告过“科学不讲人性(science without humanity)”可能会毁灭人类。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科技发展有时已经超过了社会大众、社会管理者的认知水平。这时候,那些掌握最新科技的人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更多地参与公共对话,讲清楚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可喜的是,中国的新锐科学家不乏有理想、有温度、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尽管掌握着强大力量,他们坚持认为:

第一,科技要为人类服务,做人类的“守护天使”。

“不要将人变成工具”,是张正友最在乎的事,“科技发展的底线就是要维持人的尊严”。因此,企业要从社会价值去考虑,去预测技术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尽量提升社会价值。”

科技的发展会不会反噬人类自身?前有卢梭的迷思,现在更是有好莱坞把它们搬上银幕,但中国科学家似乎没那么担心。“真正做科学的人很少对技术感到恐慌……科技有两个方面,有善和恶,看你怎么用它”,张正如是说,对这个问题已经作出了回答。

于旸曾讲述了一个“远古黑客”的故事:二战时期,法国人勒内·卡米尔(René Carmille)入侵了纳粹的机械计算机,篡改了用来登记人口信息的程序。后来,当“纳粹想根据数据抓犹太人的时候,发现卡片上根本没有记录上谁是犹太人。”

这个故事充满了“科技向善”的隐喻。这样一群懂技术、有良知的科学家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幸事。

第二,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还很大,所以未来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曾经,普法战争结束之后,胜方普鲁士的元帅毛奇说,“德意志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而中美之间的真正差距在哪?有哪些类似于“小学课堂的讲台”的底层规律?当下是贸易、外交……未来最最关键的则是基础科学。

普通人看到的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面已经超越了美国,但张正友博士更看重:“虽然中国的人工智能的基础核心技术研究投入相对较低,需要在长远发展方面改变一些思维和角度,需要在基础研究上进行更多投入。”

面对着快速进化的世界,中国的人才培养最起码要能够让中国“从容不迫地应对当下以及未来的挑战。”

至少,经济上狂飙突进的中国现在面对美国卡脖子的时候,还显得不够从容。

第三,乐意向大众分享最新的科技进展。

在昨天的X-Talk活动中,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说新的科技发现是“1”,那么科学普及就是后面的“0”;“0”越多,社会整体的能量才能越大。

在“科技大爆发”的当下,中国正急切呼唤着科学素养与精神。人们急需一个讲大白话的“科学之友”、一个科学传播和普及的平台。

在科学脱口秀X-Talk现场,一帮科学家、社会学者、科幻作家这样的“最强大脑”让科学以脱口秀的形式走进了大众。在这里,每个人心中原始的对于“科学”的好奇心,被激发被满足,小时候那个“想当科学家”的梦被擦亮。

腾讯X-Talk现场

不仅是科学脱口秀X-Talk,在腾讯科学周期间,有关注科学与未来的“WE大会”,全球顶尖科学家汇聚于此,带来最值得关注的科学突破和前沿思想;有关注科学与生命的“ME大会”,聚焦中国最受关注的医疗健康话题,向公众分享突破性医学进展和权威的医学知识;有关注科学与人才“科学探索奖“,比肩国际的奖金和仪式,激励更多青年才俊投身科学研究。

这是中国迎来对一个纯粹属于科学的节日,一项关于科技与人类命运事业,它的意义不会局限于某一家企业,更将为科技行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理性发展指明方向。

唤醒中国第二个科学的春天

进入21世纪,中国在前沿科技方面屡有斩获:5G、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天眼”望远镜、量子卫星……这个技术加速的时代才刚刚开始。电子支付、人脸识别,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有公共管理的模式。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也早已从低端制造业转向科技产业。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却面临科学素养严重不足的问题。许多人拿出手机,看到的资讯可能触目惊心:毫无依据的养生大法、普通家电竟是癌症源头、能够“治疗新冠”的偏方神药……

就连教育水平最高的发达国家也出现了这种“反科学”的潮流:据调查,越富裕的国家,人们越不相信疫苗。也就是说,即使辉瑞研究出了疫苗,也有很多人会拒绝接种。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2020-08-29.

现实是明确的,甚至有些悲观:人类社会仍没有处理好与科技的关系。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在世界范围内,是不是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是不是最新、最有价值的科学成果没有很好的普及到大众?

腾讯联合发起了中国的科学周,原因是它明白:

“在这条向善、向美的探索之路上,仅凭一家公司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科学共同体的严谨论证,需要企业和专业团体的实践经验,更需要的是激发每个人内在的好奇心,让更多的人关注那些影响社会生活的科技突破,并最终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理性讨论。”

1978年,百废待兴的中国因为当年的一场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四十年后,当中国很可能不得不走上一条更加独立的创新之路时,让我们不惮于未来的未知。

2020年,面对科技战的不断升级,也许腾讯科学周能够唤醒属于普通中国人的第二个科学的春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