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要素”,怎样释放新动能

“第五要素”,怎样释放新动能
2020年06月01日 06:15 新华日报

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第一次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列为比肩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第五要素”。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在土地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基础上,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每一次“加持”,都对生产力产生革命性影响。“数据要素”的加盟,又会释放怎样的经济红利?5月29日,省发改委组织大数据巨头和专家展开研讨。

可共享可复制,

对经济产生倍增效应

“数据终于明确为新的生产要素了,真是一件大喜事。”朗坤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副总卢瀚说,在数据经济时代,数据是基础共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其可共享、可复制、可无限供给的特点,相比于只能有限供给的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倍增效应。

汇通达副总裁孙超把数据参与经济活动的商业模型概括为三大类型:一是存储租用。通过易于使用的标准API,用户把各种数据对象放在云端,然后像水、电一样按用量收取。二是信息租售。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加工成“半成品”租售给客户。如阿里将数据通过芝麻信用整合,以芝麻分的模式展示数据分析成果,授权给金融、社会机构使用。三是数据增值。途径一是提升企业价值链,如尤盟+移动端行为数据开展精准营销,迅速成长为独角兽公司;二是衍生新型业务,像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小额信贷公司,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累的交易信用数据,提供小额信贷,提高信贷效率。

“数据如同阳光、空气和水,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大数据因交互、共享而产生价值。”苏宁科技战略合作部总经理颜廷瑞说,数据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数据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20年,全球大数据市场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560亿美元。

以江苏移动为例,其开发的“行程查询”业务,截至5月28日累计查询量达5945万人次,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征信平台“企查查”基于完全公开的全国工商、诉讼、知识产权等信息,对数据进行结构化整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平台用户量超2亿,累计查询量超800亿次。近年在农村电商领域“呼风唤雨”的汇通达首创农村数字经济新模式,“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汇享购”智慧门店小程序免费开放给乡镇夫妻店使用,在全国建设网店8万多家,去年销售额4000亿元,企业估值300多亿元。

壁垒多释放少,

市场价值远未开掘

虽然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前景看好,但与会多数企业家认为,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数据价值尚未完全凸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释放不够,数据的价格没有体现要素的价值;二是数据流通很少,国内的数据交易平台几乎没有交易量;三是以技术和劳动力为基础,将数据要素产品化的企业还很少。”江苏联通副总经理施巍巍说。

颜廷瑞认为,目前我国大数据管理尚无针对公共数据的管理规范,这成为现实痛点。如多个政务部门、行业企业之间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错综复杂,导致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仍未深入展开,涉及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更是难以实现。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大数据信息的社会化共享水平还有差距,共享开放管理尚未形成闭环,政企、行业和民众之间,信息公开还有很多壁垒,阻碍了社会服务效率提升和数据经济深化发展。

“当前数据要素存在的种种市场困境和信息孤岛现象,从根子上说源于数据拥有者的价值认知鸿沟和避险心理。”孙超认为,不同数据拥有者对数据资产的价值风险认知存在较大差异,担心自身的数据进入流通环节,忧虑用户隐私或企业机密泄露。不少企业没有意识到数据的资产属性,缺乏动力把自己的数据公开,许多部门、企业或组织也未引入外部数据提升管理和创造价值。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但‘石油’提炼成燃油和化工品才能产生更大价值。”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耿力扬认为,如果把数据市场比喻成商品房,目前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四梁八柱”是搭起来了,但是操作层面的“细则”不够,房子有框架未装修,还是毛坯房,难以“入住”,用户和企业是“守着金矿不敢用,也不会用”。

保安全定规则,

释放“第五要素”潜能

数据列为“第五要素”,一方面潜力巨大前景看好,一方面囿于种种制约开掘不够、困难重重。“这是因为数据本身存在一个属性:电子特性,便于拷贝和网络传输。”苏州黑云科技CEO谢绍蕴说,这是一把双刃剑,数据能对经济发展产生倍增效应,可在没有任何防护手段下,获得一份数据一个完整的拷贝,就意味着产生无数同样的拷贝数据,这对数据的原始拥有者或产生者来说,权益完全丧失。

“因此开掘‘第五要素’的前提,是数据确权。”江苏移动副总刘正利发问,每天源源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到底属于企业、用户还是政府?对此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南京分所高级合伙人邹毅解释说,信息化社会的数据既有财产属性,又有人格属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属性,法律界尚未有定论,但这并不妨碍先把“数据工作做起来”,前提是保护信息安全,制定交易规则。

“打破信息孤岛,才能释放数据红利。”省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处长李君良建议,要克服数据拥有者不愿共享、不敢共享的畏难心理,关键是建立交易市场,给数据确权定价,让数据价格体现价值,让数据拥有者、产生者享受权益、获得回报,推动整个数据产业生态的繁荣。

让数据“出门”,安全防护是前提。刘正利建议在数据确权中,既要严格保护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数据产权,也要创造有利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包容型制度环境。为确保用户隐私不被泄露,政府可统筹建设联盟链系统,把数据写入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账户,基于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的技术,确保只有私钥的持有者才能打开。

“保护数据安全,还有一个办法是对信息分类管控。”颜廷瑞建议,可以将共享数据分为普遍共享、限制共享和不共享三种类型,“只有科学界定数据共享属性,才能确保数据确权流通。”

本报记者 顾巍钟 沈佳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