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学校猛追,国际学校竞争优势在哪?

公立学校猛追,国际学校竞争优势在哪?
2022年01月28日 11:12 芥末堆
图片来源:unsplash

多数人印象中,公立学校代表工薪家庭、题海战术、参加高考如千万人过独木桥;国际学校则代表高收入家庭、国际化、活动多、作业少、是弯道超车进世界名校的绝佳选择。然而,2022年,“新课标”和“双减”继续推进,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差距还会如此之大吗?国际学校如何才能保持自身优势?

文 | ABB,编 | 天悦

公立学校课程探索“活色生香”

在重点培养能力方面,高中新课标中将每个学科所需要匹配的能力都详细列了出来,称为“核心素养”。

▲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比如语文科目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以上节选自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中部分内容。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的感受,笔者选取了IBDP中的The language A: 语言和文学课程作为对照。后者的培养目标是:

The language 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ims at studying the complex and dynamic nature of language and exploring both its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dimensions. 同样强调从实际应用和美学鉴赏两个维度的培养。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xts and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cultural contexts, and local and global issues, and an appreciation of how they contribute to diverse responses and open up multiple meanings 也同样强调对不同视角和文化语境的理解和欣赏。

在高中新课标推出后,很多公立学校在进行创新性教学。比如:疫情后很火的一个语文题目“如果贾宝玉得了新冠肺炎,最容易被他感染的人是谁?”;还有要求学生尝试重新创作宋词,并将其唱出来、配乐朗诵出来的作业;更有在“整体性阅读”中对比中英戏剧的研究……

有了新课标的鼓励,越来越多的体制内语文老师正在打破传统的读、背、默的模式,而是让孩子在创造中懂得欣赏不同的美。

社团竞赛不再是国际学校专属

在“双减”的带动下,体制内学校的各学段都开始了大量开办素质教育课程和社团活动。

体育:击剑、冰壶、曲棍球、冰球、棒球、游泳、滑雪、跆拳道、足球、篮球、乒乓等;

艺术:各类绘画、各类设计、各类乐器、各类乐队、各类舞蹈、各类戏剧等;

语言能力:辩论、演讲、主持、写作等;

商业:财商课、股票模拟等;

小语种: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意大利语等;

国学:书法、国画、茶艺、戏曲等;

科技: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

生活:烹饪、制衣等。

不过据调查,目前公立学校对素质教育需求巨大,相对而言教师资源不足。一般采用校内老师+校外机构等方式开展素质课程,要么免费、要么平价。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课程,孩子上高中以后,素质课程、社团活动都会减少,更多转向科研和竞赛。而随着国内顶级大学对高中生面试的愈发重视,越来越多的普高也在与各类研究所一起开发科研项目,鼓励孩子创新创造。其中一些优秀学生同样有机会参加国内国际竞赛。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公立考试评价体系逐渐多元化

过去高考是“一考定大学”,一个地区的所有文科生、理科生考同样科目,而现在高考英语科目也采用了IBDP和A-Level一样的在规定时间内可考多次的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外语进行考试,让学生有更多的个性化和自主权。

除了考试内容和次数外,国内顶尖大学的录取还有面试环节,用多种形式全面综合地考察学生,也能帮助学生展现个人特色。这些都与外国升学接近。

不仅如此,在小学阶段,公立学校开始大量减少考试和作业,转而重视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估。只是由于人口的原因,高考还只能倾向终结性评估,这点与A-Level一样,IBDP则兼具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估。

小学初中尝试跨学科课程

在小学初中阶段,公立学校也开始尝试跨学科教学,如上海宝山一所实验学校开设“主题综合”,北京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则办“全科任务”。但高中阶段的新课标仍是分学科教学,科目之间缺少关联性,和A-Level一样,与IBDP不同。

IBDP的语数英理化生等学科虽然是分科,但它的TOK知识论、EE拓展论文和CAS社团活动都是与学科直接关联,教会学生思辨的知识论体现在每门课中;学生可以选取任何一学科做一份研究论文;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将自己从各个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为民服务中,对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具有天然便利。

此外,国际学校的特色项目“生涯指导”等,公立学校也在尝试。比如开设集体性的生涯课、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以及在校内进行股市模拟、学生法院、与食堂合作开办学校的咖啡店等。

国际学校“国际化视野”占优势

公立普高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爱党、爱国,深入学习中国的政治、历史。然而,这些内容不会出现在国际课程里。比如IGCSE和A-Level是英国课程,所以它的中文课程就比较简单。就算中国学生选了中文,考了A*,也对大学申请不太有帮助。于是绝大多数国内的A-Level学校索性就不开中文课,这意味着学生可能到初三,最多高一以后,就不再学中文了。

而IBDP学校虽然有母语学习,但除此以外基本都用英语教学,很多国际学校也以此作为招生吸引点。因此公立学校的学生在本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上应该优于国际学校。

但IB学校的优势在于更强调“国际视野”,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渗入这个理念,学生在做EE论文和CAS活动时也要展现自己的“国际视野”。

组班灵活人数少,具备吸引力

国际学校的学生都要根据自己升学的专业选择对应的课程,所以概念上的行政班级完全不等同于学术班级。不论行政班还是学术班,国际学校的班型都普遍小于公立学校,有些课还不满10人,因此老师上课时给予学生的关注度非常高。

有的国际学校没有行政班级,而改用英国的“学院制”。这点非常不同于公立学校。虽然公立学校现在也在流行选课制和走班制,但大部分课程还是以行政班为集体一起上的,只有小部分课程分开。由此可见,国际学校有其灵活性和个性化培养的优势。

国际学校提升教研与服务,才能赢得家长

从前文看出,公立学校的课程其实与国际课程的许多理念很相似。这一点,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地看待。

从目前来看,国际学校确实在被公立学校迎头赶上,但还是可以从高中阶段自主研发课程,以及提升服务质量这两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上海国际化学校的“黑马”WLSA上海学校,就有The Global Impact Program (GIP)特色课程,并把孩子送入“哈耶普斯麻”和牛津,这套课程成为区别于公立学校和其他国际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从服务上,国际学校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孩子和家庭的需要,为他们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指导,并认真耐心地帮助其达成目标。为此要细致地制定好各流程的规章制度,并多与教职员工沟通和培训,做好各级各部门的监督、考核和奖励。由于学费的巨大差异,国际学校一定要做得比公立学校的服务更好更周全,才能赢得家长的青睐。

教研和服务都不是靠短平快就能产出结果的,但一旦做起来,就可以形成强有力的壁垒和口碑。

作者简介

ABB: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资深国际化教育从业人士和观察者;曾担任沪粤多家教育集团管理岗位,负责过商务运营、课程研发、游学留学等多方面的工作。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顶思”(ID:idingsi),作者ABB。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