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们”上位,耐克阿迪黯然神伤

“鸿星尔克们”上位,耐克阿迪黯然神伤
2021年08月28日 08:21 未来网新闻

“今年之前买阿迪、耐克当作收藏品,一定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今年开始,很多鞋子都砸在了自己手里。”

小林是一名球鞋收藏爱好者。看着鞋架上摆放着的几十双未拆封的崭新球鞋,此刻的他陷入沉思。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曾经在年轻人群体中风靡的耐克和阿迪,有一天会跌下神坛。

继今年3月发布有关“新疆棉花”的偏见言论后,外资品牌耐克和阿迪,就在中国市场遭遇瓶颈。

数据的反馈最为直观。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6%至10.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是其业绩唯一负增长的市场。另一品牌耐克在大中华区的销售情况也低于华尔街的预期22亿美元。

强烈的对比之下,国货品牌安踏、李宁、鸿星尔克、361度等迎来了“二次回春”的好机会。2021年上半年,安踏、李宁的营收规模均突破百亿,净利润增长超100%。

鸿星尔克、361度也不甘落后,经营业绩均较上年同期有着明显的增长。

如同一位业内人士所说,“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的变天,仿佛是在一夜之间。”

耐克、阿迪跌下神坛

或许连耐克、阿迪都没有想到,曾在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时代,正在逐步沦为历史。

近期,阿迪达斯发布2021年Q2财报,其营收上涨52%至50.77亿欧元,净利润达3.97亿欧元,在北美、欧洲、中东和北非销售额接近翻番。但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却大跌近16%至10.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成为其业绩唯一负增长的市场。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中国一直是阿迪达斯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即便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情况下,其大中华区的营收额仍然高达66.79亿美元,占全球收入的19%。

另外,今年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营收额仍然领跑全球,同比增加6%。而其在亚太——拉美地区、北美的营收则分别同比下降18%、2%。

坏消息不止于此。2021年Q2财报发布的一周后,阿迪达斯就以至多21亿欧元(约合25亿美元)的对价,将锐步出售给Authentic Brands Group。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为了和耐克一争高下,在国际体育品牌中常年位居“老二”的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的价格将“老三”锐步收入囊中。有消息称,当时阿迪达斯除了要支付38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还要为锐步支付超过5.5亿美元的债务。

此番收购后,阿迪达斯CEO卡斯珀·罗斯特德(Kasper Rorsted)曾一度将锐步视为“自己家孩子”,但两者长达15年的品牌合并,未能给阿迪达斯带来如期的效益,最终以“分手”而告终。

不只是阿迪达斯,国际体育品牌巨头耐克的在华业务同样遭遇重挫。耐克发布的2021年Q4财报显示,截至5月31日,耐克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19亿美元,没有达到22亿美元的预期水平,原本增速最快的大中华区市场,增速也远不及北美,仅有17%。

电商平台上的销售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天猫平台数据显示,阿迪达斯、耐克品牌2021年4月的销售额出现严重下滑。其中,阿迪达斯4月销售额同比下滑78%至1.16亿,耐克同比下滑59%至1.45亿。

曾经,阿迪达斯、耐克在中国市场上何等的风光。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李宁、安踏等国产运动品牌孕育萌芽之时,耐克、阿迪早已将商业触角延伸至海外。

1980年,耐克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生产联络代表处。随后,1997年,阿迪达斯也向中国市场发起了进攻。

此后的二十余年,耐克、阿迪逐渐掌控了中国体育品牌市场,常年占据“霸主”地位。

2003年,耐克抢走了李宁公司保持了9年的“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2004年,阿迪也超越李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二位。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11—2018年,阿迪耐克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市占率的峰值一度高达37.9%。

然而,如今的耐克、阿迪,却没了往日的势头。

“鸿星尔克们”的崛起

国产运动品牌的崛起,仿佛就在一夜间。

一切似乎源起于“新疆棉花”事件,舆论对相关涉事海外品牌的强烈抵制,让国产运动品牌的关注度达到空前的高度。

今年3月,“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发生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体育运动品牌此前发表过与新疆棉花“切割”的言论被相继曝光。随后,耐克、阿迪等海外品牌的股价一度大跌。

另一边,奋起直追的国产运动品牌,在明确表态支持新疆棉花后,受到了国人前所未有的空前支持。

3月底,国产运动品牌领军者安踏、李宁的股价便一路“疯”涨。安踏的股价增幅一度超50%,李宁的增长势头更甚,股价一度翻番。

就连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都一度发文表态:“耐克和阿迪,在中国要当心了。”

美媒的提醒不无道理。在耐克、阿迪相继发布2021年的相关财报后,本对未来在华业务持乐观态度的卡斯珀·罗斯特德忧心地表示,“中国的市场需求已经偏向中国本土品牌而非全球品牌。”

在国产运动品牌相继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里,一场“弯道超车”的故事正在上演。

8月24日,安踏品牌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8.1亿元,同比增长55.5%;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131.6%,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安踏2021年半年报截图

而结合耐克、阿迪2021年上半年的在华表现,阿迪达斯中华区的营收为182.98亿元,已被安踏赶超;耐克中华区的营收为273.4亿元,安踏与之的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

在近期李宁发布的2021年年中业绩报告中可以看到,李宁上半年营收为101.97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多项指标均为2004年上市以来的同期历史最好水平。

此外,国产运动品牌特步、361度上半年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营收分别为41.35亿元、31.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7亿元、4.01亿元,增势明显。

另一个让市场意想不到的国货品牌是鸿星尔克。

在河南突遇“7·20”特大暴雨之时,“穷”到连微博会员都舍不得开的鸿星尔克在默默捐款5000万元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这家在河南暴雨灾情期间低调捐款的企业,曾面临倒闭的风险。2020年,鸿星尔克的营收额为28亿元,仅为安踏、李宁的零头。

不曾想,因为捐款的这一举动,以及“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把伞”的动情言论,让鸿星尔克迎来短时间内的爆单增长,一度让鸿星尔克因库存不够而向网友道歉。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7月22日晚,鸿星尔克淘宝直播间累计观看201.7万人次;7月23日,直播间观看人次上涨至882.6万;7月24日下午,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间销售额破亿,总销量高达60万件。

如此看来,沉寂已久的“鸿星尔克们”,在今年上半年,成功俘获了国民消费者的“野性”宠爱。

“鸿星尔克们”凭什么爆火?

也许,鸿星尔克的此番爆火实属偶然,但背后的公众情绪却是“家国情怀”的必然累积。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下国产体育品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产品牌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到了一个厚积薄发期;二是国外品牌因种种原因失去了在国人心目中的光环,逐渐式微;三是国产品牌在去年的疫情和今年的水灾等公益事件中表现很好,获得了消费者高度认同。

这种认同并非来自营销,而是来自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转变。

从国产运动品牌的财报便可窥见一斑。

安踏、李宁、特步、361度的财报显示,4家国产品牌的广告、营销成本并没有明显增长,安踏的广告及宣传开支占总收入的比率甚至较上年还有所下降,但四家的销售收入均大幅上涨。

实际上,“鸿星尔克们”一夜成名的背后,是国潮崛起的缩影。

早在2018年,中国运动市场就迎来了变革新机遇,被业内誉为“国潮元年”。

对国产运动品牌来说,这是一个难得复兴的好机会。彼时,第一个抓住风口的品牌,正是李宁。

2018年,“悟道”在纽约时装周的横空出世,开辟了“中国李宁”潮流品类,李宁也彻底颠覆了在大众眼中“中老年体育套装”的形象。而为整个时装周准备的200多套服装,两天时间内就在官网售罄。

自此,李宁正式走向了国际市场。

不同于李宁走“复兴”路线,部分国产运动品牌抓住的,是电商流量的新机遇。

以鸿星尔克为例,过去的一个月,被网友们“野性消费”的鸿星尔克,官方直播间销量大增,一度卖到断货。

不止鸿星尔克,越来越多国产品牌开始加码电商业务,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中崭露头角。

今年天猫“618”期间,国产运动品牌的预售成交额,较上一年同比增长超500%,会员量同比增加超60%。其中安踏、李宁、匹克、特步和361度,占据品牌和店铺成交额前五。

另外根据抖音电商发布的“抖音818新潮好物节”数据报告,8月1日至18日,抖音电商体育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7%,李宁、鸿星尔克、回力、安踏和贵人鸟居销售前列,成为最受欢迎的五大国产运动品牌。

安踏2021年半年报截图

此外,根据安踏发布的财报数据,2021上半年,其电商收益增幅高达70.4%。如此看来,电商平台已经成为运动市场不能舍弃的重要渠道。

可以说,让“耐克阿迪们”跌下神坛的,不只有“新疆棉花”“河南暴雨”事件背后国民的“家国情怀”,更有“鸿星尔克们”不畏艰难的突破与坚守。

从市场态势来看,国货崛起已是既定存在的事实。但“鸿星尔克们”需要警醒的是,消费者的热情是短暂的,如何在未来的赛程中抓住机遇,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才是重中之重。

资料来源 综合自观察者网、环球网、新浪科技、新浪财经、新浪微博等

作者 | 未来网记者凌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