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X Cloud Flight S 评测:理所应当的更强

HyperX Cloud Flight S 评测:理所应当的更强
2020年04月07日 16:49 ZAEKE知客

再说起这个话题可能有些久远,毕竟已是 deadgame 的 PUBG 也就是吃鸡曾经风靡全球,不仅是带动了 PC 硬件的销量和升级,更是让外设品牌们吃了一波红利。而凭借自家耳机们的优秀声音表现以及丰富的产品组合,HyperX 更是成为一批黑马,硬生生的在「游戏耳机」这一品类中抢下不少份额,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以及友商们的忌惮,可以说是站稳了脚跟。

其中双音腔设计的 HyperX Cloud Alpha 凭借着优秀的音质表现

以及相当劲爆的售价

,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有线游戏耳机。可是在我更为关注的无线耳机里,HyperX 仅有 HyperX Cloud Flight 这么一款产品,相比起别家品牌的丰富产品阵容以及花样百出的玩法,再经过时间的推移,早已显出疲态。

特别是对头部尺寸要求较为严格、可拆卸麦克风性能相对较弱、音质相对一般

,毕竟这都 2020 年了,对于一款两年前发布的无线耳机来说,也确实是有升级的必要,HyperX Cloud Flihgt S 便应运而生。

同一首歌的两种唱法

作为带「S」后缀的升级款,HyperX Cloud Flight S 自然就是再前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来,所以长得像是理所应当的。无论是大体的设计还是线条,亦或者是头梁、耳罩的细节处理等,都还是那个味。

真要说看起来有啥区别嘛......并不需要太仔细就能够发现,毕竟原有的标识性设计,也就是耳罩处的红色实体连接线以及 HyperX 灯效都被取消了,使得 HyperX Cloud Flight S 这通体黑色显得相当低调且朴实无华,

甚至有点路人脸

当然按照 HyperX

这油漆厂

的传统艺能,想想 HyperX Cloud Alpha 整个系列总计推出红黑、黑金、紫晶、蓝黑、纯黑等颜色,所以在后续推出新颜色的可能性是有的。在 HyperX Cloud Flight S 身上就多关注些细节的改进,因为都对使用体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是头梁。与前辈相同,HyperX Cloud Flight S 的头梁依然采用的是柔韧的塑料材质外壳与柔软的海绵内衬,这样既能够保证耐用不容易出现头梁断开的情况,也使得佩戴时的头部舒适不会有压头感。

在这个基础上,HyperX Cloud Flight S 相比起上一代而言,头梁要更为柔韧些,似乎头梁的尺寸也经过略微的调整,使得内向力小了些。换成简单易懂的话来说,那就是 HyperX Cloud Flight S 佩戴舒适都要好不少,大大缓解 HyperX Cloud Flight 的夹头压耳感,特别是对于头大的玩家们来说不会那么头大啦。(这是一语双关)

与头梁还有些关系的,是 HyperX Cloud Flight S 的耳罩转轴处采用的卡榫式设计。这说起来挺复杂的,看图说话就很很好理解,那便是在上下处均有采用金属材质做成的卡榫,使得耳罩转动至正常使用时的状态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不容易因运动而转动。

可是在主观操作是又能够方便操作,是个颇为巧妙的设计。毕竟相比起前辈松松垮垮的样子而言,HyperX Cloud Flight S 这么一个小设计要显得质量高不少。当然从实际角度来说,采用卡榫式设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够稳定地立在无线充电底座上。

操控方面的提升同样是显著的。毕竟相比起前辈在机身处仅有电源开关、音量滚轮以及静音键而言,

静音键位于耳罩处的结构设计太那啥导致按压手感相当的糟糕

,更是没有一颗指示灯来说明工作状态以及静音与否,HyperX Cloud Flight S 可就要丰富完善地多。

其除了必须要有的电源开关与音量滚轮外,还有额外地虚拟 7.1 声道开关以及四个可自定义按键,同时还给可拆卸麦克风追加了个状态指示灯,能够让玩家更为直观地判断是否开启麦克风的工作状态,有效自己报点给自己听的尴尬,

别问我咋知道有这种可能的

软硬兼施,还需要那么点创意

显然经过两年时间后,HyperX 的产品思维更为成熟,HyperX Cloud Flight S 将前辈在硬件层面上的缺失以及考量不足都一一进行了补全,有着相当好的硬实力。可要说软实力嘛,特别是驱动,HyperX 可就得好好努力了呀。

毕竟 HyperX Cloud Flight S 是其为数不多支持驱动的外设产品,然而这个名为 HyperX NGENUITY 的驱动目前仅支持 Windows 系统,并且官方仅提供 Windwos Store 这么一个渠道,以我实际下载安装的体验来说是相当的......一言难尽,

虽然一定程度上是微软的锅吧

可是令人悲伤的,是 HyperX NGENUITY 并不会根据使用者的系统语言识别并调整语言,而是默认为英语。更为令人心酸的,是在手动调整为中文后,能够发现其汉化并不完整,依然有相当多的技术名词使用英语显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个半成品。

要是再仔细琢磨些,在别家品牌上已经成为标配的账号、云同步功能都欠奉,更不用说整体的界面交互还需要好好打磨一番。算了算了,这驱动也就是用来自定义按键,可以说是一次性用品,凑合凑合原谅吧。

话说起来,HyperX Cloud Flight S 这四个可自定义键的设定颇为出人意料。

从位置来说,常规的设定是将各个实体功能键放置在底部或侧面,HyperX Cloud Flight S 则是将四个自定义键均匀地分布在左耳罩处。从按键结构来说,也不同于常规地设定有明确地按压感,甚至可以说手感较硬,HyperX Cloud Flight S 只需要稍微用些力气即可触发。

在这个基础上,这四个自定义按键均为内凹设计,在盲操时有清晰地触感,同时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误操作,可谓是巧妙。当然正因为这样的按键设计颇为清奇,在最开始使用时可能会把握不好力度以及习惯性用指尖按压,从而影响到操控感,需要一定时间习惯与记忆。

更是意料之外的,其实是 HyperX Cloud Flight S 的充电方式,那便是......依然使用的是 micro USB 接口。哈哈哈哈,开玩笑的。这确实是其有线充电的方式,可是特别的是在这个基础上,HyperX Cloud Flight S 还支持无线充电,并且采用的是标准通用的 Qi 无线充电协议。这就使得其能够兼容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无线充电器,特别是卧式充电器,

立式的放不上去呀

确实这听起来有些诡异,游戏耳机支持无线充电的意义是?这也确实是我最初的想法,可是在搭配支持两个设备同时无线充电的 Cahrgeplay Base 充电底座使用时,我倒是明白和舒坦多了,因为卡榫式的设计使得耳机在放置充电和拿取佩戴时候都相当舒适和自然,相比起插拔接口可要爽快多了。(若是搭配同样支持无线充电的 HyperX Pulsefire Dart 游戏鼠标就更舒适了)

当然 HyperX Cloud Flight S 内置电池可提供 30 小时的续航时间,这已经是无线游戏耳机中相当耐久性的选手了,更多的充电方式就当赠送吧。

变得更强,是理所应当

至于游戏耳机的本质工作也就是听声辩位与麦克风拾音,这反倒是 HyperX Cloud Flight S 最为令我“失望”的,也是最为惊喜的。先说这令我惊喜的麦克风,因为其拾音效果实在是太强了。

HyperX Cloud Flight S 的麦克风通过 TeamSpeak 与 Discord 认证,还具备有监听侧音功能。并且麦克风采用拆卸设计,具备可塑性,能够根据使用者需要自行调整。这在账面上能够看到的并不稀奇,可是在实际使用环境与队友反馈,其表现可以说是我用过的游戏耳机中表现最佳的。

在我的使用场景里书桌与客厅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米多点,这就意味着使用电视机必然会有声音干扰。而每到下午 6 点时,还会有扫地机器人以最高转速进行清洁,发出的噪音特别强烈。这都使得......吃鸡时的队友们经常埋怨声音嘈杂,听不清报点声音,是吃不了鸡的主要原因,

明明是他们菜

在换用 HyperX Cloud Flight S 后,尽管

因为他们菜

还是吃不了鸡,可是曾经的埋怨都不再有。因为麦克风相当严格的拾音将刚刚提及到的环境声音都给隔绝了。当然这对实际使用有所要求,那便是麦克风要尽可能贴近嘴角,毕竟稍微拿开些便队友被提醒声音变小。我甚至要强调多一次,这是我使用过的游戏耳机中的最佳表现。

至于声音表现嘛,在换用驱动单元以及经过调校后,HyperX Cloud Flight S 的声音表现相较前辈有着相当大的提升。在吃鸡时能够很好地听声辩位,我甚至略微感觉听到的声音要更远和更细微些。而在开启虚拟 7.1 声道音效后,更大的声场与更好的氛围感则适合用来观看电影,特别是大制作的动作片或是战争片更是相得益彰。可是开启虚拟音效后,耳朵较为容易疲累,也会影响到听声辩位,就当是游戏模式与电影模式的区别吧。

那为啥“失望”?那便是因为 HyperX Cloud Flight S 没有采用双音腔设计,要不然 HyperX 最强的游戏耳机或者是最好听的无线游戏耳机等评价,可能就要拿出来咯。

显然在经过两年的时间后才推出升级版,HyperX 要让 HyperX Cloud Flight S 做的更好和更强。这也确实,从其更好的声音表现以及相当给力的麦克风拾音便可以证明。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前作的不足进行补全,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使得其整体表现与竞争力是足够的。

当然在 HyperX Cloud Flight S 身上能够看到 HyperX 成长的同时,还能够看到其进取。如创新地将无线充电特性导入至游戏耳机中,还同步推出对应的游戏鼠标与充电底座,还有那特别自定义按键设计等,都给予玩家们不一样的新鲜感与更好的使用体验。

只不过......HyperX 在硬实力越来越强的同时,还得注重注重软实力,那令人头疼的驱动可得好好收拾收拾。话说若是定价在千元内,将会有相当强劲的竞争力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