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派成功上市!智能硬件的功臣,今天怎样了?

树莓派成功上市!智能硬件的功臣,今天怎样了?
2024年06月16日 21:38 雷科技

如果你是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或者如果你只是普通的电子发烧友和技术宅,那一定对「树莓派」并不陌生。只有三四百块甚至更便宜的价格,你就能拥有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微型计算机,并且扩展出无限的可能。

如今,这样的树莓派也上市了。

这周二,树莓派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首次亮相,正式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5.42 亿英镑(约合 6.89 亿美元)的估值在当天早盘很快就上涨到了 7 亿英镑(约合 8.89 亿美元)。到 6 月 14 日,也就是今天,树莓派的股票开始全面公开交易,个人投资者也能自由买卖。

相比其他动辄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科技独角兽,树莓派的 IPO 规模显然不算大,但树莓派上市的意义可能远远超出了一家公司和一家基金会所能承载的范围。

根据公开报道,树莓派 2023 年全年销量 740 万台,在过去 12 年更是卖出了超过 6000 万台微型计算机。更重要的是,树莓派面向的用户群体是可能最有好奇心和行动力的一群人:

有人用它学习专业知识,并完成了毕业设计;有人用它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开发 AI 婴儿监视器和无线水表;有人基于它「自研」了全天空相机进行延时拍摄,以此捕捉流星。

图/Fabio Manganiello

还有无数人,在通过「树莓派」学习、解决需求、探索未知。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即便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大,几乎普及到了每一个人的桌上和手上,但看上去和实际都相当简陋的「树莓派」,却依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事业,甚至被全世界的技术宅一起推上了神坛。

但树莓派,到底是如何在一块小小的开发板上征服全世界的?

计算机爱好者的兴衰,

树莓派的重启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个人计算机的历史是从 DIY 开始。

1975 年 6 月的一个周末,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向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第一次展示了由他手工打造 Apple 1 原型机。用 Cult of Mac 的话来说,「这不仅是苹果公司的构想时刻,也是随后所有产品的构想时刻,包括 Mac、iPhone、iPad 以及几乎整个消费科技世界。」

Apple 1,图/Wikimedia Commons

毫无疑问,作为第一款面向消费者销售的个人计算机,Apple 1 是一个个人计算机历史上绝对绕不开的伟大存在。

但在当时,尝试「手搓」个人计算机的可不只是沃兹尼亚克。所有「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成员都在探讨和尝试自己 DIY 一台个人计算机,让原本巨大且昂贵的计算机也能被普通人所使用,这其中就包括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

这群人共同推进了个人计算机的革命,影响了硅谷和整个世界的历程,而最开始,他们也不过是一群聚在加州门洛帕克一间车库里的发烧友。但也就是因为这样一群人,个人计算机在之后短短的几十年从一种小众爱好,变成了每个人桌面上的电脑,手掌中的智能手机。

不过也就在个人计算机迅速普及到大众市场的时候,以苹果电脑为代表的商业公司越来越主导市场,个人计算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更高的集成度,更一体化的设计,「手搓」个人计算机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但对于那群计算机的发烧友来说,这意味着从硬件到软件,都越来越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定制,没了「折腾」的空间。

到了今天,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集成度更是走到了一个极致,DIY 主机虽然还是留下了一定的「折腾」空间,但跟以前肯定是没法比了。

但 2012 年第一款 Raspberry Pi Model B 的出现,可以说直接开启了电子发烧友的新时代。早期的树莓派启动后就是 Linux 命令行界面和 Python 编程环境,发烧友可以加上类似 Windows 的图形界面,或者作为一个媒体服务器,区别在于需要发烧友自己「手搓」,而不是直接使用成熟的商用产品。

Raspberry Pi Model B,图/树莓派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根据官方透露,截止 2013 年 11 月底共售出 200 万台,然后是 300 万台、400 万台。很显然,树莓派已经不是一个只属于电子发烧友的故事。

一炮而红:

发烧友和计算机教育的「新宠」

时间先退回 2006 年。

彼时谷歌搜索才刚开始普及,Gmail 甚至还没完全开放注册,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博士埃本·厄普顿(Eben Upton)正在着迷于各种电子产品,甚至开始基于 Atmel ATmega644 自己打造一台计算机。

而与此同时,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了解正在减弱,「他们似乎都不太了解计算机到底是什么或者它是如何工作的,」在他看来,现代计算机的复杂性和高成本使得学生们很难像以前那样,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和编程来学习计算机技术。

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一种低成本、易于使用的计算机设备,重新燃起学生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而随着更多计算机发烧友、学者和教师的加入,才正式启动了「树莓派」项目。

经过几年筹划和开发,最终在 2012 年推出了第一款 Raspberry Pi Model B,集成了基本的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并配有多种接口,用户可以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

这期间,Model B 原型的设计经历过两次大规模设计改动,创始人 Eben Upton 的主业还是博通(基于 ARM)的 SoC 架构师。

Eben Upton,图/IEEE

但这群「业余」计算机制造者很快意识到,即便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市场对「树莓派」的需求还远超他们想象,定价 35 美元的 Model B 在上市后很快就被订购一空,短短几个月内售出了数十万台。并且受欢迎程度还在呈爆炸式增长,到第二年就卖出了 200 万台。

树莓派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和强大的功能,更在于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树莓派进行各种改装和开发,无论是用来学习编程、制作电子项目,还是搭建个人网站、媒体中心等等,树莓派都能胜任。

从事后的报道来看,不仅是英国的一些学校,由于低成本、模块化、开放式设计以及采用 HDMI 和 USB 标准等特点,树莓派还受到大量计算机和电子爱好者的青睐,被用于机器人、家居等多种用途。

从 DIY 走向创客,

树莓派「启蒙」智能硬件

树莓派重新点燃了计算机爱好者们的「折腾」热情,也成为了全球智能硬件开发者的「启蒙」,包括在国内,不管从开发社区、知乎还是各种智能硬件的展会活动上都能看出树莓派的流行。

而树莓派发展到今天,主要的三大系列都已经更新了好几代。数字系列最新的「Raspberry Pi 5」发布于去年,性能大幅增强,甚至开始面向桌面,加入台式机的竞争。此外,树莓派更早之前还推出过 Raspberry Pi 400,直接集成在了一个键盘里。

Raspberry Pi 400,图/树莓派

售价不到 10 美元的 Pico 系列采用自研的 RP 2040 芯片,定位是一款微处理器开发板,也就是常说的「单片机」开发板,并不像数字系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Zero 系列最初仅售 5 美元,随着 Wi-Fi、蓝牙以及摄像头接口等支持的加入,价格还是保持在 15 美元的超低定价。

与此同时,随着产品矩阵的不断迭代和完善,树莓派也在默默改变着整个智能硬件生态。

虽然树莓派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教育,但得益于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开放的计算平台以及,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新生代开发者,为智能硬件乃至计算机人才的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才。

树莓派也极大地推动了从 DIY 文化到创客文化(Maker Culture)的发展,大量的技术宅和发烧友基于树莓派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更多地思考问题背后的需求以及市场,特别是在智能家居、物联网以及机器人领域。

图/树莓派

此外在产业应用,树莓派凭借其小巧的体积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边缘计算场景,不少公司都有推出基于树莓派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还有很多硬件初创公司和研发团队使用树莓派进行原型设计和快速开发,得益于树莓派的易用性和灵活性,开发者可以快速测试和验证新产品的功能,从而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反过来,树莓派的成功背后,也离不开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区。全球各地的开发者、教育者和爱好者们通过论坛、博客、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他们的经验、项目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这为什么,尽管在树莓派之后国内涌现了大量的「派」,并且在性能和价格可能更优势,确实还是很难挑战树莓派。

而按照树莓派官方的说法,教育而非盈利依然是他们使命,在上市之前他们向社区用户承诺,即便走向资本市场,推动科技教育的使命也不会改变。

当然,这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