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Tag火了,但蓝牙追踪器的发明者却只能卖身

AIrTag火了,但蓝牙追踪器的发明者却只能卖身
2021年11月27日 17:28 雷科技

2021年4月,苹果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物品追踪器AirTag,用229元一枚的价格让“丢钥匙”这件事的代价变得更加昂贵。AirTag能不能起到物品防丢失的作用有待时间的考验,但从竞品销量来看,苹果AirTag的出现,似乎让蓝牙防丢器的“传统老牌”Tile找回了曾经的活力。

根据报道,家庭通信服务商Life360前段时间以2.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老牌蓝牙防丢器品牌Tile,并通过品牌合作的方式建立共同的追踪网络,扩大双方硬件网络的覆盖范围,并借此回应苹果建立的Find My网络。

尽管此次收购看起来又是一次两个第三方品牌抱团对抗第一方品牌,在官方配件之外建立自己生态的故事。但此次收购在我看来却又说明了一个第三方品牌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第一方品牌亲自下场比赛,那些从零开始一手建立起市场的第三方品牌又该如何招架呢?

一手建立的寻物王国

在分析Tile的市场前景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Tile是如何用一个简单的蓝牙追踪器搭建起庞大的追踪器市场的。8年前,迈克·法利(Mike Farley)和尼克·埃文斯(Nick Evans)在众筹网站发布了一个可以通过纽扣电池驱动小装置,用户在手机上通过蓝牙绑定Tile后,可以在手机App上遥控这个“小瓷砖”发出声音,方便用户寻找而已。

从现在的角度看,这样的所谓“蓝牙防丢器”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原始的构想。在当时蓝牙技术的限制下,Tile只能与用户唯一的手机绑定,功能也极为单一。假如你把Tile绑在钥匙上,然后在上班的途中把钥匙掉在了地铁上,即使有路人捡到钥匙,他也没有任何跟这个Tile通信的方式,查看物主联系方式更是天方夜谭。而对物主来说,只要你的物品离开了手机的蓝牙范围,那很抱歉,接下来你几乎没有与它重逢的可能了。

就当时的Tile来说,最大的功能应该就是用户想不起来钥匙或钱包放在哪里时可以通过手机App发声寻找。但令人惊讶的是,仅凭这么一个简陋的功能,Tile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筹得超过2.6万美元创业资金,随后更是在纪源资本的带领下筹得13万美元的A轮投资,一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寻物网络。

刚才提到,第一代Tile的工作原理极为原始,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低功耗的蓝牙喇叭来理解。很显然,这样的产品是没办法长远走下去的。先不提这极为狭窄的用户场景,当时的Tile无论技术还是用户生态都没能建立起足够的壁垒,只要有任何一个品牌能把蓝牙追踪器的价格压得更低,就能从根本解除Tile的市场竞争力。此时的Tile想要走下去,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壁垒。

对当时的Tile来说,大量支持自己用户的就是最大的资产。于是在内忧外患之中,Tile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壁垒”——社区寻找(Community Find)。在Tile网络(Tile Network)的支持下,Tile除了能被绑定了的手机发现外,也会在断开连接时通过Tile网络“广播”自己的连接信息。假设你的钥匙又一次掉在了地铁上,虽然你的手机连不上Tile,但只要车厢上有另一个Tile用户,你的钥匙也会和那位路人的手机通信,借助他的手机网络向Tile社区发送自己的位置信息,让你能通过这种接力的方式查看到自己钥匙的位置。

与传统的防丢失形式相比,Tile以社区寻找,或者用现在流行的“分布式”寻找方案,将Tile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双向化。用户可以通过直接的蓝牙连接找到Tile,Tile也可以通过其他用户的寻找网络主动找到用户的手机。在物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Tile这种做法可以说极具前瞻性,在理念上甚至比曾经的SIM卡防丢器还要更为先进。

过河拆桥的苹果生态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很熟悉?没错,苹果的查找网络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在最新的苹果Find My网络中,苹果用超过10亿台活跃iPhone、iPad和Mac,在一夜之间建立起一个遍布全球的查找网络。即使你的iPhone已经关机,只要手机电量允许,你丢失的iPhone依旧会不间断地向周围的苹果设备加密广播位置信息,方便用户找回。

尽管Tile对苹果这种“摸着第三方品牌过河”的行为不大满意,但苹果这样的做法在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因此在苹果发布“Fimd My”网络后,Tile方面也只是承认了来自苹果的压力,但并不认为苹果会毁掉Tile此前在蓝牙追踪器方面的努力。在多年的进化下,Tile已经推出了多样化的查找硬件,同时也和三星等手机品牌机型进行深度的AR合作,尝试和苹果正面对抗。

但今年年初的AirTag,却彻底把Tile“整破防”了。

在AirTag中,苹果运用了超宽频(UWB)技术作为蓝牙技术的补充,让手机可以进行厘米级别的精确定位。尽管Tile也推出了采用超宽频技术的定位硬件,但苹果并未对Tile开放超宽频定位的权限。换句话说,超宽频技术在iOS上成为了苹果的“专属技术”。

为了对抗日益壮大的苹果生态,Tile别无他法,只好先后加入了多个由其他互联网品牌建立的寻物网络,并在前段时间与Life360达成“深度合作”,以2.05亿元卖给了智能家居平台。在常规的产品更新中,苹果的巨轮又一次碾过了第三方品牌过去的努力和一个预计在2025年市值能达到580亿美元的市场。上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是instapaper,而这个每年营收百万美元的软件,已经出售给了孵化器Betaworks。

第三方品牌如何跑赢苹果?

反观苹果过去的操作,不难发现这种三方栽树、苹果乘凉的现象近几年已经十分常见了。前有Instapeper在推特上口吐芬芳,后有Apple Watch键盘开发者在推特线上发律师函。而在期间苹果的“小借鉴”更是数不胜数,在之前评价iOS 15时,我就提到过操作系统借鉴的现象。

不同于操作系统之间的借鉴,专注于微操的iOS 15可能会给应用开发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联系到苹果在WWDC上推出的TestFlight for Mac,苹果未来很可能会收窄苹果生态中的第三方应用权限,第三方应用也将迎来又一次人为困境。就像国内互联网初创团队要躲着互联网巨头一样,海外“寄人篱下”的第三方配件企业也需要在核心技术上掖着藏着,生怕来自巨头的降维打击。

在计算机领域出现人口红利的今天,模仿一个程序变得前所未有地简单。这也让初创团队难以像过去那样凭借一个好点子立足,技术壁垒、生态壁垒和“事成之后卖给谁?”已经成为了初创团队必须考虑的问题。Tile、Instapaper等品牌最后以“卖身”收场,但并不是所有创业团队都能像Instagram那样找到Facebook那样的大气的买家。

在技术、生态和资源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手中除了想法再无其他筹码的初创团队和第三方品牌如何在品牌夹缝中生存,这个问题相信只有第一方品牌可以给出答案。希望明年WWDC之后,推特上不会再出现骂骂咧咧的开发者。而负责引导行业方向的苹果,能像对待贝尔金一样,善待那些曾经为iOS生态添砖加瓦的生态共建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