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导航使用率仅31%!功能少、不方便……车企还不反省?

车载导航使用率仅31%!功能少、不方便……车企还不反省?
2023年05月18日 16:59

2022年夏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公布了一条数据,鸿蒙车载导航使用率高达93.1%,其他车载导航使用率仅为31%。

(图源:华为)

20世纪30年代,车企就在研发车载导航系统,但直到1985年,克莱斯勒汽车才推出了首个基于GPS的车载导航系统。经过多年时间发展,今天车载导航已经较为成熟。再加上车载屏幕、芯片等硬件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使用汽车自带导航功能。

然而看到华为公布的数据,我才意识到自己被困在了信息茧房,现在依然有许多人不愿意使用车载导航。在智能汽车愈发普及,不到十万元的国产车就配备10英寸超大屏的今天,仍有大量车主不愿意使用车载导航,问题究竟出在车主还是车企身上?

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因工作需求频繁打车,偶然间注意到,我所乘坐的所有网约车,司机都是一台手机用于联系,另一台手机用于接单和导航,没有一位司机使用车载导航。

通过与大约十几位网约车司机和身边的新能源车主沟通,小雷终于了解到了司机们不愿意使用车载导航,坚持手机导航的原因。

车载导航不好用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车主表示,车机版地图没有手机版好用,其中主要体现在功能少、导航精准度低、观察地图不方便等。

国内在线导航三大巨头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均推出了车机版,但许多车企并没有开放App下载,车主只能使用汽车自带的导航软件,功能十分匮乏。

(图源:雷科技制作)

即使开放了App下载,车机版导航软件的功能也远少于手机版,比如红灯计时功能,手机端App支持,车机却不支持。其他出行娱乐相关的功能,车机版相较于手机端App也不够丰富。或许是受限于车机的系统与芯片性能,目前车机版App的功能,普遍弱于手机、平板等平台。

此外,还有一些网友表示,曾遇到过车机导航不精准的情况。虽说手机也有可能遇到这种状况,但汽车一般是下载本地地图,手机则是实时更新,地图更新更为及时可靠。

(图源:知乎截图)

更关键的是,2022年国内市场国产品牌汽车销量占比达到了49.9%,刚刚追上合资车,合资车的存有率远远超过国产车。合资、进口产品的本地化适配永远是大问题,各行各业均有体现。

Consumer Insight在《年度汽车企划调查》中指出,韩国地区韩系车车载导航使用率为68%,手机导航使用率为32%,但进口车车载导航使用率却仅为38%,手机导航使用率为62%,本地化适配是阻碍韩国人驾驶进口车时使用车载导航的关键因素(数据仅采集近三年销售的汽车)。中国地区同样如此,还需要车企加强与国内地图导航企业的合作。

近日打车与司机大哥闲聊时,他给出了一个我从未想过的答案——车机播报导航时音乐音量会降低,影响他听音乐。

仔细一想,其实他说得没有错,车机屏幕用于导航,是有可能影响其他功能的使用。就拿小雷自己来说,新手上路时看不准车道线,只好使用汽车的360°影像,但该功能会覆盖导航地图,导致驾车困难,错过路口不是一次两次,使用手机导航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还有一点不好用的地方在于,目前汽车普遍使用中控屏导航,尽管支持语音播报,遇到复杂的路况难免需要扭头看车机屏幕上的路线图,非常不方便。手机则可以用支架放置在仪表盘附近,不用总是扭头,能够避免分心。

习惯用手机导航

美国医学博士麦克斯威尔·马尔茨指出,连续做一件事情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20世纪90年代,部分豪华汽车陆续用上了车载屏幕,但直到2010年前后,车载屏幕才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图源:pixabay)

车载屏幕的广泛应用,为车载导航提供了条件,但当时受限于车机性能和屏幕素质,车载导航软件的体验并不完善,再加上智能手机行业的崛起,人们普遍习惯于使用手机导航。

采访身边年纪较大的车主时,不少人直言,已经习惯了手机导航,感觉挺方便的,没必要使用车机导航。

易车研究院数据显示,55岁以上人群,92%的司机使用手机导航。对于已养成手机导航而言,改变多年养成的习惯非常困难。

工作必须用手机导航

除了自身使用习惯和体验不完善,还有一些人则是因为工作,无法使用车机导航。一位从事出租车、网约车行业十余年的老司机表示,车机版滴滴出行可以接单,但没有内置导航软件,需要跳转搭配其他App,所以用起来很麻烦(部分司机甚至不知道可以跳转App)。

(图源:滴滴出行截图)

更不用说,一些司机为了节省电费,在没有单子的时候,会把汽车熄火。汽车熄火关闭后,车机系统无法接单。因此,这位司机大哥与其他同行一样,都选择买一台二手机国产手机,用于日常接单和导航,

总的来看,仍然坚持使用手机导航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司机、合资车与进口车车主、网约车司机等群体。

这些人要么已经习惯了开车时使用手机导航,要么因为工作需求,想用车机导航也没法用。究其原因,还是现在的车载导航做的不够好,与其他应用的联动性做的也差,甚至可以说,相较于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目前都只能算是半成品,某些本地化适配太差的进口车,车载导航可能连半成品都算不上。

车载导航只是半成品?

华为之所以能够将车机使用率拿出来宣传,就是因为现阶段车机导航的体验普遍不如手机导航,其他车企车机导航使用率仅有31%,衬托出了鸿蒙智能座舱的优秀。

(图源:华为)

但未来车载导航的使用率大概可以超越驾车时手机导航使用率,只是需要通过软硬件升级解决一些用户担忧的问题。

首先是App功能的问题,苹果、特斯拉等企业,都将汽车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不断丰富车机系统的应用,还将许多游戏搬到了汽车上。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车机芯片的性能也不断升级,如今许多15万元左右的哪吒U-II、零跑C01等车型,都用上了高通8155,性能超过了骁龙855。

(图源:哪吒汽车)

车机性能跟上了中高端手机,不再是阻碍App升级的障碍,汽车产业又是一块大肥肉,相信软件开发者也不愿意放弃。当前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均已推出了车机版,还与许多车企达成了合作,未来必然会推出更多功能。

至于车机导航容易分心的问题,可以使用HUD抬头显示屏幕解决。目前许多高端车型会配备15英寸以上HUD功能,除了将仪表盘的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部分汽车刚还支持投射导航信息。可惜的是HUD因成本问题,暂时没有普及。

不过前段时间极氪汽车推出的极氪X 全系标配24.3英寸超大AR-HUD飞机舱抬头显示系统,让我们看到这项配置普及的希望。或许用不了几年,HUD功能就会成为10+万元国产车的标配,如同现在的L2辅助驾驶。

(图源:极氪汽车)

至于导航习惯问题,这点可能是最难解决的,改变人们的固有习惯太难了。而且相较于改变自己的习惯,使用手机导航的成本仅仅是一个手机支架而已。

(图源:pixabay)

或许,车载导航使用率反超手机导航,需要等到尚未养成开车时使用手机导航习惯的年轻人,拿到驾照、买到车,并开车上路。

好消息是,这一天不会太远了,贝壳财经联合途虎养车发布的《2021新青年用车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首次购车群体中,36.05%的消费者年龄在18岁~25岁,34.88%的消费者年龄在25岁~30岁。消费者首次购车年龄越来越小,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养成使用车载导航的习惯。

理论上来说,车载导航功能上限更高。例如百度智能出行产品度小镜利用摄像头实现了AR导航,可以根据摄像头拍摄的画面,精准识别汽车所处的车道,并提前提醒司机变道。手机导航在车上实现这项功能比较麻烦,而现在汽车普遍会配备多颗摄像头,一个OTA升级,就可以支持AR导航。

车载导航可以读取和识别汽车的各项信息,有利于提前制定更合理驾驶路线,再加上智能驾驶系统对于地图也有极大的依赖,车载导航的使用率超过手机导航只是时间问题。

封面图源:pixabay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