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八节,一部分小姐姐可能过的并不快乐,因为有些人在天猫超市剁手后发现,即便自己是88VIP,但是同样的商品,售价要比别人的贵。
网友发现这一问题后,不仅联想到了2018年的“大数据杀熟”事件,怀疑天猫超市这次又一次开启了“杀熟”模式。
但是随后天猫超市对此进行了回应,价格不同是因为设有“新人专享价”策略,而且新人专享价标签在三八节活动期间没有被正常显示,这才造成了同款商品不同价的误解。
从天猫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事儿完全是一个误会而已,大家不要放在心上哈,该吃吃、该喝喝、该买买。
可是网友却对此不买账,随后天猫超市官方微博评论区下方被贴上了一张图,图片显示六部手机的六个账号中,在同款商品的页面显示了三个不同的价格:24.9元、21.9元、16.03元,而且两个88VIP的价格还不同。
如果16.03元是新客专享价,那网友们就问了,中间的21.9元是个什么鬼?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用户页面显示的35.64元的价格了。
很显然,天猫超市对此事的解释并没有让大家满意,当然,对于背后的真实情况,我们也不会去妄加猜测,今天咱们就借着这次风波来谈谈零售电商的“大数据杀熟”。
离不开网购的我们,想必对大数据杀熟已经很熟悉了,对于同样的产品,老客户页面显示的价格反而要比新客户的高。
这事儿搁谁谁生气,作为一个老客户,我不止一次的照顾你的生意,到头来卖给我的价格竟然比新客的贵,这事儿,你给我好好解释一下。
其实,这种情况上面天猫超市已经说清楚了,完全是因为“新客专享价”造成的。
店铺如果要盈利,就要卖出更多的货,老客户已经是固定客群了,为了获取更多流量,就必须要挖掘更多新客户,那么新客户第一次来怎样才能促成成交?给你一个新客专享价或者给你一张新客专享券,用低价来吸引你下单。
这就是新客专享价或者新客专享券的营销逻辑。
所以,这里的“大数据杀熟”准确来说,应该叫“大数据揽客”。
而对于老客户来说,其实一些商家也会有老客专享价或者老客专享券,来引导你再次下单。
这种情况体现在你购买了一件商品后,再回到商品详情页看时,价格会降低,右侧随之会出现一个类似“老客专享价”的标签。
对于这种商家来说,虽然他的做法本质还是为了卖货,但照顾了老客的情绪,并不会让人感觉他是在“杀熟”。
所以,我们跳出来看一下,商家的种种营销行为,总是在围绕两个方面进行,“拉新”和“复购”。
而这种种营销策略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经济学名词: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猛一看貌似有点贬义,但其实并不是用价格来歧视不同的消费人群,它是一个中性词,也叫“差别定价”。
它指的是针对不同消费者所采取不同定价的策略,分为三级。
一级价格歧视,是按人定价。比如我们常见的“看人喊价”,在菜市场,一个精明的菜贩,给年轻人的价格和给老大妈的价格肯定不一样,所以,论砍价的重要性。
二级价格歧视,是按量定价。买的多就便宜,虽然现在猪肉涨价了,你买一斤猪肉和买一吨猪肉,价格肯定不一样。
三级价格歧视,是按类定价。比如坐公交车,学生卡和老年卡就是比一般人的要便宜。
其实价格歧视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至于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现象,这就涉及到经济学知识了,不在咱的专业范围内,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百度。
现在咱们回头来看看,零售电商的这些营销策略属于哪种价格歧视呢?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这些营销行为都是围绕价格歧视展开的。
在网购刚兴起的那段时间里,电商平台并未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所以价格一般都是明码标价,你来了我就卖给你,简单透明。
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电商平台利用了这一工具,对我们进行了大数据采集,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地理位置、消费习惯等等,有了数据就要分析,分析的结果就是平台为我们每一个人绘制了一幅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把我们所有的习惯和需求乃至潜在需求都写在了脑门上,至此,我们一旦进入平台购物,我们需要什么东西,我们是否会为高质产品付高价,我们是否喜欢搜集优惠券进行抵扣,平台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千人千面。
千人千面是个好东西,对于平台来说,它不但会根据我们的用户画像为我们精准推荐商品,还会分析我们的消费习惯,对我们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