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夜谭|名为测评实为带货?网络购物别盲目迷信“第三方测评”

春城夜谭|名为测评实为带货?网络购物别盲目迷信“第三方测评”
2024年10月15日 21:41 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10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双11”网购促销即将开启,消费者理性看待互联网促销活动和商品测评类营销信息。中消协提醒,“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应理性审视消费需求,切勿迷信“种草”流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一大批“测评”平台和博主应运而生。“先看测评,后买商品”,成为很多人的日常消费习惯,但有时能成功“种草”“拔草”,有时却会掉进“坑”里。第三方测评,顾名思义,是独立于利益相关主体之外的第三方。客观、公正的测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对消费者而言,这是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指南,能够减少试错成本;对商家而言,这既是一种外部监督,也可能成为引流神器。

现实中,“第三方测评”的结果确实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客观公正科学的测评结果有助于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反之,则可能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客观、不公正以及不科学的结果还会损害经营者商业信誉,破坏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当一些网络商家通过“刷单炒信”,导致其商品在网络店铺下的评价信息完全失去了参考价值,也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很多消费者开始以“第三方测评”作为自己购物的依据,希望通过观看各种商品的测评结果,避免网购时掉进消费陷阱,导致利益受损。

但从现实来看,第三方测评自身并不过硬。由于门槛较低,测评准入机制尚未健全,“外行”鱼龙混杂;标准不一,一些博主的测评标准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商测一体,以测评名义带货,夸大宣传、虚假测评……去年3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有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商测一体、以商养测,难保公正性。

换言之,很多“第三方测评”账号,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第三方”,而是谁给钱,就给谁“好评”,谁不给钱,就给谁“差评”。这样一来,这些“第三方测评”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既可能让消费者上当,同时也损害了那些不愿意花钱让人测评的商家的利益。所以“双11”来临之际,中消协做出上述提醒,很有必要。当“第三方测评”成了一门生意,其积极性就大打折扣,弊端反而得到凸显。

不少网友针对“第三方测评”也有自己的看法。

“第三方测评”“帮你参考、为你推荐”,给消费者“种草”“拔草”,有其草根、亲民的属性,不应一棍子打死。关键是指导这个行业走向规范化、阳光化。相关部门应明确规定从事第三方测评的准入条件,设置基本准入门槛并制定合理的申请审批机制,夯实第三方测评的主体责任,做到“谁测评、谁负责”;网络平台方需强化第三方测评账号审核管理,建立作品审核、信用投诉、宣传带货管理以及账号粉丝管理等多重监管机制,以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此外,消费者也要提高测评内容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如此才不会迷失在“种草”流量中。

第三方测评要经得起“测评”

只有不跑偏,才能行长远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来源:新京报、长安观察、青岛宣传、网友评论等

责编:李晓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