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徽章、萌萌的吉祥物、带着彩绘的亚运飞机、史上最大规模的亚运服务车队、顾客络绎不绝的特许商品店……杭州亚运会的市场开发,是怎样打动人心的呢?
10月5日上午,杭州亚运会“创新市场开发 赋能亚运盛会”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主媒体中心发布厅A举行。杭州亚组委宣传部部长、杭州亚运会主新闻发言人许德清主持会议并进行赛事每日通报。杭州亚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杜梦菲,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杭州孚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郭志浩出席发布会,就亚运市场开发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市场开发工作为杭州亚运会顺利举办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许德清通报了赛事进展情况:10月4日共有26个场馆进行了壁球、跳水、射箭等25个分项的比赛,产生了33枚金牌。共打平1个亚运会纪录,打破举重、田径4个小项的亚运会纪录。截至当日22:30,已累计产生366个小项的金牌。目前奖牌榜前三名依次为:中国、日本、韩国。
10月5日共有25个场馆进行壁球、羽毛球、射箭等26个分项的比赛,共产生36枚金牌。
许德清提到,市场开发作为历届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为赛事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等方面保障的职责。市场开发除了赞助招商,还包括特许经营、公益捐赠等业务领域的工作。杭州亚运会市场开发工作得到了广大企业的支持和助力,也为杭州亚运会的顺利举办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赞助收入及品牌数量创历史新高,亚运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杭州亚运会总共征集了118个类别的176家企业作为赞助商,总赞助金额人民币44.178亿元,占整体市场开发总收入的83.1%。这些数据都创了亚运历史的新高。
杭州亚运会为何能够吸引如此多的企业进行投入?发布会上,杜梦菲介绍,为实现亚运品牌与企业品牌“双向赋能”,杭州亚组委与企业共创了“大市场开发平台”,始终坚持为企业打造开放式、立体化的营销空间。
“在我们看来,能够有今天这么好的成效,一是因为亚运会本身的品牌价值,二是得益于亚组委和赞助企业能量的‘双向叠加’。”杜梦菲介绍,亚组委市场开发部自成立以来,已和企业共同在线上线下开展了亚运主题活动近200场,赞助企业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高质量的支持。
比如,长龙航空的亚运主题彩绘航班,把杭州亚运会的色彩送去了大江南北;与海康威视合作的指挥平台系统,让杭州亚运会的工作更加智能高效;开幕式上超过1亿人参与的“数字火炬手”,则是由支付宝提供的技术支撑。
再如,由杭州亚组委和吉利控股合办的“亚运走十城,吉利伴你行”大型文化推广活动,历时两年成功收官,线上话题阅读量超10亿。杜梦菲说:“在两年中,它的曝光量、公众知晓度、走过的城市(区域)都是非常大的。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有了赞助企业的营销曝光以及参与和加持,杭州亚运会的知晓度和品牌价值节节攀升。”
在本届亚运会上,作为杭州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之一的吉利控股,在车型服务、司机保障、智能驾驶、卫星技术、零碳甲醇火炬燃料、亚运文化推广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努力。
杨学良表示,通过本次亚运会不仅展现了品牌的技术实力和魅力,也展示了吉利作为浙江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伴随亚运热潮,在过去的一年多,吉利汽车的销量也在节节攀升,尤其是新能源车辆销售的占比在不断提升,证明了吉利是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一个领军企业。”
用特许经营窗口,借助亚运讲好杭州故事和中国故事
最近,杭州亚运会各类徽章,成了观众和志愿者手中大热的“硬通货”,以亚运视觉为元素的各类特许商品也供不应求。杜梦菲介绍,截至10月4日,光是以吉祥物为原型的特许商品销售额就已达到人民币7.6亿元。
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的神奇魔力在哪里?
迄今为止,杭州亚运会总共发售了17个品类近1500款特许商品,其中很多都融入了杭州特色,通过亚运特许商品带动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杭州本土品牌万事利丝绸,不仅是杭州亚运会的官方供应商,同时也是特许生产商。丝绸制作的吉祥物特许商品、奖牌“湖山”的真丝绶带等,皆出自万事利丝绸。
发布会上,李建华介绍,万事利的AI丝绸定制在亚运会上尤其受欢迎,从设计到制作只需要2个小时,展示了传统丝绸在智能绿色等领域的转型成果。“就在前几天,我在比赛现场亲手赠送给丘索维金娜一条人工智能设计丝巾,上面带有她比赛照片、中文名字和杭州城市元素。我们希望通过‘智能丝绸’这扇窗口,向世界讲好亚运故事、杭州故事、中国故事。”
郭志浩介绍,杭州孚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是最近大热的亚运徽章特许生产商,在亚运的徽章设计中加入了诸多中国元素。以“江南四季花窗”系列徽章为例,春、夏、秋、冬四枚徽章从传统“园林文化”入手,以“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不同的“花窗”来展现杭州独特的四季风光。
茶文化、良渚文化、宋韵文化、非遗文化等传统IP,不仅得到了激活,还变得更加新潮、亲近、可感。丝巾上勾勒着曲院风荷,青瓷上烙印着断桥残雪;纪念邮票描绘着良渚文明、千年宋韵,徽章里展现着四季花窗、时令节气……同时,传统非遗的加入,也让中国文化再次“出圈”,成为年轻人心中的“国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