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爆的YOTA手机破产,市场真的容不下个性化产品存在吗?

曾经火爆的YOTA手机破产,市场真的容不下个性化产品存在吗?
2019年04月20日 19:20 数评时代_

这两天一则关于破产的新闻出现在了网上,开曼群岛最高法院裁定在当地注册公司的YOTA Device已经破产。而在此前,这款产品曾经红极一时,甚至被称为“俄罗斯iPhone”。从成立到爆红再到破产,中间经历了不到9年时间,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的产品从视野中消失似乎已经很久了。难道这个市场真的容不下个性化的产品吗?

导致YOTA破产的其实是一桩诉讼案。为他们前两代产品供应屏幕的赫比国际集团起诉,YOTA拖欠了100万美元货款没有支付,并且他们指责YOTA并没有履行采购合同,而YOTA也为此支付了1700万美元寻求和解,但赫比国际集团仍然坚持要求更多赔偿。没错,这个品牌破产前已经穷到连100万美元都没有了,面对催债只能破产。

为什么会弄成这样结果?根源在于手机根本卖不出去。新闻显示YOTA双面屏手机虽然亮相之后引起了不少关注,但即便如此,前两代产品加起来也仅仅卖出去了75000部,没能在欧洲市场有所作为。2016年底,他们开始他们转入中国市场,2017年推出了YOTA3并计划以中国市场为基地向国外扩张,但结果是中国市场的销量不好,向海外扩张的计划也失败。

实际上现在回过头看,YOTA并非败在产品不好,当去年YOTA3手机降到1299元的时候,反而销量非常好,但那时候的YOTA恐怕已经回天乏力。就拿YOTA3来说,从一开始就不是以正常的手机姿态存在,精美的包装盒、丰富的纪念品附件在发布会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不是手机而是礼品,这样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与礼品身份相对应的,自然也就是与其手机身份偏离的高价格,甚至还专门推出价格更高的国礼版。

由于产品战略原因,前两代YOTA手机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等到纯粹本土化的YOTA3发布,尽管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但YOTA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个性避开与众多品牌直接竞争,打造出小而美的产品形成壁垒。但这个尺度确实很难把控,当时正是这个品牌在国内扩张的黄金时期,可惜全被“不接地气”四个字给毁了。

难道个性化产品真的没有市场吗?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就拿同样主打双面屏的手机来说,海信A系列就一直坚持推出与YOTA类似的产品,采用一面普通屏幕、一面EINK屏幕设计,并且去年与时俱进的推出的全面屏机型,虽然同样小众但即便在小众市场里也有相当不错的口碑。可见产品不是问题,如何把产品运营好才是问题。

归根结底,像YOTA这样的品牌,特殊的产品设计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又能让自己远离大众默默消亡,对于品牌运营者来说其实是有更高要求的。但YOTA的运营者们显然没有这个能力,前两代产品在海外溃败就是因为产品策略与营销脱节,转入中国市场之后只看到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却没看到激烈竞争,推广产品过多依赖“国礼”噱头,也许才是根本原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