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原因从数字化本身说起 | 首届中国制造业领袖

80%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原因从数字化本身说起 | 首届中国制造业领袖
2021年05月14日 15:00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文 / 巴九灵

4月,工信部起草《“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在推进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

而疫情早已让不少制造企业提前数字化。

据《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0)》数据显示,80%以上的企业能在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环节实现线上管理。

从政策提出到企业实施,数字化的价值有多大?中国信通院称,自2014年到2020年,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持续增长,并在疫情之后提升至38.6%。

以太网发明人梅特卡夫解释了这种增长背后的内核: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

也就是说,网络、舆论场的放大效应都很大,而我们把它用在经济上,放大作用还会更显著。

尽管如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仍然只有20%,制造业转型成功的概率则更低。

究其根本,从行业基础、成本投入、组织文化,原因林林总总,我们先从一家工厂转型的案例说起。

01

一家劳动密集型工厂,从贴上溯源二维码开启数字化,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由于工厂产品与生产均分散,大量的周转箱需要记录、识别与扫码这些额外工作,如果二维码破损,没有应急方案的话,工厂的正常生产流程立即受阻。

最终,数字化转型的尝试可能未曾提升工厂效益,还极大地损害了原有效率。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传统制造业天生数字化基因缺失,围绕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展开,往往受制于烟囱式的系统搭建模式、过长的产业链供应链、多业态并存的结构。

而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成本投入和技术支撑,也往往让企业望而却步。

那么面对数字化,企业如何从“应该做”“想做”变成“能做”?

拿一家面料厂来看,他们的数字化从生产痛点开始。

由于染色过程需要员工精力的高度集中,稍一走神染色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于是面料厂开始用机器设备代替人工染色,由此确保了每批布的颜色吻合。

这一个小点的改善,带动了局部的数字化。

这种局部数字化,解决的是企业最迫切的问题。对于无法全盘数字化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探索方式。

数字化转型专家张其亮也曾用滴滴打比方,为企业家提供新的思路与赛道。

“有些企业可以选择做‘滴滴’,搭建数字化的平台;而有的可以选择当‘司机’,下载一个滴滴打车软件,开车就好了,它们也完成了数字化。”

这就是说,制造业企业借助平台的力量,完成数字化转型,也不失为一种方式。

比如企业找到一个平台去管理非核心业务,拿订单、做调度、派工单、做质量审核和材料采购,甚至帮企业做财务、税务、人力资源等服务。

中小企业加入进来做它们最擅长的事,专注生产、提高效率,专注它们的核心业务,这是真正的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平台。

02

中控集团董事长褚健也多次提到数字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要实现数字化的转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数字化,而是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等,让工厂变得可视化,从而更清晰地发现问题,进而创造更多价值。

然而可视化带来了一系列没猜中的后果。

企业家往往在推行软件、平台、机器后,发现组织内部的不配合乃至令人头疼的抗议。

关于员工不配合的情况,“工人最大特点就是破坏工具”的言论可以拿来作为戏谑,但究其根本,还是与人性相关。

一方面,转型失败就在于没能化繁为简,减轻员工负担,反而让员工更忙;另一方面,数字化让制造可视化,让人无处可躲,被可视化的可能还有员工的利益空间。

企业家的认知里,认为数字化平台,在于让自己看见问题、解决问题。

看见员工灰色收入,以迅猛之势解决员工?看到岗位价值递减,以机器人直接取代?

更换员工、调整组织,看似是数字化转型中常有的事情。但反对的声音却逐步增长。

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能违反人性。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变革,过度相信机器的理性,就会远离本应有的人性。

无论是谁的声音,都在衡量数字化与人性化的平衡之道。理性客观的数据无法传递员工的真实需求,也不能分析其背后的资源价值。

保持人性化管理,别让数字化平台带来恐惧,是制造业企业家尤为重要的一课。

03

企业家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人性化管理还是对数字化的洞察。

麦肯锡调研报告指出,在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中,对数字化趋势缺乏了解的情况排名靠前。

不少企业家依然徘徊在数字化转型的路口,看不清楚发展方向,看不到国内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扶持力度。

其实疫情时,工信部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已开始加大。工信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和运营等一系列举措。

譬如广东省针对一些传统产业搭建了16个行业和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产业集群数字化,推动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这种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策红利,在工业发展中并不陌生。

在“工业4.0”战略下,德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比如发挥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同时引导资本投资创新型企业,以重新激发本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国内从以前扶大扶强的产业政策,到如今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再到地方政府建设区域性互联网平台 ,邀请中小企业来接入。企业甚至不用自己再花钱,就能够触达数字化了。

所以在面向数字化的过程中,企业家首先要能看见这种趋势

看见的方式多种多样。实践后的增长纵然带来最切实的信念,而那些在路口徘徊的企业家,听着“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焦虑不已的管理者,其实更需要被赋予看见的力量。

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阻力如何克服?

中小制造业综合实力有限如何开启数字化?

企业管理者该怎样学习并复制数字化思维逻辑?

企业家所关注的系列问题,在6月25日-26日,中国基本盘·首届中国制造业领袖峰会将给出答案。

中国基本盘·首届中国制造业领袖峰会在制造之城东莞举办,不仅邀请了吴晓波、杨学山、董明珠等专家导师与行业领军人物,为企业解答数字化发展重要问题,还将聚焦供应链、新产业、新基建、智能制造等重大命题 ,输出一套深刻的制造业解题方案。

欢迎你带着实战经验与经营课题,走进中国基本盘·首届中国制造业领袖峰会。

欢迎点击此处,了解峰会详情: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359694790600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