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很久没看到各大官媒,对一款游戏进行长达半个多月的信息轰炸了。
一些官方视频号,甚至开始带头直播游戏。
不是说“电子毒瘤”吗?
自《黑神话:悟空》火爆海外后,一些海外的游戏博主说:
“这游戏必然TGA大奖,拿不到就是有黑幕”。
还有一些玩家说:
“想来中国看一看,学着悟空西天取经”。
我想不少媒体,乃至有关部门都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玩”(建设)出来的。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的宣传部门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花了很多钱,找了很多人。
但收效嘛,就不谈了。
问题出在哪?
根本就是方法论出了问题——总是以灌输的方式,去搞对外宣传的工作。
时间长了,不仅西方觉得妖魔化,就连人民内部,都开始反感这一套。
而《黑神话:悟空》却以游戏的方式,融入了长城、莫高窟、黄山等著名地标,以及传统服装、石窟、佛器、古建筑等传统文化。
让中国的经典变成世界的经典,博得了世界玩家的好奇和好感。
从方法论上讲,宣传本就是一种低效的手段。
相反只要做好文化建设,打造精品,自然就会有传播量。
这和市场经济是一个道理。
茅台酒不打广告都知道它好,那种铺天盖地打广告的,老一辈人可能知道——当年的秦池酒已经完蛋了。
搞文化工作,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其主线是打造文化精品,而不是把钱浪费到渠道投资上。
投资100个正能量博主当嘴替,还不如让木蹊写篇客观站得住的好稿子。
02
好在今天悟空的这一根金箍棒已经打醒了某些人,纠正了一些不正之风,解放了一些思想。
2015年之后,我们一直都有游戏机禁令。
后来禁令放宽,游戏平台又受到严格审核,在这个情况下,一些劣质游戏、氪金游戏层出不穷。
为什么呢?
因为厂商做精品游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随时面临着投资打水漂,拿不到版号的风险。
不如搞点低端割蔬菜的游戏算了,收割一波是一波。
也正因如此,几十年来,中国游戏行业的技术水平、市场环境、精品数量,远远逊色于欧美、日韩。
《悟空》的制作人冯骥就说:
“在国外单主机游戏起步之时,国内消费能力和技术水平有限。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游戏迅速成为主流消费习惯,单主机游戏因此被视为小众游戏,研发团队开发意愿不强。”
而随着《黑神话:悟空》的一棒打响,有关部门终于意识到游戏产业的重要性了。
今年,国家首次把“网络游戏”写入《意见》——“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提升网络游戏质量。”
同时发放了近800个游戏版号,广东省更是允许可以提前上线测试。
中国股市有句话:一阳改三观。
《黑神话:悟空》的大火,也是改变了有关部门的三观。
提振经济,就是要提振服务行业。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和欧美最大的区别,就是消费能力不足。
而服务行业是承载就业的压舱石,其就业人员占全国的48.1%。
只有搞好服务业,才能解决就业,才能拉动内需。
中国游戏行业的用户规模超过6个亿,其上游包括了电子芯片,软件开发,其下游包括动漫周边,基础制造。
在日本,可是“国民性产业”。
美国响当当的英伟达,也是做游戏机显卡芯片起家。
可以说,正是游戏产业带动电脑、手机芯片走向了尖端。
而不是su联的那套计划芯片,闭门造车。
《黑神话:悟空》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其关键因素也在于其超强的视觉效果。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算法和技术的支撑,也是依靠海外科技。
比如游戏采用的虚幻5引擎,就是美国Epic公司开发的。
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正视游戏产业的价值。
我去日本考察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
比建筑,比内涵,中国的寺庙古建不知道比日本高到哪里去了。
但是比运营,比服务,比宣传,日本却比我们高出一大截。
举个例子,日本的很多古建筑、博物馆会和热门的动漫、游戏进行联动,呼吁游客打卡。
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能拉动住宿、餐饮、动漫周边等产品的消费,从而制造大量就业岗位。
行业的繁荣,往往就是通过一次次的破圈,连续带动起来。
《黑神话:悟空》大火后,很多国人连夜配新电脑、买PS5主机,真金白银地掏钱支持。
山西景区部门也是抓住热点,狠狠地推介了一波热门经典。
数据显示,8月20日,山西旅游热度较上月成长156%。
很多国外玩家群体也开始抽丝剥茧,寻找游戏内的中国文化元素,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也掀起了一波西游热。
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既然这款游戏已经成功挑战了美国和日本在游戏工业的霸主地位。
那么接下来更应该解放思想,松绑政策,借鉴好的思路,发展国内经济。
03
游戏虽小,也可成为国之重器。
《黑神话:悟空》的意义,还在于产业出海,文化出海。
比起电动车、光伏、芯片等动辄会被国外重征反倾销税的产业,游戏是不容易被针对的。
此外,电影、音乐等其他内容产业,也是不容易被针对的。
《黑神话:悟空》成功,让《最终幻想》之父坂口博信,以及日本国民级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都大为赞叹。
这也教会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用精品文化去讲述中国故事,要比宣传中国哪里哪里好,更直接有效。
过去外国人提起“悟空”二字,往往会先想到日本鸟山明的《七龙珠》。
《七龙珠》本身是以《西游记》为参考的漫画,但随后却能衍生出了一系列动漫、电影、游戏等文化产物,其IP商业价值,是长期高于《西游记》的。
在《七龙珠》中,悟空的英文翻译取自日本罗马音“Goku”,而《黑神话:悟空》则告诉世界玩家,正统的悟空对应的是“Wukong”。
这便是一种文化话语权的掌控和争夺。
而《黑神话:悟空》中运用了大量古汉语、诗词歌赋、专有名词,则在无形之中,吸引欧美玩家主动搜索中国的相关文化、哲学、道德规矩。
改变他们对孙悟空,乃至中国文化的看法。
其实欧美人其实更深谙这一套路,他们也会在影视、游戏作品中不断植入他们的价值观:比如东方人就是眯眯眼,保护黑人、个人主义等。
在这种“巧妙的策略”下,很多人会在无形之中,去认同他们的所构建的文化体系。
我记得很早之前,看过一个相亲节目,节目的男嘉宾装扮成《加勒比海盗》里的主角,大放厥词:
“我从来不看中国的电影,都是垃圾,没有比西方电影好的。”
显然,这就是被深度洗脑了。
也确实,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先学苏联,后学欧美,在长期的吹打下,很容易产生一味媚外的思想。
此外,《黑神话:悟空》成功后,媒体和大众也是过于关注海外的一举一动。
到处摘取外国人对游戏的好评,官媒也是大量报道《黑神话:悟空》是如何如何席卷全世界,有多么强等等。
这也是民族主义在作祟。
古人云:“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怎么重建中国叙事,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尽管《黑神话:悟空》已经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但在西方文化的框架下,中国文化表达仍处于被误解和边缘化的风险之中。
不过,如果有越来越多的《黑神话:悟空》出现,我相信,这种误解一定会被市场的洪流冲散。
1981年,日本版《西游记》在央视播出,但因为改编太魔幻,争议过大而被撤档。
也正是此举,逼迫央视自己下场拍摄中国自己的《西游记(1986版)》。
这就是一种解构文化殖民的举措。
《西游戏》也好,《黑神话:悟空》也好,在重塑中国叙事的浩大工程中,目前还只是一个分子,而非代表性趋势。
无论哪个行业,要出更好的产品,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也要有宽容的政策环境作为支持。
未来,我们只有不断打破政策桎梏,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才能建设更为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看到:“吴承恩和莎士比亚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而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守住这个美好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认知。
否则,守旧之风还会再次浮现,已经取得的果实,也会得而复失。
-完-
(原创不易,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