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战新冠肺炎!追着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制药全面阻击

中国科技大战新冠肺炎!追着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制药全面阻击
2020年02月14日 15:19 智东西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心缘

公元217年,一场瘟疫夺去了建安七子中五人的生命。

曹植以简约的文字记录下当时的绝望之境:“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1800多年后,华夏大地再次被一种被命名为新冠肺炎的瘟疫席卷。不过今天人们的思想已经进步太多,鲜少再有悬挂符咒驱赶疫病的做法,更多人将希望寄于科学研究、医疗救治和政府防控。

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全民战争。前线,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地与病毒搏击;后方,各类新兴科技力量正在疫情中承担起新的角色,用一行行代码造出更强大的抗疫武器和铠甲,人工智能(AI)、5G、机器人、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中国科技力量开始全方位助力抗疫。

2020年还未见春暖花开,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科技的智慧和温度已经无处不在。

一、后方守垒:AI+大数据全面排查病患

全民防疫战,关键是阻断每一个传染源。

出门乱转的新冠病毒携带者大多可分为两类,一是不知情者,二是知情不报者。

针对这两类人群,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无人机和大数据纷纷派上了用场。

1、智能语音:疫情专线信息排查兵

隔离传染源,首先要挨家挨户通知,排查每位住户有无发烧、是否曾途径武汉等重要信息。

这让多数社区和疫情防控机构感到犯难,如果按传统人工摸排的方式,一人一天至多摸排几百个,每个社区人手又有限,排查效率非常低。

此时,众多语音AI企业开始摩拳擦掌。它们研发的智能语音机器人,此前在许多商业客服实战中已经过大量历练,几分钟就能拨打10000个电话,能通知疫情信息,能记录受访者回答的关键信息,还能生成分析报告。

杭州萧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联合阿里达摩院、一知智能联合开发的疫情专线智能助手,仅在2月8日上线第一天,电话访问有效率就达到95%,4分钟拨打10000个电话。

▲用户正在接听智能语音机器人电话

腾讯推出的“政务联络机器人”将对话、语音、识别、合成和呼叫的能力结合,差不多100条线路一起工作,1小时就能完成20个工作人员一天的排查内容。

在思必驰疫情防控机器人的帮助下,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冬韵社仅用2个多小时,就完成了7000余位居民的呼叫详细报告,对每位“有武汉接触史”和“有发热症状”的人员都进行了特殊标注。

从1月21日至2月7日,多地卫健委及医生利用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和居民通讯360万人次,短信722万人次,针对重点人群电话随访75万人次。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外呼系统

当前,百度、腾讯、京东、苏宁、搜狗、科大讯飞、平安科技、云知声、思必驰、优必选、阿里达摩院、一知智能、捷通华声等公司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均已投入多地政府、卫健委机构、基层社区等机构的疫情摸排工作中,大幅缓解疫情专线的工作压力。

除此之外,有些语音公司也在提供可替代教师的智能语音服务,为一些偏远地区的一线人员及时培训最新疫情防控知识。

2、智能视觉:秒查人群中的体温异常者

新冠肺炎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乏力、干咳,体温检测已成为各地疫情检测的第一关口。

从上海和北京两地交通枢纽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极易发现异常体温者,必须严防死守。

截至2月7日,大华在上海虹桥枢纽机测发现体温异常者101人。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月8日,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共发现发热旅客188人,截至2月10日,北京地区各车站共检测出体温异常旅客67人。而随着各企业陆续复工,地铁的测温压力也在增大。

目前公共场所的测温设备通常有手持式测温仪、传统红外测温仪以及AI测温系统。

(1)手持式测温仪:需要对旅客依次进行近距离测温,效率低下且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2)传统红外测温仪:通常用于单人或较少人流测温,需工作人员肉眼观察体温异常情况,准确率和效率可能受限。

(3)AI测温系统:在高密度人流量环境中,机器自动快速锁定人群中体温异常者,同时不影响人群正常通行,避免人群聚集。

前两类测温设备主要来自中国电科、大立科技、艾瑞光电、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企业,智东西曾对这一产业做深入报道。(抗疫神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肺炎阻击战)

AI测温系统则是此次防疫战中的新生力量。百度、格灵深瞳、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云天励飞、深兰科技、澎思科技、智慧眼等公司均推出了“AI视觉技术+红外技术”组合的测温方案。

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用于测温,而AI主要贡献在“多人”二字上。

这些方案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难点,是如何让AI算法在距离相对较远(一般3-5米内),且流动人群普遍佩戴口罩、帽子等遮挡物的情况下,仍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人脸裸露的额头区域,再结合红外技术对额头温度进行测量和标注,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就会自动预警。

▲百度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落地北京清河站

据悉北京的多个公共区域已引入AI测温系统。如百度AI测温系统投用在北京清河火车站、北京4号线地铁北京南站等站点;格灵深瞳的移动式双光快速温测智能识别系统在北京西站、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大楼等地均已开启应用;旷视科技的AI测温系统“明骥”也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上岗。

▲旷视科技AI测温系统“明骥”

前面说的这些都是固定测温,还有些公共场所启用了移动式测温机器。

面临巨大人流量的广州南沙万达广场就投用了2台高新兴5G巡逻测温机器人,可替代保安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执勤”。

该机器人搭载5个高清摄像头,通过移动5G网络,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和固定点位值守,能在距离人群5米范围内一次性测量10人体温,还能识别是否佩戴口罩。

▲高新兴5G测温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南沙万达广场执勤

云天励飞、宇视科技、商汤科技、腾讯等公司还将测温和人脸识别门禁、考勤机结合起来,对出入人员实时体温进行排查。

例如商汤推出的出入口通行模块,不需要通行人员完全摘下口罩,只要露出50%鼻梁,通行率就达到85%,可快速识别人员信息并测温登记,及发现异常立即告警。

▲商汤人脸识别门禁可以识别未摘下口罩的人员

腾讯优图联合腾讯海纳推出的健康申报、人车管理、体温筛查、智能隔离等功能也已落地全国多个小区。

基于腾讯优图AI识别技术对社区出入人员及车辆进行核验和行为预警,如发现异常体温者、未佩戴口罩者、疫区牌照车辆、人群聚集现象,该平台就会立即上报告警。

3、无人机:测温、喊话、配送、消毒

无人机在此次防疫战中出镜率相当高。

这厢居委会用它来监控小区,一边循环播放防疫知识,一边对着出门乱转或者不戴口罩的居民隔空喊话;那厢一些快递公司用它来配送物品,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做到这些,需要无人机有一双“好眼睛”。例如大疆的巡逻喊话无人机,搭配30倍光学变焦镜头、2400万像素高清相机、红外热成像相机等,支持8公里超高清图传,远远在高空中就能发现人有没有戴口罩的细节。

在一些大面积的园区、村镇,人工消毒效率低下,无人机就承担起消毒工作。深圳龙岗宝龙工业区要消毒区域约66万平方米,五台大疆植保无人机仅用1.5小时就完成了一半以上的作业面积。

一些无人机也被用于测温。如科比特的无人机飞到高空后,切换成红外测温系统,对人群进行筛查,筛查没有问题后,再通过喊话驱离人群,然后对疑似病例区域进行消毒。

京东则交付了一批无人机和机器人,用于在病毒感染地区运送物资。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原本就地形复杂,现又受疫情所迫封村封路,绕行需要100多公里的距离,而在京东物流事业部无人机的帮助下,配送距离缩短为2公里,全程只需十几分钟。

▲京东物流事业部无人机团队在进行飞行测试

千寻位置则打造了“无人机战疫平台”来帮助供需方对接。在“无人机战疫平台”上,需求方填写信息,准备防护用品、消毒液等;供给方填写服务信息、服务区域等。一旦平台匹配成功,双方确认作业时间与区域,符合作业标准后,即可开始作业。

4、智能咨询:在线自诊,为民众排忧解难

由于此次新冠病毒极其狡猾,很多发病早期症状都与日常感冒无疑,不免闹得人心惶惶。

新冠病毒到底怎么防?普通口罩能不能用?咳嗽是不是就被感染了?孕期妈妈怎么防病毒?外卖快递会不会传染?……网上谣言四处传播,人们亟待专业可靠的疫情咨询平台来答疑解惑。

对此,百度、腾讯、搜狗、京东、依图科技、深睿医疗、识因智能、实在智能等企业均搭建了智能疫情咨询平台,汇集当下民众最为关心的疫情信息,提供智能问答、疫情热搜、谣言辟谣、患者同程查询、新冠肺炎智能鉴别等服务。

依图的新冠肺炎小依医生已在全国十几个省份的多家医院投入使用。据悉,其最受欢迎的服务就是“新冠肺炎自我鉴别”,疑似患者在家即可自行评估患新冠肺炎的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问诊的压力。

小依医生还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的意图识别算法,构建了一套智能聊天机器人系统,用户可自由输入想知道的问题,系统都会秒速提供详尽的答复。

深睿医疗新冠肺炎小睿医助系统通过AI技术为医生提供流行病史数据梳理,另外该系统同样具备“AI评估”功能,方便患者进行自筛,系统会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

同时,小睿医助系统还提供医生对已出院患者的随访打卡功能,帮助医生便捷地随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5、智能追踪:精准筛查高危人群

自疫情发生以来,百度、腾讯、浪潮、搜狗、第四范式、京东城市、高新兴等多家公司通过AI和大数据挖掘进行多维度分析和模拟,进一步帮助遏制疫情的传播与扩散。

例如,百度地区迁徙大数据平台可提供各城市的实时迁徙状况、春运返程数据情况,结合不同城市迁徙特点,可对人员流入较多的城市提前进行防范部署,降低病毒传染可能。

第四范式联合南京大学以及苏北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专家,基于AI技术构建了疫情溯源系统,通过搭建潜在传染的关系网,结合病患信息,找到可能的传染源及潜在超级传播者,比传统靠人工推演的方式更为准确和高效。

此外,第四范式还构建了可学习的事件回放模拟器,及时发现潜在传染路径,帮助防疫部门快速切断疫源。

高新兴则搭建了重点场所疫情联防联控平台,通过使用电子围栏离线感知号码归属地,对湖北籍人员进行筛查。此外,高新兴还使用AR一体机接入公安大数据,用病患的IMEI碰撞其他电子围栏数据,描绘人员历史行动轨迹。

二、前方支援:机器人竭力保护一线战士

打赢抗疫战有两个关键词:“消毒”与“隔离”。

消毒需要喷洒消毒剂,隔离需要人与人“零接触”,这恰恰是机器人和智能语音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

与医疗机构对接需求后,机器人公司们将一批批机器人送到前线医院和隔离区,替代消毒、测温、送药、送餐、送化验单等部分基础工作,帮医疗工作者们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消毒方面,上海钛米机器人的智能消毒机器人正在武汉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7×24小时不间断使用,空气消毒和物表消毒均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甚至能做到比人类更加细致。

▲机器人消毒前后采样报告

测温方面,达闼科技和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5G测温巡查机器人已发往武汉同济天佑医院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该机器人通过红外测温仪等传感器进行测温,发现异常立即告警上报。

▲达闼科技和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5G测温巡查机器人

送药方面,广东省人民医院近期引进广州赛特智能的两台送药机器人“平平”和“安安”,它们能自动开关舱门和搭乘电梯,按输入病房和床号将药品送给指定病人。

送餐方面,此前多应用在餐厅的送餐机器人们也纷纷做起为患者送餐、送药的工作,比如擎朗智能向杭州、上海等地的隔离区捐赠了数十台送餐机器人,湖南迪邦医疗携手普渡科技向岳阳医院捐赠了4台送药机器人。

据擎朗智能相关人士透露,此前其送餐机器人用在餐厅,三餐高峰时期的工作效率约是普通人工的3倍,平均一单耗时约1分钟。此次疫情中,该机器人为有8层AB面房间的杭州市委党校送餐,单次送餐时间仅需2分钟。

▲擎朗智能送餐机器人抵达杭州市委党校

这些机器人在完成每次配送任务后,会被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执行下一次配送。

有的机器人还能帮医生分担接诊压力。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正在使用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做基础的导诊工作,并能协助医生远程对患者进行诊疗。

▲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

抗击疫情,也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科沃斯联合竹间智能向甘肃4家医疗机构和苏州1家医疗机构捐赠的智慧防疫机器人就承担了这一角色。

除了提供疫情信息查询、病例查询及调取等服务外,这些智慧防疫机器人还能进行智能聊天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调解心理压力。

三、辅助诊疗:5G、AI联动,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势

2月5日,国家卫健委最新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指出:“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然而随着疫情蔓延,多地医疗资源告急,这对原本医疗条件就落后的地区更是雪上加霜,一边是有限医护人员连轴转地透支身体,另一边许多疑似患者迟迟无法确诊和得到救治。

5G和AI医疗从业者火速行动,分别通过搭建5G远程问诊系统和AI辅助CT影像筛查系统,减缓前线医院的压力。

1、5G远程问诊:武汉病患,北京四川专家看

面对疫情,5G运营商、设备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联手助力防控和远程问诊工作。华为中兴两大ICT巨头坐镇基建,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全国多地快速开展覆盖施工,着力实现更多定点救治医院的5G优质覆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抗疫重大工程——火神山和雷神山传染病医院的通信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建设。

华为湖北代表处安排200人春节无休地投入通信保障和紧急5G建设,三天完成火神山5G基站和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的从规划到落地。

华为联手中国电信,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首个5G远程会诊平台的网络铺设和设备调试。后续该平台将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让千里外的北京医疗专家也能实时参与湖北患者的会诊。

中兴通讯则参与了雷神山医院的网络建设,计划在完工后保证超过2.5万人同时在线通信。

与此同时,中兴通讯还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远程会诊系统提供5G接入能力,首批拟接入27家收治确诊(疑似)患者的医院,下一步将建成全国第一个覆盖四川省、市、县三级的5G远程会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系统。

该5G远程会诊系统后续也将通过5G网络与武汉前方医疗救援队开展视频会诊。

2、AI读胸片:疑似患者秒筛查

和时间赛跑的还有AI+医疗技术攻关团队。

此前AI图像识别技术在CT影像早筛等医疗应用上已初露锋芒。疫情发生后,依图科技、推想科技、平安科技、深睿医疗、汇医慧影、安德医智等企业迅速联合医学专家投入新冠肺炎CT影像早筛系统的研发工作。

对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分级及疗效评价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采用病灶定量评价方法涉及因素多,目前缺乏统一标准。

过去采用传统手工勾画ROI的方法进行量化的评估,往往需要5-6小时,效率低且临床推广难。

而依图研发的新AI系统能在2-3秒内完成定量分析,可同时读约330张身高170cm左右的薄层DICOM格式图像,并支持多人阅片。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医生使用依图“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

该AI系统已经多家医院临床验证,该AI系统的筛查敏感性达到97.3%,特异性达到99%,定量分析与医生的评价结果相似,目前已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三所武汉重点收治医院应用,并在15家公共医疗机构上线。

汇医慧影将AI辅助筛查、智能远程会诊、数字智能胶片三者结合,除了提供CT和DR肺炎AI辅助诊断外,还建设智能远程会诊平台,供医生在多种终端不受空间限制的移动阅片。

此外,其数字智能胶片医生端加载了云端新冠AI筛查算法,会第一时间帮医生快速提醒。它也具备追踪病况发展、在线咨询等基础服务。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影像医生使用汇医慧影智能会诊平台院外远程阅片诊断

考虑到传统扫描中,放射科医生在帮助患者摆位等多环节均需与患者密切接触。

为降低放射科医生被感染风险,联影智能推出将“智能天眼CT”搭载到医学影像设备上的方案。

它可以智能识别患者年龄、身高等参数信息,自动识别病人摆位,方便医生实时远程遥控扫描设备,同时还能借助精准的病灶位置分割,减少扫描过程中不必要的辐射量。

四、攻坚克难:开放算力算法,全力加速药研

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表示已成功分离病毒,并已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文献筛选和科学超算工作。

为助力加速新药及疫苗研发进程,阿里、百度、腾讯、华为、商汤科技、深兰科技等许多企业选择贡献自己先进算法和算力资源。

1月30日,百度研究院宣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RNA结构预测网站。该算法,有望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测序效率提升120倍。

2月1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和杰毅生物技术公司共同研发的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用。该平台通过AI诊断技术,可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能有效防止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

▲达摩院算法专家顾斐博士在疾控中心基因检测分析现场

深兰科技近日研发了一套基因序列快速比对算法,能将病毒基因全序列对比的时间缩减到3分钟,将蛋白序列的对比时间缩至秒级,该AI算法也已面向全社会开放。

除了用AI提升基因分析准确性和效率,一些科技公司也正在和医疗机构合作推进药物研发。

比如,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正与阿里云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平台,针对SARS/MERS等冠状病毒的历史药物研发进行数据挖掘与集成,开放相关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资源,实时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布新冠病毒最新科研动态。

▲GHDDI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序列实现部分靶点的同源建模工作

华为云亦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等单位,筛选出五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供进一步药研参考。

有企业贡献算法,也有企业贡献算力。

2月13日,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加速推进新冠病毒的临床救治关键技术、有效药物和疫苗研发等工作。

阿里云将提供超大规模计算力、AI算法等技术,支持钟南山团队的科研人员加快开展对新冠病毒的新药研发、病毒基因测序、蛋白筛选等相关工作。同时阿里云的AI算力也免费面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开放。

此外,腾讯云也早早组建应急工作小组,免费开放云超算等能力,目前已向中山大学药学院罗海彬教授团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黄牛教授实验室等研究团队提供算力支持。

商汤科技在接到由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转达的紧急需求后,也第一时间协调超算团队支持,免费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支持研究人员对抵抗新冠病毒的药物进行大规模筛选。

五、科技抗疫背后的冷思考

面对疫情,中国科技企业们正自发组织队伍,无偿免费的捐献技术产品和资源,各尽其能、全力以赴地投入防疫工作中。

但就目前来看,这些新兴科技产品的实际部署仍存在局限性,它们的触角似乎还难以延伸到一些四五线城市及偏远地区。而这些为疫情而生的产品们,在防疫战结束后,又还剩余多少价值空间?

1、科技普及程度有限,难获大众认可

人类用大数据做流行病预测分析早有历史,相较2003年非典,大数据在此次疫情中明显发挥了更多的价值,但仍遇不少障碍。

比如估算新冠病毒传播规律和趋势,在传播初期,对病毒变异性和疫情真正底数的认知有限、病患筛查不充分、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使得很难聚集足够充分的有价值数据信息,因而难以得出可靠的拐点预判。随着人们陆续复工复学后,人员流动又可能会为病毒的传播创造新的条件。

在大数据挖掘防控方面,需精确掌握所有病患行为及行动轨迹,研究在哪些地方、什么情况最容易被感染,但不是每个地区都能提供全面且准确的病患行动信息。

多家公司都尽力推出功能丰富的通知、排查、咨询和检索功能,人们普遍对腾讯健康、丁香园、支付宝及一些政务系统的咨询平台认知度更高,像网上预约口罩之类的功能长期排队得不到回音。

另据智东西调查了解,智能电话机器人在很多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间的普及程度还不高,部分地区信息排查仍靠人工电话、报表、邮件和微信。此前被广泛宣传的大数据+AI寻人能力也在当前人人戴口罩的特殊情形下未见施展之地。

2、企业部署能力有限,需政府牵头协调

尽管许多科技企业都在全力投入产品研发和生产,但距离大规模部署和投用还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

首先,前赴疫区的设备需要获得来自医院、政府的一系列背书和认证,再加上当前物流运输仍不稳定,多地封路和禁机动车,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配送和部署时间。

其次,各类设备都需要与投入地点进行磨合。像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当前能处理的任务还很有限,而各防疫地点的需求、运送和部署条件都不尽相同,投入的维护人员和相应的隔离措施等,均限制着这些设备能否快速落地投用。新冠肺炎AI早筛系统同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医疗机构进行充分磨合。

另外,由于很多设备的部署实施需要专业人员到现场支持,而在部分疫情严重地区,工作人员们的安全都冒着染病的威胁。

从智东西调查情况来看,多家公司均透露,目前在满负荷运转部署的状态下,仍无法做到应对所有医院的需求,并且基本都选择优先保证重点地区医院的机器定向捐赠和部署。

依图医疗副总裁石磊表示,一家企业的力量有限,即便超负荷也难以第一时间满足所有申请医院的需求,希望在这方面能由政府牵头,支持企业以更高效、更快速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将产品部署到需要的医院。

3、疫情结束后,测温和“无接触”需求或延续

未来在疫情结束后,多数科技产品的长尾需求应该还会继续。

红外测温设备、AI测温设备的需求有望从政府、公共部门准备扩张到中小型企业。据大立科技工作人员介绍,多个一二线城市在此次疫情发生前就配备了很多测温设备,预测未来这些设备在三四线城市也会成为标配。

投入防疫战的新冠肺炎CT影像筛查系统具备可扩展性,未来疫情结束后,它们的很多功能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常见肺炎的CT检测和定量评价。

同样,经受住疫情考验的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巡逻机器人们,不仅将继续执行现有任务,而且有望被投放到更多地区替代人工劳作。

如果人们对“无接触式”产品的需求增长,那么AIoT厂商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真正“零接触”的语音控制或将从家居走到社区、园区,智能开关、智能声控电梯等陆续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乃至普及。

相对而言,智能语音机器人将继续面临如何让更多用户接受的问题。毕竟无论是人工客服还是智能客服,没完没了的客户回访、电话广告等都是令多数人讨厌的存在。

结语:病毒无情,科技有情

本文所提及的科技力量不过是这次防疫战中的冰山一角,科技从业者们用科技所做的一切努力,正为这个冷寂的2020年开篇带来更多的温度。

物资告急,于是许多科技企业联合全球合作伙伴采集紧缺物资,富士康、OPPO、vivo、比亚迪、和硕等电子厂还组织员工支援口罩生产。

防控艰难,于是许多AI、5G、机器人、无人机、大数据从业者放弃春节假期,全力攻关各类智能化防疫产品的研发,尽最大能力供给政府和前线需求。

药研紧迫,于是各家公司纷纷慷慨解囊,无偿向科研机构开放算法、算力以及各种能推进新药和疫苗研发的资源。

这场防疫战的结局必然是胜利,中国科技企业们在竭力以更快速度斩杀疫情蔓延的温床,同时何尝又不是在危机中铺陈商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