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一代”“厂二代”打破内卷勇闯全球,SHEIN们保驾护航

“厂一代”“厂二代”打破内卷勇闯全球,SHEIN们保驾护航
2024年06月14日 10:58 刺猬公社

文 | 啊游

编 | 园长

近几年,眼看着身边的鞋厂同行都在做跨境电商,李瑞与王莉夫妇经常羡慕不已。

他们的家乡福建晋江被誉为“中国鞋都”,每年的运动鞋产量超过千亿双,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脚上穿的是来自晋江鞋厂生产的运动鞋。

但与产品远销全球的傲人成绩略有不符的是,晋江的大部分鞋厂是只有几间自有厂房、几百名员工的中型企业。随着行业内同行竞争的加剧,原本稳固的客户被不断抢夺、分割,大部分鞋厂在国内市场能够获得利润越来越薄。

这也是当地许多鞋厂转型跨境电商,拼命想要突破海外销路的缘由。

李瑞与王莉的内心自然也蠢蠢欲动,然而每次一想到自己的线上销售经验都不足,对于国外市场的布局与规划更是无从下手,便只能作罢。

出海,向来是一门拼财力、拼精力、拼智力的生意,对于诸多想要分一杯羹的普通中小卖家而言,海外市场犹如一座地平线上闪光的金山,该坐哪条船、怎么坐船过去,这不只是摆在李瑞与王莉夫妇面前的问题,更是摆在无数个中国卖家面前的问题。

谁说“跨境小白”不能出海

把一个从未接触过跨境的小白商家,变成一个跨境电商大买家,一共需要几步?

放在以前,这个商家至少要过五关:

一是自己去消化、理解跨境平台的政策、玩法,每个平台甚至销售的国家、地区都有不同的规则,稍不注意,就可能触碰到规则红线,轻则罚款,重则关店;

二是面对一群文化、习惯与境内迥然不同的消费者,还要想办法获取流量,如何做好营销投放、帮助自己的产品找到用户;

三是物流,尽管跨境物流已经比较发达,但仍然比国内物流的复杂度提升了数倍,考验着卖家能不能找到一个在履约效率、服务能力和费用上比较平衡的解决方案;

四是跨境的结算与支付、五是无处不在的“跟单”与价格战......实际上,一个跨境卖家要熬过远不止这些,才算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而尝试过做跨境电商的卖家们都很清楚,“跟对人,走对路,做对事”的重要性。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环境,选择一家成熟且稳定的跨境平台,无疑能在出海早期,帮助自己解决许多难题——让中小卖家从单枪匹马“过五关”,变成了有大平台保驾护航的easy模式。

李瑞与王莉做出海的转机,就出现在去年5月。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们发现还有平台“0基础也能做”,这个平台就是凭借做跨境时尚品牌而大获成功的SHEIN。

据李瑞回忆,在与SHEIN合作之前,夫妻二人连基本的发货流程、备货、时效都不知道是什么,是完完全全的“跨境小白”。但即便如此,SHEIN的买手团队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耐心与帮助,全程提供引导式服务,无论是新手指南、问题答疑、官方社群,还是从开设店铺到营销指导的全环节,均有SHEIN的团队提供相关指导课程。

通过如此紧密的卖家+平台的合作模式,SHEIN能够帮助本身具备供应链生产优势,但海外销售能力却较弱的卖家实现0成本出海开店,并在短期内将其产品销往SHEIN已经覆盖到的全球150个国家及地区。

一整套的操作下来,仅入驻平台半年的李瑞与王莉夫妇,如今已经实现了日销千双的业绩,并大胆将2024年的日销目标定位上万双,决心实现十倍级的增长。

随着SHEIN在今年以来频频发力平台化业务,并在今年5月初正式上线了“半托管模式”,曾是SHEIN专属的跨境武器的“敏捷供应链模式”,也正在逐步通过与卖家合作的方式,迁移复用至更多刚刚起步的跨境卖家身上,助力每一个跨境小白成长为跨境大卖。

从一个商家,到一大片商家

张敏家中的工厂位于浙江台州,当地是全球知名的产业带,主要生产眼镜产品。过去十几年,家里的眼镜工厂在父辈的经营下,主要销售渠道是传统的线下外贸订单,没有做电商的经验。

“有产品但不知如何在线上销往海外”,不论是浙江台州的眼镜,还是福建晋江的运动鞋,在诸多国内产业带中,大批卖家都存在着共同的困境。

来自行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1100个产业带,但交易额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带却只有50个,这意味着大部分的产业带卖家虽然有着极强的生产力、能打的供应链,但是在销售业务上缺乏经验。无法突破海外销售渠道,自然也就无法跑通传统工厂转型的第二增长曲线。

帮助产业带找到出海的路,还得靠平台。国家商务部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未来将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支持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

SHEIN平台招商战略大会

作为有着十余年出海经验的SHEIN,在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海外流量后,正朝着“自营品牌+平台”的双重模式演变。传统工厂有产品,SHEIN有跨境经验,二者携手共进退,显然是两全其美之法。

2023年9月,SHEIN推出了“500城产业带计划”,从销售、市场、运营、物流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传统产业带卖家出海,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家产业带卖家参与其中,并取得了显著的销量增长。

在SHEIN的帮助下,厂二代张敏已经成功带领自家眼镜工厂迈入跨境电商行业。与传统的外贸渠道相比,其在SHEIN的线上渠道获得的销售份额已经提升到了近50%,日常月销几百万元,高峰期月销甚至达到900万元。

在张敏看来,通过SHEIN做跨境生意的最大好处就是:“自己只需做好产品,SHEIN会分担其他的压力。”对未来的出海路,张敏也愈发自信:“还没看到天花板,相信SHEIN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SHEIN的确没有打算就此止步。今年6月,SHEIN“希有引力”全国产业带赋能计划正在提速推进。

目前,SHEIN已经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制造业强省的13个城市、20多个重点产业带进行近20场招商及合作,涵盖家电、家装、服饰、百货、玩具、婴童、宠配等众多品类,预计2024年内SHEIN将在全国产业带举办多达150+场招商与赋能活动。

积蓄了大量资源与经验后,SHEIN正试图展开更大规模的跨境赋能,将产业带卖家集结起来,引领更多的特色产业带集体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消费者。针对特色产业带的新品、优品,SHEIN将重点提供新品流量扶持以及时尚红人推荐,并为不同产业带卖家配置相应的系统性培训、7*24小时客服、买手帮扶、官方社群、营销活动等支持。

从出海卖货,到品牌出海

在SHEIN的带动下,产业带卖家的格局与视野也逐渐变得开阔,随着产品销量的飞速增长,不少卖家开始将目标瞄向了更高处——做品牌。

在品牌的打造上,SHEIN早就在海外做得风生水起,给有志于在海外打响品牌的传统工贸企业“打了样”,有着同样能够复制给更多产业带卖家的“品牌方法论”:

首先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其次是要小件测试,按需供应,从而灵活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与此同时,还需要利用社交媒体、KOL等媒介,利用口碑传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对于在SHEIN平台上做跨境生意的产业带卖家,如果能将这套方法论熟练运用,再结合上SHEIN的平台流量赋能,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

箱包类卖家常若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常若然的品牌店铺里,箱包产品分为三类,其中有50%是大众日常款,20%是个性实验款,还有30%则是专门为SHEIN的用户定制的款式。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SHEIN的品牌方法论中“小件测试、按需供应”的办法。

而在产品的宣传方面,常若然将品牌LOGO打在了每一张商品图上,并借助SHEIN带来的庞大流量,很快建立起了高粘性的粉丝群体,打响了自家品牌的名号。

有了平台作为坚实的出海后盾,越来越多的卖家迈出了创建品牌的勇敢一步,成功的故事也正在涌现:原本给欧洲高级精品连锁店供货的饰品商家,在SHEIN上尝试以自己的品牌销售后,很快年销售额就达到了3000万;销售电子产品的深圳卖家在SHEIN的供应链赋能下出海成功后,其自己创立的时尚电子品牌,在北美和东欧都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用户的反馈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抵达商家,商家可以根据用户的最新需求调整产品;商家的营销和品牌动作,也可以借助平台直接触达消费者,不必再依赖经销商渠道。

这也是中国企业拥抱走出国门的浪潮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借助SHEIN等平台出海,让更多中国中小企业,有了在海外发达市场与最成熟的海外品牌竞争的机会,扩大经营的半径,同时也接受更复杂的挑战,推动企业去提升综合运营能力、对供应链的把控力、对用户需求的敏锐度。

而当通过出海打破“内卷”成为每一个制造企业的必修课,SHEIN的平台价值,也将被更多人发现和重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