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粮食物流车辆监管与智能收购 助力粮食企业转型做“减法”

数字化粮食物流车辆监管与智能收购 助力粮食企业转型做“减法”
2021年09月28日 14:02 阿贝力特

202199日,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为主题的首届国家粮食减损大会,在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顺利召开。粮食减损和减少浪费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问题。随着我国今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布施行,如何有效减少粮食在产、收、储、加、销的流通损失,提升各环节粮食利用率,推进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早已成为国内粮食领域关注的重点。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断地驱动传统产业变革,当下粮食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进行合理的数字化改革,制定一套完善且适用的节粮减损可落地全案,并应用智能化产出的数据与分析,不断优化业务模式、储备竞争资本、创造切实价值。

本文将针对粮食流通的运输及收购环节,浅谈其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造成损失的主要来源是传统方式下的人为漏洞;为企业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实现业务过程最大限度地“去人为化”提供明智决策,从而达到节粮减损的终极目标,顺应国家粮食产业以智能化转型做“减法”的趋势。

1、粮食流通的发展及现状

粮食流通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1949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区域流通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解放初期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下的小范围,小数量的自由流通;二是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下的全国性大批量计划调拨;三是80年代末期粮食调拨体制的改革调整,到至今多种区域流通形式出现。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生产粮食超过1.3万亿斤,其中70%进入流通环节,超过9200亿斤。(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若无有效的粮食流通,就无真正的粮食安全。

粮食运输是粮食流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减少粮食在各环节间的运输损耗,是提高其在产、购、储、加、销环节利用效率的前提。因此如何使粮食在流通过程中保质运输,一直是粮食领域重点专注的问题,对推进全产业链节粮减损具有重要意义。粮食运输的损耗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物流环节的过程损耗;二是收购环节的源头损耗。

2、粮食物流与收购环节问题

2.1粮食物流环节

粮食在国内的流通,公路运输是主要物流形式之一,主要承担粮站库到收纳库之间的粮食倒运。而运输过程的损耗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途中因生态区域环境变化,导致储藏条件温度、湿度等变化,造成粮食结露、霉变、失水等现象而引发的质量损失;二是途中因司机偷粮、倒粮等牟利行为而产生的人为损失。

2.2粮食收购环节

做好收购环节的粮食入库质量把控,确保定级准确、数量真实,是保障良好储粮工作的前提,直接关系到粮食出库运输的源头品质。在收购环节,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发展,初期落后的设备、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传统业务模式下人为漏洞造成的巨大损耗也越来越突显出来。

20217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以《虚报冒领、“转圈”骗补……细数粮仓“硕鼠”“蠹虫”的贪腐花招》为题,曝光了粮食领域长期沉积的贪腐管理乱象,通报了多起粮食系统腐败案件,虚报粮食数量、虚报粮食定级、新旧粮倒差价、等成为在收购环节牟利的主要手段。

其手段以“换车回皮”、“检甲卖乙”、“人情粮”、“转圈粮”的形式作案,主要在以下三个业务环节:

2.2.1隐藏于“一卡通”下的物流车辆倒运漏洞

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兴粮的口号下,以“粮食一卡通”为代表的信息化方案应运而生,实现了入门登记、扦样、称重、装卸确认、扣重、结算整个粮食交易过程的数据电子化传递、无纸化办公。这种方式虽然大大减少了人为手写单据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行的速度,但卡与车辆的绑定不具唯一性,仍可分离和交换。故在粮食收购过程中,依然可以通过人为“交换卡片”、“篡改系统数据”的方式,暗渡陈仓地完成“换车回皮”、“转圈粮”、“检甲卖乙”等作弊行为,造成不达标粮入库

2.2.2“人情粮”泛滥的质量检验环节

传统模式下的粮食质量检验过程,一方面打印的条码、质检单装入密封袋作为抽检或复检的

样品,采用人工传递至检验室,样品的来源清晰可见;另一方面给粮食定等定价的杂质、容重、水分数据,需在传统人工操作检验设备的方法下测得,因此粮样什么等级,扣多少水分,扣多少杂质,均由质检员这个“位低权重”的职位把握。以上两方面导致“人情粮”在检验环节漏洞屡见不鲜。

2.2.3 利用磅差作弊的称重环节

一方面是司磅员在计量结果上人为修改数据,无法监控;另一方面是在卸粮回皮时,司机将车辆压侧边上磅,或前后半上磅进行称量,虚增粮食总量。

通过上述分析,想要有效减少粮食产后在物流、收购环节的损耗,提升相关设备、设施的配置水平是必然,但更重要的是将

3、节粮减损技术应用

3.1 粮食物流车辆严格智能化监管

应用多种卫星定位与通讯传输技术,建立严格的智能化车辆监管系统,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倒运车辆的作业过程代表性产品为“磁力车辆电子标签”,它集成北斗/GPSNB-IoTLoRaRFID超高频、高频等技术。

通过多种技术融合实现对园区车辆全流程节点数据自动化采集、储存的同时,对挪取“标签”、偏离既定业务规范的车辆报警,系统自动终止其售粮业务;运用软件系统,对长途运输的车辆灵活地设置路线、时间、驻留地点、状态等监管要素,实时上传动态信息,形成预警体系,无缝对接智慧园区系统,确保粮食在长途运输与园区内流转时和车辆关系的始终一致,实现完整的粮食产、购、储、加、销过程的物流闭环监管,建立物流服务质量安全体系。

3.2打造现代化粮食收购新模式

以“粮食收购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从门前登记—入厂—扦样—检验—称重—售粮—卸粮—回皮—结算-离厂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电子化、过程自动化、监管智能化,规避人为操作,尤其针对上述收购作弊的“重灾区”着重监管。

3.2.1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检验体系

3.2.1.1改变传统人为接样、检验、传样的方式,粮食经自动化采样系统抽取样品后,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通过“粮食自动在线检验系统”3分钟完成杂质、容重、水分三项重要指标的检测,数据自动上传至系统。也可依检验需求,定向增加多谷物、多营养成分在线检验,检验精度均符合国家标准。在线检验过程中剩余的粮食经管道排入余粮自动处理装置。

3.2.1.2粮食完成在线检验后,进入“样品检验自动传输系统”,定量样品落入“电子盛样盒”,完成样品与检验结果、车辆信息的自动关联传输至检验室,由质检员完成其他指标检验。整个过程无需人员参与,自动完成接样、传样。在传递过程中将样品打乱顺序传输至检验室,从根本上实现了粮食所有人信息与检验结果信息在物理空间与电子空间的阻断与屏蔽,质检员完全盲检,彻底杜绝传统方式下 “人情粮”等作弊行为;同时所有检验数据关联质检员工卡,构建清晰的责任追溯体系。

以上数字化应用,将原来复杂、费时、主观的劳动型方式,转变为简单、高效、客观的技术型模式,打造业务更规范、管理更高效的检验流程,确保了数据的精准高效,阻塞该环节人为漏洞损失。

3.2.2无磅房、无磅员的自助称重流程

“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在监磅方面,采用以压力触发的“电子监磅器”,精准判断车辆上磅方向、监测车轮在磅位置,解决了光对射、雷达、道闸等传统方式,不能对车轮进行精确监管的弊端;配合其它智能化设备,引导司机自助完成称重,数据实时上传,彻底规避利用磅差牟利的行为。

4、结论

世界粮食年产量大约28亿吨,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2800万吨粮食的损失,可多养活约7000万人。中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损失650万吨,按400公斤粮食一年一人计算,可以养活约1600万人(数据来源于:北京专报)。由此可见节粮减损的深远意义。

上述节粮减损的技术应用,在物流环节实现对粮食倒运车辆的无死角监管;在收购环节打造信息电子化、过程自动化、监管智能化的现代业务模式,为企业实现“干干净净收粮,收干净粮”的愿景,彻底杜绝粮食流通在这两个环节的人为干预及作弊行为。尤其在检验、传样方面,依据国家标准,用机器建立统一的检测尺度,用设备取代人工,减少用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检验的效率,确保了精准度与公正性;在称重方面,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自动化称重,到达了入库粮食质量合格、数量真实的管理目标。是响应国家决策推进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实用方案。

参考文献

相关负责人解读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2021,光明日报华社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国粮仓〔202189

《虚报冒领、“转圈”骗补……细数粮仓“硕鼠”“蠹虫”的贪腐花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1

郭国荣,李冀. 《中国粮食区域流通形式的改革状况与发展趋势》,2007

师建芳,瞿晓娜.《东北地区粮食产后质量问题及保质运输技术探讨》,2021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