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当地时间3月1日在伦敦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会晤。此次会晤不仅彰显了乌克兰在国际舞台上寻求支持的努力,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
在社交媒体上,泽连斯基总统亲自披露了此次会晤的详细情况。他表示,双方就乌克兰及欧洲当前面临的复杂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着重协调了乌克兰与伙伴国家间的关系。泽连斯基强调,加强乌克兰的国际地位、寻求以公正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具体步骤以及确保乌克兰的安全保障,是此次会晤的核心议题。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与乌克兰财政部长谢尔盖·马尔琴科共同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该协议,英国将向乌克兰提供高达22.6亿英镑的贷款,这笔资金将专门用于加强乌克兰的国防能力,为乌克兰在动荡局势中提供坚实的后盾。
然而,泽连斯基总统的伦敦之行并非一帆风顺。据美国财长透露,泽连斯基此前已两次拒绝签署矿产协议,这一举动无疑给乌克兰的国际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如此,泽连斯基在伦敦的“治愈政治秀”仍被外界视为其寻求国际支持、展现国家决心的关键一步。
接下来的周日,伦敦将迎来更为盛大的国际聚会。英国首相斯塔默邀请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北约秘书长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看守总理朔尔茨等一众欧洲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为下周四举行的欧盟领导人乌克兰问题特别峰会做准备。此次会议无疑将聚焦乌克兰危机,探讨欧洲在国际局势中的立场与策略。
欧洲领导人面临的核心问题尤为棘手:在美国明确表示不愿继续大规模援助乌克兰的情况下,欧洲应如何应对这一局势?同时,他们也不得不审视自己与美国的“跨大西洋关系”是否还能如以往般坚固。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考验着欧洲领导人的智慧与决心,也将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泽连斯基总统的伦敦之行及其后续的国际聚会,将更为明晰地揭示乌克兰与欧洲的合作前景。

在泽连斯基美国遇冷、欧洲拥抱的发生之下,有几个话题值得我们关注。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后,总有一些重要的主线在默默的延伸。
之一、军事合作的双重困境
英国此次提供的22.6亿英镑军事贷款,标志着欧洲军事援助进入新阶段。现实困境在于:欧盟整体弹药年产量仅占全球2%,要实现承诺的百万发炮弹供给,需重构整个国防工业体系。
根本上看,乌克兰与欧洲在军事合作上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乌克兰急需欧洲国家的军事援助和安全保障,以应对当前的安全挑战。然而,欧洲国家在提供军事援助时往往受到国内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达到乌克兰的期望。另一方面,欧洲在军事合作上的加强可能引发俄罗斯的强烈反应,进而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这种双重困境使得乌克兰与欧洲在军事合作上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之二、经济合作的深层博弈
经济合作是乌克兰与欧洲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然而,双方在经济合作上存在着深层的博弈。乌克兰希望通过与欧洲的经济合作,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而欧洲则希望利用乌克兰的市场和资源,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然而,双方在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导致经济合作进展缓慢。此外,泽连斯基政府拒绝签署矿产协议也反映了乌克兰在主权让渡与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难题。
欧盟委员会估算乌克兰重建需4860亿欧元,世界银行则预测实际成本可能突破6000亿。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战后重建的利益角逐,使得欧洲不会轻易放弃乌克兰。
之三、能源合作的战略重构
能源合作是乌克兰与欧洲合作的另一个关键领域。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乌克兰的能源供应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欧洲国家则希望通过与乌克兰的能源合作,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然而,双方在能源合作上存在着战略上的分歧和利益冲突。乌克兰希望欧洲能够提供更多的能源支持,而欧洲则希望乌克兰能够开放市场,允许更多的欧洲能源企业进入。这种战略上的分歧使得能源合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乌克兰现存12个天然气储存设施总容量达310亿立方米,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德国意图将乌克兰打造成新的能源枢纽,而土耳其借道黑海的"南线方案"获得卡塔尔支持,两个地缘支点的竞争将重塑欧洲能源版图。
之四、制度融合的多重障碍
制度融合是乌克兰与欧洲合作的长期目标之一。然而,双方在制度融合上存在着多重障碍。首先,乌克兰与欧洲在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难以形成共识。其次,乌克兰的内部政治局势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使得欧洲对乌克兰的制度融合前景产生疑虑。最后,双方在文化、宗教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可能阻碍双方的深入合作。
尽管欧盟已启动乌克兰入盟谈判,但7项改革基准中仅反腐败和媒体法两项达标。基辅政治分析中心的报告显示,地方司法改革实际执行率不足35%,最高法院法官遴选因政治干预多次中断。更棘手的是农业用地市场化改革——根据入盟要求需在2025年前取消禁售令,但这可能引发大规模土地兼并,威胁到占人口24%的农村选民利益。
之五、跨大西洋关系的再平衡
跨大西洋关系是乌克兰与欧洲合作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随着美国明确表示不愿继续援助乌克兰,跨大西洋关系面临着再平衡的挑战。欧洲国家需要在维护与美国关系的同时,加强与乌克兰的合作,以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这种再平衡需要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做出努力,以平衡与美国和乌克兰的关系。
目前欧洲内部两种路线:法国主张借机加速战略自主,德国则力求维系跨大西洋纽带。值得关注的是波兰的中间立场——既支持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又坚持要求北约保持前沿存在。
之六、前景预测与情景分析
在未来12-18个月的关键窗口期内,欧洲能否构建起“去美国化的支持体系”,将决定欧亚大陆地缘格局的最终走向。如果欧洲国家能够成功构建这一体系,将有助于乌克兰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并推动欧洲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然而,如果欧洲国家无法克服内部分歧和外部压力,将导致乌克兰与欧洲的合作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地区冲突。
泽连斯基政府如何在主权让渡与发展需求间保持平衡,不仅关乎乌克兰国运,更将检验欧洲作为战略行为体的真正成色。如果泽连斯基政府能够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提升乌克兰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与欧洲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如果泽连斯基政府无法平衡主权让渡与发展需求的关系,将导致乌克兰的内部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