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北京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位于顺义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热闹非凡,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在此开幕,并开启为期5天的展览。
降温的天气没有影响到观众的热情,他们来自全球各地,像参展商一样不远万里。
本次链博会,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0万人次,比首届增加了1/3。6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60%,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的26%上升到32%。
链博会缘何魅力攀升?事实上,相比于其他展会,链博会的特色不在于展示商品,而是全流程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重点环节,推动大中小企业聚“链”成群、优势互补,让供应链成为企业合作的“共赢链”。
对于参展商来说,通过全供应链场景的呈现,可以帮助他们在链博会上找到全球最优的“链”伙伴。
对于观众来说,平时见不到、摸不着的“链”在他们眼前被具象化。比如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小鹏汽车带领多家供应商集中展示,让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一目了然。
在绿色农业链展区,伊利打造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让观众能够全面了解产业的运作流程和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
衣食住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商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背后都是企连企、链连链。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供应链是市场经济的命脉,其韧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到,“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放眼全球,维护全球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全球供应链韧性和稳定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
链博会是世界上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连续举办链博会,展现出我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能力、信心和决心,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年轻”的链博会,厚重的供应链
2023年11月,我国举办首届链博会,515 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展商132 家,占比 26%,覆盖 55个国家和地区。时隔一年,规模更大、参展商更多的第二届链博会如约而至。
从举办届数看,链博会是一场“年轻”的展会,但规格却极高,是世界上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其他国家级展会包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
链博会的高规格,凸显了供应链的重要性。
在首届“五链一展区”的基础上,今年链博会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形成“六链一展区”,即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在数字科技链展区,苹果公司携手4家供应商到场,展览牌醒目标出:“Apple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生产”。
对于供应链的重要性,苹果公司CEO库克说,“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我们做不了现在做的产品。”
智能汽车链是展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成就的平台和窗口,呈现上中下游产业链创新集聚、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超过1万个软硬件才能“连珠成串”。
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力拓集团的矿石、宝武集团的钢材、博世集团的制动系统、小鹏汽车的智能电车集中展示。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如何解决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英国力拓集团CEO巴特尔表示:“打造一个包容、充满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对于我们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
在清洁能源链展区,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领军企业参展,重点展示风光水火储氢整合能力和带动能力。风光水火储氢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需要企业紧密协作,才能开拓出更具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中国特色的清洁能源发展道路。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一家企业的成功,背后是供应链的成功,供应链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产业强。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中国拥有极厚重的供应链基础,是全球供应链“稳定之锚”。
中国供应链的厚重体现在,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已形成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不只是企业,各国也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
超1520亿大单背后,链博会的“全”与“新”
11月30日下午,为期5天的链博会闭幕了。从各项数据看,本届链博会“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主题,得到了充分落实。
据链博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展会期间,中外展商与3.7万多家上下游供应商建立合作联系,结识重要目标客户1.8万多家。中国贸促会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组织6000余次精准匹配,促成合作意向6700多项。据不完全统计,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涉及金额1520多亿元。
链博会真正让供应链成为企业合作的“共赢链”,与展会两大特点有关:一是“全”,二是“新”。
“全”,首先体现在参展的产业链、展示的环节全。“六链”涵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涉及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核心产业链,各个链条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集中展示。
其中,先进制造链是本届链博会的创新点,展现了“新质生产力”中先进制造业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比如康宁的玻璃、中铝集团的先进铝合金、中国中化的有机硅、包钢的稀土、云南锡业的锡铟、厦门钨业的钨钼、敬业的增材等集中展示,展现出新兴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全”,其次体现在中外合作互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全”产业链。“六链”中的每一大链,大链下的小链,都并非中国企业或单一某国企业的独角戏,而是中外企业合作共创的成果。
比如在先进制造链的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板块,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通号、德国克诺尔、中国中车等国内外企业从勘察设计、工程建设、高端工程装备、运营维护等方面,首次全面展现了轨道交通产业链。
除了“全”,向“新”而行是本届链博会的第二大特点。本届链博会上,全球企业以“链”会友,也在以“新”会友,一批创新成果集中展现。
比如,贝特瑞推出了其最新研发的石墨类负极材料;科大讯飞展示星火智慧黑板;希迪智驾展示了最新款远程驾驶舱;中国中车展示最新研发的“启航号”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挪威化肥巨头雅苒国际首次揭秘肥料的低碳解决方案。
在产业向高端不断升级过程中,产业链上某个企业,某个环节的创新,很可能会引领整个产业的创新,使得“产业链”成为“创新链”。一旦搞“脱钩断链”,不仅会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还可能阻碍全产业链的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发展,既不可取也行不通。
“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这一链博会的主题,反映的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介绍,截至11月30日下午,已有68家中外企业和机构签署参展第三届链博会。
可以想象,未来的链博会将更好地发挥我国与世界产业互融、创新互促、市场互通的桥梁作用,中国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为深化全球产供链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更大力量。
(以上图片源于链博会官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