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大半年,市值翻倍,诺禾致源做对了什么?

上市大半年,市值翻倍,诺禾致源做对了什么?
2021年11月19日 10:40 vb动脉网

大概是从中国作为第6国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开始,基因科技就注定会在这里催生一系列变革。

第一个临床产品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自2011年落地以来,已经成为每年全球超过百万孕妇的选择,基于基因科技开发的癌症早筛产品如今方兴未艾,正在重塑人们的健康管理行为,而单细胞层面的多组学分析,也被全球许多顶级科学家作为关键研究方向。基因科技带来的想象,让许多人摩拳擦掌。

在轰轰烈烈的生物科技创业大军中,李瑞强颇有些慢热,他一手创立的诺禾致源给人一贯行事稳健的印象。

2021年4月,诺禾致源在上交所科创板鸣锣上市,成为基因科研服务第一股。近半年时间,二级市场风云诡谲,但诺禾致源的市值却近乎翻倍。

2011年成立,2016年启动股改、准备上市,2021年完成IPO。诺禾10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做着上市的准备。从生物信息服务到基因科研解决方案,诺禾致源的名字对于大多数曾经走进过高校实验室的人而言,如雷贯耳。IPO背后真正的底层逻辑是,作为技术大牛的李瑞强,一直有极致的技术理想,在企业家与科学家的身份融合中,他选择先把公司做到足够强大,以此去推动基因科技重塑许多的人类实践。

无限的基因,与有限的产品

一直以来,诺禾致源被二级市场投资人追问最多的,是究竟对标了哪家海外明星公司。这个问题的背景是,高通量测序进入商业化应用才不到20年,国际上先行者们所做的,其实更多是投石问路的探索。所以其实诺禾致源是基因科技赛道上一种自洽的存在,它构建和验证自己的一套商业逻辑。

“基因这个行业,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李瑞强曾这样描述诺禾致源所在的行业。

对他而言,在这个行业扎得越深,反而越发觉,已经掌握的基因知识太少。比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在同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基因层面的差异程度很小。这种认知,直到基因科技可以输出序列、简单突变之外的信息时,才被证伪。正是因为早期的基因测序技术只能捕捉到单纯的碱基信息,而无法观察表观修饰层面的动态,也难以提供与个体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才使得基因科技很久都没能充分发挥临床价值。

基因科技的可能性是无限的。试想,如果能够针对每个组织器官都绘制单细胞图谱,让人体的几万亿细胞都在单细胞层面被实时呈现,那么在这种完全数字化的人体图景中,任何与生理机制、疾病进展相关的线索都将十分清晰。

如今,科学家可以一次性对成千上万细胞做单个细胞层面的分析,这是诺禾致源在10年前用手工操作一次检测数十个单细胞时,难以想象的技术飞越。但对于丰富的应用场景而言,基因信息的可及性,还远远不够。

很多时候,李瑞强在向别人描述自己对基因产业的判断时,会展示这样一幅画。画上是一棵基因产业树,树冠上挂着肿瘤诊断治疗及早筛、生物制药、感染性疾病等“果实”,树根扎向地面,顺着生物技术和计算技术两条脉络往科学研究注入源源动力。熟悉诺禾致源的人会注意到,这家公司并没有专注于某个应用场景,它将自己比作这棵基因产业树,向下深耕生物科技和计算技术,支撑科学研究,并基于严谨的科学结论开发广泛的基因科技创新应用。

诺禾致源的基因产业树

从NIPT、伴随诊断到癌症早筛,基因科技在临床的多个细分领域中都生长出了创新应用,却都绕不过由科研到临床的基因科技客观规律。换言之,生物技术和计算技术的交叉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并以此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完整、准确的信息。而只有当科技突破积累到一定水平,才足以开发创新产品去支撑基因科技在农业育种、生物进化、疾病早诊早筛、药物开发等广泛场景中的应用领域。

诺禾致源的选择是顺应这种规律,从服务科研入手,做基因产业的基础设施。

实际上,目前科学研究仍是基因测序的主流应用场景。根据因美納2020年度财报,这家全球基因测序巨头平台的收入中,约57%来自科研领域,超过肿瘤、生殖和遗传应用的总和。基因科技需要脱胎于科研,最终也能反哺科研。按照李瑞强的构想,诺禾致源最终想要实现的,是用基因科技守护生命健康。

基因科技背后的测序与分析者

很多用户熟悉诺禾致源,是从送实验室样本开始的。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中的工具价值不断被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会用到高通量测序,让具备更强建库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数据库、云平台等全链条能力的专业第三方机构扮演了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基因测序行业也开始出现数据平台化发展的趋势。

实践中,诺禾致源主要为高校、科研机构、生物科技企业、药企等提供数据生产及分析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基因测序的下机原始数据并不能提供直观信息,只有经过基因组比对、数据过滤筛选等多个步骤才能得到基因组变异信息,为生命科学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基因数据产出的效率、稳定性,及海量数据解析的速度、准确性,决定了基因测序所提供的终端价值。

不同于主打应用的基因检测公司多依托单品来提升市场渗透率,诺禾致源主要采取订单型生产模式,以订单或项目形式接入生产任务。目前,诺禾致源的交付形式有两种,即“数据生产”服务,和“数据生产+生物信息分析”服务。前者仅为客户提供未经分析的原始数据,后者则提供包括样本检测、核酸提取、文库构建、上机测序、数据分析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最终交付数据分析结果,诺禾致源专注的基因测序整体解决方案就属于这类型。根据最新的第三季度报告,诺禾致源在2021年前三个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长33.71%,展示了这种模式强劲的增长力。

创业之初、股改之前,李瑞强的出发心就是做一家生物信息公司。所以诺禾致源的生物信息分析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高通量、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和数据中心,每天数据处理量高达100TB,许多棘手的基因组数据分析难题都可以在诺禾致源找到答案。到2016年启动股改,“生物信息”几个字才被从诺禾致源的公司名中拿掉。

不过,李瑞强很早就意识到,生物信息分析其实是整个流程的第二个步骤,前置的测序环节如果不能输出高品质的数据,到生物信息分析中能做的补救工作十分有限。从保证项目质量可控的角度出发,诺禾致源开辟了建库测序业务。

而在提供测序服务的10年间,诺禾致源发现,必须把测序规模越做越大。

2014年初,因美纳推出工厂规模的测序系统HiSeq X Ten。这个由10台超高通量测序仪HiSeq X组成的系统,售价1000万美元,却具备10倍当时主流设备的数据产出效率,可实现最高的测序通量和最低的测序成本。出于做技术的人的独特敏感性,李瑞强当即拍板斥资采购。这个决定让诺禾致源拥有了每年4万人全基因组测序的超高通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测序中心。

更重要的是,作为测序样本聚集地的便利,让诺禾致源的技术团队更快形成了对不同设备和技术的理解,构建精益的测序实验操作技术及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诺禾致源作为专业测序服务商的竞争壁垒逐渐形成,通过优化样品处理技术、建库技术和信息解读等手段,提高基因测序服务质量、拓宽基因测序的应用范畴。同时,随着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提升,诺禾致源进一步优化数据质量稳定性、缩短交付周期。这些对于研究者而言,至关重要。

诺禾致源实验中心

在诺禾致源,生物分析师是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

多年来,诺禾致源最鲜明的底色,还是技术烙印。李瑞强最初被人们熟知,是一位技术过硬的生信分析大牛。早年,他在一行行软件代码中,窥见了基因科技的未来,主持参与多项生物信息软件开发课题,还兼任了香港大学计算机系荣誉副教授。如今,李瑞强身边聚集了近200位经验丰富的生信分析师。这在生信分析师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的国内科技界,无疑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技术社群。

掘金全球基因市场

2016年,诺禾致源在美国开设了第一间海外实验室。此后,诺禾致源陆续落子新加坡、英国、荷兰、日本、泰国,以本地化实验室为节点,构建起了覆盖全球6大洲约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络。业务版图的持续扩张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中,近年来,诺禾致源的海外业务占比不断提高,2021年中期报告数据显示,这部分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1/3。

诺禾致源全球业务版图

与大多数生物科技企业不同,基因科技企业要做到in China for Global,难度极大。因为在出海主要目的地的欧美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发展较早,科研机构早期采用自建测序实验室的测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研究人员可以自主地在自己院校的实验室解决小批量的测序问题,国内的基因科技也因此很少会考虑做全球化布局。

但李瑞强坚持出海。在他看来,只有跟最前沿的客户群体打交道,服务他们,才能保持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也在世界前列。在美国、欧洲,科研更发达,很多前沿技术的科学研究启动更早,这种差异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明显研究。“尽管目前国内科研市场规模已经3倍于邻国日本,这个数据在2007~2008年间只有1/3,”李瑞强曾对媒体表示,“即便到了现在,国内科研市场规模在全球占比刚刚超出10%,基因科技企业出海的潜力很大。”

所以,把国内基因测序服务业务做上规模后,李瑞强带着团队,将这套相对成熟的运营和产品体系搬到了美国和欧洲。海外业务起步比想象中顺利,凭借过去积累的基因圈知名度,诺禾致源逐渐与一些头部科学家建立联系,并很快拿下天使订单。

几番合作下来,诺禾致源发现即便是服务全球最前沿的科研需求,自身标准的规模化测序和分析能力,也可以发挥明显的稳定性和效率优势。只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海外科研机构溢出的基因测序服务需求并不多,诺禾致源的海外业务真正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是在若干年后。

2018年前后,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规模和深度大幅拓展,全球基因组学应用场景不断增加,海外研究机构零星的第三方测序服务需求,演变成对高效率、高质量、短周期的科研测序持续不断的需求。到2020年,在全球学术研究Top 100机构中,有99%已经是诺禾致源的客户。

现阶段,国外拥有高通量测序设备和技术的集中式测序实验中心较少,诺禾致源作为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专业测序服务提供商,已经顺利吃到了技术迭代的红利。而蓬勃生长的全球基因科技市场,也为诺禾致源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探路基因测序智能化

2018年,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大势所驱,诺禾致源也开始试水智能化。彼时,基因测序能不能做智能化,智能化究竟该如何做,全行业都还没有成熟的认知。

2年后,Falcon柔性智能交付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个全球领先的智能系统压缩了基因测序数据产出的工作量,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具体而言,这个系统集成66台精密设备,实现从样本提取、检测、建库、库检、文库pooling 及生物信息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借助系统自动化任务规划提供的智能解决方案,可满足四大标准化产品类型WGS、WES、RNAseq、建库测序产品共线并行生产,未来将扩容更多产品类型。相比人工协作或单环节人工半自动化生产线,可将人工投入降低70%、产品交付周期平均压缩60%。

NGS领域柔性智能交付系统Falcon

此外,基于高效数据传输和机器识别,诺禾致源实现了对各生产单元的精准控制、实时监测、动态优化,通过机器自动判别和分析,减少人工介入,最大化保证了检测过程的无污染和数据准确性。

对于智能化能力的建设和延伸,李瑞强同样坚定。在他看来,借助基因测序手段来探索生命科学,需要海量的数据信息支撑,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上游的技术企业突破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也需要像诺禾致源这种负责应用层开发的公司大力拓展基因测序的应用范围、提高处理不同样本类型的能力、开发相应的软件算法,形成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对于他和诺禾致源而言,还有太多的任务在路上。

回头看,10年间,诺禾致源也并非没有尝试开展临床业务。2018年,正值国内肿瘤NGS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诺禾致源研发的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肿瘤NGS伴随诊断试剂盒。

这是诺禾致源第一次完整跑通从科研到产品的闭环,完全依靠内部力量,让一款基因科技创新产品进入深度的临床场景,验证了基因产业树的生长逻辑。而这个适时诞生的产品,为诺禾致源构建的建库测序、生信分析之外的产品注册、销售管理、医学推广等复杂技能,也能让未来更多科研能力的临床转化之路少一些曲折。

未来的基因科技实践或许会验证李瑞强的判断。路虽远、心至诚、则可达,任何新技术从科研到应用,从积累到创造,都是一群人耐心而坚定求索的结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