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康复领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康复民营医院的投资与建设当中,为康复医疗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康复医疗也被认为是一个社会办医能做出成绩的行业。根据智研咨询,2021年我国康复医院数量增至810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82家,民营医院则多达628家。然而,康复民营医院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人才缺乏、盈利模式等多重挑战。
在此背景下,健嘉康复通过连锁化集团发展模式,快速推动不同地区连锁康复医院的标准化复制与扩张,不仅扩大了服务覆盖范围,还通过集团化管理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康复医疗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健嘉康复是健嘉医疗(原国控医疗)于2023年11月11日发布的连锁康复医院品牌。作为健嘉医疗旗下康复板块品牌,健嘉康复通过整合各个康复医疗机构、康复服务项目,形成全国范围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共享。
作为康复医疗产业的“探路者”、社会办医的一份子,健嘉医疗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连锁化集团发展模式又将如何推动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基于这些疑问,动脉网对健嘉医疗执行董事、CEO魏玉林进行了深度专访,期待为行业带来新的思考。
康复医疗千亿蓝海市场,亟需龙头企业的出现
聚焦康复的战略决策背后,是健嘉医疗对康复产业阶段、市场潜力、国内外发展模式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做出的决定。
据魏玉林介绍,国外康复医疗行业起步较早,尤其是在DRG政策实施之后,行业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美国的商保体系较为发达,80年代DRG政策实施后,美国的优选医疗、康博思等头部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和并购迅速扩大规模,在达到100家医院的规模时稳定了其市场头部的地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康复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过去中国对康复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康复科在临床医院中地位边缘化,技术和投入不足。不仅如此,康复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头部企业的引领,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没有头部企业,技术上缺少统一的评定标准,在专业技术方面也相对落后。
尽管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康复市场需求,行业潜力巨大。据《柳叶刀》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康复市场需求,康复需求总人数超过4.6亿人次。其中,老年人群体和残疾人群体是主要康复服务对象,二者合计占比超其总量的七成。如果按照基本满足我国康复需求的水平,经咨询公司测算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2686亿元。
不仅如此,近几年国家卫健委、国务院等相关部门颁发的各类利好政策也在不断刺激行业发展。在政策支持+需求旺盛的双重驱动下,布局康复医疗的上市公司增多。社会资本的加入为康复医疗行业带来了资金和活力,但同时也还面临一系列发展中的挑战。
据魏玉林介绍,当前我国康复医院的技术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导致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内卷现象明显。同时,由于康复医院的收费项目相对较少,医院之间的竞争更多依赖于渠道争夺,缺少差异化的服务和专业化的治疗。
除了技术水平和差异化服务方面的问题,国内康复医院在设施和成本控制上也面临挑战。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每床85平方米的空间要求对于许多康复医院来说难以实现,导致实际运营中每床的空间远低于标准,这也直接影响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魏玉林认为,当前康复医疗行业亟需龙头企业的出现,去引领康复评定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这也成为健嘉医疗聚焦康复的重要因素。
“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头部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与商保和上游厂家合作,提供临床样板和实践平台,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此外,头部企业还将引领行业标准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行业做出价值贡献。”魏玉林说到。
在深入研究康复领域后,健嘉康复决定聚焦康复领域,并着手在总部层面建立了康复医院标准化运营模型,模型涵盖了从项目筹建、学科建设、人员配置到日常运营、流程管理、人才培养等全链条的标准化模版,以确保项目的一致性和可复制性。
“这一连锁化集团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盈利模式的标准化和可复制,即在不同地区都能够实现盈利,且风险可控。”魏玉林说道。
尽管当前民营康复医疗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较为分散,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资本运作频繁,以及品牌效应的显现,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渐提升。未来,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标准化运营和规模化的复制扩张,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树立行业龙头地位。
提供产品化解决方案,塑造“专精特新”连锁康复品牌
社会办医做康复专科医院,更容易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但社会办医要想做出品牌、打出特色、形成口碑,其实也不容易。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健嘉康复也始终坚持“专精特新”。
首先是“专”,健嘉康复以专业和专注为核心,聚焦连锁康复专科,致力打造优秀专业团队。健嘉康复组建了资深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师、专业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和医学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具备深厚的康复医学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涵盖重症、神经、急救、呼吸、创面、疼痛、麻醉、介入、肿瘤、中医、康复、运动、护理等,力求给患者和家属提供最专业的康复服务。
其次是“精”,在精细化运营和精细化服务方面,健嘉康复在总部层面建立了康复医院标准化运营模型,从项目筹建、学科建设、人员配置到日常运营、流程管理、人才培养,全面推进标准化复制。在精细化服务层面,从患者入院时的全面评估,到康复过程中的实时跟踪和调整,再到出院后的随访和指导,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和评选表彰,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全方位康复服务。
据介绍,总部在2023年成立了集团质量发展与促进委员会,积极落实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飞行检查制度,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推动各机构加强对标贯标赋能工作,始终把提升医疗质量作为工作重心。
在“特”的方面,健嘉康复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出了康复管家服务模式,并在每家医院都设置了专属的康复管家服务,对患者就诊全程进行人性化陪伴,帮助患者安排就诊、查询信息、答疑解惑等。促进患者与医院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
更重要的是“新”,健嘉康复始终保持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设备,不断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高压氧、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天轨、经颅磁等。同时,公司也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康复机构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康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在健嘉康复,患者不仅能够享受到传统的康复治疗,还能够体验到新颖、前沿的康复技术。
除了“专精特新”方面的能力强化,健嘉康复也十分注重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公司采取开放型组织的策略,一方面整合外部资源,另一方面强化团队建设。外部,2024年以来,席家宁、毕胜和近30位行业专家加盟健嘉康复,不断升级人才队伍实力;内部,公司也制定了全面的专业培训体系,推动人才的培训和考核。
魏玉林认为,社会办康复医院应该为患者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康复医疗服务方案。健嘉康复的策略是不与公立医院争夺依靠医保患者,而是专注于提供市场化的服务,将技术解决方案转化为可复制的产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也是健嘉康复坚持“专精特新”的原因。“康复医疗的发展需要专业化和产品化的解决方案,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魏玉林说到。
持续迭代标准化模型,加速推进“一城多点”
在魏玉林看来,连锁化集团发展模式的成功需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未来五年将是康复医疗行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行业头部企业将会出现。健嘉康复进入这一领域较晚,因此更需要加速模型的验证和优化,以实现跨区域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各省及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制度以及对康复医学的认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标准化的实施事实上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
针对这个问题,健嘉康复首先搭好标准化模板的框架,通过对比数据分析,对下属医院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人工成本控制、运营数据优化等,确立了上百个数据的最优配比。基于这些数据分析,新的项目可以直接按照这些标准执行,避免了摸索和走弯路的过程,能够确保每家医院都能快速复制成功的模式,实现快速成长和稳健运营。
在此基础上,健嘉康复不断调整和优化标准化模板,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特定康复需求,实现模型的持续迭代和改进。“这一策略要求我们进行大量的工作,以确保标准化模式在每个地区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魏玉林说到。
通过规模化扩张和标准化模型的持续迭代,健嘉康复希望最终达成的目标,是构建统一的标准化配置,扩大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壁垒,并利用集团在各地的康复医院平台、场景和患者多样性等资源优势,锁定重点专病智能化康复解决方案,打造康复治疗科技与创新的生态系统。此举亦是健嘉医疗在市场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要素。
在刚性需求、政策助推的双重利好下,康复医疗蓝海市场百舸争流。但健嘉医疗以连锁化集团发展模式、“专精特新”两大“法宝”,也走出了“健嘉速度”。
通过数据或许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截至2024年三季度,健嘉医疗筹建和运营的康复医院版图扩大至22家,覆盖了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扬州、昆山、南通、杭州、南昌、武汉、福州、西安、蚌埠、长沙、成都、济南、汕头等核心城市,合计规划设计床位超8000张。
立足于未来,健嘉康复的短期目标是快速推进“一城多点”,在更多一线城市与重点省会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康复中心,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康复需求。长远来看则是扩大规模至100家康复医院,成为行业内的康复医疗集团。
“我们希望成为康复医疗行业的领先者,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康复医学的科技创新与普及;积极对标世界一流水平,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共同促进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进步,为创造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奉献我们的行业力量,一同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之道走好、走深、走实。”魏玉林说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