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可持续性”成为中国Biotech拿下10亿+美元BD的关键

当“可持续性”成为中国Biotech拿下10亿+美元BD的关键
2025年01月22日 14:58 vb动脉网

12月31日,专注于多特异性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ADC)发现与开发的橙帆医药(VelaVigo Cayman Limited),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这是继其完成5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后,橙帆医药再次创造了中国Biotech的一项较大额融资。

此前11月,橙帆医药刚刚与Avenzo Therapeutics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将授予在全球范围内(不包括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临床前项目Nectin4/TROP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的权益。作为一项临床前项目BD,Avenzo给出了高价,将支付高达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后续潜在里程碑付款有望达到7.5亿美元。

两轮合计1亿美元融资和Avenzo大额BD背后,有一家自天使轮起持续支持的投资机构——弘晖基金。创立10年来,弘晖基金已完成4期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募集,投资超百家优质企业,过往标的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博瑞医药、鱼跃医疗、药明康德、百洋药业、兆维生物、ITM、IMAGO、Bonti等众多生物医药创新领军企业。

近期,在弘晖基金企业赋能中心,举行了“生物医药企业CEO闭门分享会”,邀请到近期完成交易的浩欧博、普米斯、橙帆医药高管进行并购经验、重组经验等方面的分享。会议中,弘晖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何幸谈到,“在当前的BD交易中,Biotech应当更多考虑到后续交易的可持续性、延伸性。首付款较低的小型Deal也同样意味着买方的认可,形成具有全球价值的背书,为后续BD打下基础”

“可持续性”要从孵化阶段着手

与橙帆医药的大额BD仅相隔5日,同样由弘晖基金担任天使轮领投方的普米斯生物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普米斯”),宣布与BioNTech达成100%的股权收购协议。BioNTech将以8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100%已发行股本,并在达到双方约定的里程碑条件时,额外支付最高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2018年,弘晖基金领投普米斯1.8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并与华发集团一起推动其落地珠海,并持续加码后续轮次融资。

从早期VC角度来看,同为天使轮入局的项目,普米斯与橙帆医药有不少相似性:聚焦大分子药源头创新,管线布局均压中了近年最热的双抗、多抗及ADC;多年生物医药经验“老兵”创业,拥有扎实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

普米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晓林曾先后在雅培、施贵宝等公司任研发高管,2012年任信达生物研发副总裁,“从0到1”组建研发团队,领导国产PD-1单抗新药(信迪利单抗)的开发上市。橙帆医药创始人兼CEO李竞博士先后在惠氏、诺华任研发高管,拥有20年以上MNC生物创新药研发经验。2013年任药明生物高级副总裁,组建药明新药发现团队。

即便如此,竞争激烈的生物医药创业之路也充满挑战。例如,与步调契合、资源优势突出天使轮投资人的双向奔赴。据统计,弘晖基金近年在天使轮牵头孵化创新药的项目大概为每年1个。一方面,项目孵化需要机构投入大量精力及多样化资源,风险研判和资源考察也更为谨慎。另一方面,机构对于定位深度孵化的标的要求也会更高,因此高契合度标的有限。

相比B轮等中后轮进入的大型投资方,孵化阶段投资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Biotech定调中——创业早期,Biotech的资源需求往往非常多样,大到资金、公司架构、落地入驻、海外注册,小到生产研发设施、人才团队、高管股权激励、管线战略等决定性细节。

同时,多样化的早期需求还意味着投资方需要注入更多时间精力,辅以高专业度、系统化与深度行业认知的服务团队。弘晖基金认为,Biotech投后服务要“把握关键投后阶段”,一般为投后12个月。这一阶段,资方不仅将辅助创始团队完成注册落地、架构搭建、股权激励、生产外包研发、立项策略等奠基性环节,还需要与创始人深度探讨团队文化,帮助企业形成关键价值观、世界观。除全程参与投资过程的主要负责人外,弘晖团队在投前、投后、BD或IPO阶段会分别指派具备不同产业背景、科学及投资经验的成员跟进服务,且指派董事和顾问在重仓及关键领投项目中担任“观察员”角色,多角度给予支持。

中国Biotech“明牌”硬实力 +“打法”软实力,共建全球BD可持续性

走到出海BD,普米斯与橙帆医药则代表着Biotech的不同发展阶段。

2023年7月,BioNTech与普米斯生物达成战略研究合作、项目引进选择以及全球许可协议,获得治疗恶性肿瘤的一款临床前研究阶段双特异性抗体和一款临床研究阶段单克隆抗体的全球独家选择权。此外,普米斯将多个在研临床前纳米抗体项目专属授权给BioNTech,并根据其需求提供指定靶向纳米抗体开发服务。

短短四个月后,BioNTech以5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超10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销售提成,拿下了普米斯核心管线抗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PM8002/BNT327)在全球(大中华区除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这一核心资产BD的达成对于后来的资产收购交易至关重要。

从企业成长和管线研发阶段来看,普米斯无疑是BD交易中的“明牌”卖方——拥有充分验证的疗效数据及平台、资产。超热门靶点PD-L1/VEGF双抗PM8002与化疗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中表现出优异疗效,确认的ORR为71.4%,总体疾病控制率(DCR)为95.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7.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2个月。

会中,普米斯CBO包骏博士谈到,第一次谈BD时,团队争取到与BioNTech创始人Ugur Sahin晚饭前的路上半小时。过程中,恰好PM8002阶段性数据出炉,Ugur Sahin看后立刻约了晚饭后的二次交谈。

运气成分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普米斯的整体研发实力、技术平台、管线战略等软实力“打法”切中了BioNTech的管线拓张策略。2023年以来,BioNTech在中国9度出手,包括映恩生物多个ADC管线、宜联生物多靶点ADC技术平台。普米斯的全股权收购恰好弥补了BioNTech在抗体药研发全流程平台、中国产业基地的空白,可能为后续自有双抗与ADC产品联用做好储备。

因此,本次交易完成后,除全部管线及技术平台权益外,普米斯珠海将成为BioNTech中国研发中心;普米斯南通生产基地将为BioNTech未来的全球产品生产和供应做出贡献;逾300名普米斯员工加入BioNTech,并提出核心团队服务年限要求。

弘晖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何幸在分析中指出,跨境BD环境下,MNC及相关的海外资产交易方不仅仅关注研发数据,还要看Biotech的团队实力、研发人员背景,是否具备严谨的、国际标准下的研发体系。这关系到是否能够建立起对于产品、数据的高度信任。而国内的Biotech往往会过度关注产品的数据,而忽略了团队、研发、文化、标准流程等的软实力。

“有些MNC甚至会看股东背景、创业过程、董事会构成。因为买方会认为,无论是资产交易还是后续合作,如果一家Biotech缺乏非常系统的股东结构、管理团队和研发文化,那么合作不一定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性在当前的BD中已经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在具体的出海实践中,软实力往往以更为细节的方式呈现:对标海外主流的研发水平、同频的文化认知和海外沟通能力、短时间内充分展示竞争力等。

普米斯全资收购是MNC、Pharma扫货模式的代表。其中资产价格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管线配置需求,核心关键在于协同搭配产生的未来商业化价值。那么,橙帆医药与Avenzo的8亿美元BD则呈现了以医药经理人创始团队为核心的Biotech BD思路。这一思路则是寻找专而精、具备大单品潜力的产品,可以是早期资产,期望通过后续开发运营实现管线BD或打包出售。

Avenzo为一家典型的明星经理人Biotech,拥有着丰富的海外医疗投资资源和MNC合作资源。其创始团队曾领导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于2019年完成IPO,2022年被百时美施贵宝以41亿美元收购。此次与橙帆医药达成全球(除大中华区外)权益的是一款临床前资产,双方将共同推进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新药研究申请(IND),计划于2025年完成。

实质上,对资产的认可标准即涵盖了对卖方企业软实力的研判。何幸在分享中提到,在尚未获得人类临床数据的前提下,临床前资产BD的规模大小取决于买方有多认可这一资产,团队、研发等软实力从“加分项”转变为“关键项”。风险可控的先决条件下,买方需要高度信赖该团队有实力将临床前项目推进IND,更看好其持续推进的可行性。

在出海尝试上,弘晖基金鼓励生物医药Biotech“无论交易规模大小,先走出去”。由于当前的买方市场性质,BD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在考虑金额大小之前,Biotech应当迈出第一步,打响在海外医疗圈的名气,借优异的海外合作方为自身软实力背书。此外,越早走出去交流,就越能了解到买方的心态:今年、明年、3年后,MNC想要什么?Pharma想要什么?这些经验将反哺到Biotech研发策略调整、软实力建设之中,为未来BD做好准备。

从单个BD到多元模式,搭起医疗创新出海的可持续链条

本质来看,BD是一种销售行为,即实现价值交换的过程。在任何的商业模式中,身为卖方的Biotech均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为指导,思考研发与战略设置。

普米斯CBO包骏博士表示,BD是任何成长期Biotech的必经之路,不是被迫的,而必须是主动的行为。Biotech的梦想不只有成为Big Pharma,还应该有BD、达成短期目标收益以及顺利推出,这需要团队具备快速执行力和关键决断力。

橙帆医药高级副总裁王葳博士谈到,抓住风口,出售部分早期资产,不仅能提供加速管线进展的资金,还能提升企业知名度、宣传效应和资源拓展等多重优势,这也与橙帆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相契合。海外医疗行业的并购与重组充满活力,许多被视为“首次”的新模式,实际上已经过长期探索和验证。我们将在未来逐步釆用,并进一步优化这些模式。Biotech要更多地展示自己,要开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意识、文化认知的协同性。

而弘晖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何幸认为,投资方的赋能与支持在BD中固然重要,但真正打动买方的一定是Biotech和其资产本身。当源头创新迭代至国际化层面,从美元基金独挑大梁到双币基金发挥关键作用,投资方能做到的是,充分发挥支持作用,将创业者的潜力激发出来,推动他们走到台前,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其实力。

进一步地,越来越多的中国Biotech站上舞台、步入全球医疗健康创新圈,意味着中国生物医疗及创新药实力得到全球认可。继而带来的BD资金、并购退出、投资回报也将回流至医疗健康风投,拉动一二级市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创新药要关注的是后续里程碑的兑现情况,即BD资产是否能够从研发基金阶段顺利推至商业化,拿下更具支付力的全球市场。“只要有相当一部分实现批准上市,中国创新药的实力就能够得到主流MNC的认可,未来BD规模将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勤奋务实也会赢得真金白银的可持续尊重。”何幸最后提到。事实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