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布局是指为了实现商业目标而针对性、系统性地配置的专利集合。在商业目标和商业需求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形成相应的专利组合需要相应的布局方法。—— 贾振勇
典型的有3大布局方法:
地雷式布局
地雷式布局顾名思义就是像在路上埋地雷,其要诀是:首先尽可能埋在对方必经之路或者可能行走之路上,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阻拦作用,而对方的必经之路或者可能行走之路是从对方抄袭产品的角度而言的,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抄袭产品,则分析预测产品中对方可能抄袭的点,凡是对方可能抄袭的点即是专利需要保护的点;其次,埋设的地雷尽可能多,分布尽可能密集,以增加对方触雷的概率,同时增加对方排雷的难度,以达到对方只要抄袭产品必定侵犯专利权的目的。
地雷式布局的典型案例就是戴森的无叶风扇,其凭借在无叶风扇上全球申请的近千项专利对产品形成了严密的专利布局,并依靠有利的诉讼行动将仿冒者逐出市场,达到了垄断的目的。
但是,关键是如何做到上述两点呢?
这里就要依靠专门的专利挖掘方法来实现。
卖点分析法
卖点分析法是指详细分析产品的卖点,将所有的卖点都列出来,然后搜集实现每个卖点的方案,将这些实现方案作为潜在专利点保留下来。产品的卖点是竞争对手最容易抄袭的,因此,竞争对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采用卖点背后的实现方案,所以很有必要将这些实现方案作为专利保护起来。
在有些情况下,卖点本身就构成了专利保护的技术方案,例如苹果的滑动解锁,更常见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卖点不符合专利所需要的技术方案,此时就要分析采用了哪些技术方案实现了这个卖点,将这些技术方案作为潜在的专利点。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卖点背后可能会有相关联的多个技术方案,在专利布局时注意做专利点的拆分,将每个独立的、完整的技术方案作为一个单独的专利点予以保护。
问题追踪法
与卖点分析法类似,所谓的问题追踪法就是:梳理罗列出产品中的问题,搜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案,将这些技术方案作为潜在专利点。
(1)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既可以转化为产品的卖点,例如手机中的关键问题是电池续航时间不够。
(2)自身产品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只有企业自己知晓,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产品中客户投诉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必须予以解决,解决好了有些也会转化为产品的卖点。
卖点是企业予以大力向客户宣传的,属于可以公开的,明的部分,问题是属于企业不便于公开的、暗的部分,无论是卖点还是问题,其背后的实现方案竞争对手都可能会采用,因此都需要进行专利保护。
卖点分析法和问题追踪法都能从创新产品中找出不少专利点,但是难以保证将产品中所有的专利点全部挖掘出来,要做到这点,就需要采用第三种专利发掘办法。
产品分解法
产品分解法是指按照一定的逻辑对产品进行分解,直至将其分解为不可拆分的部分,然后针对每个部分进行梳理,找出每个部分有哪些创新的、特别的实现方案,将这些创新的、特别的实现方案作为潜在专利点。
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分解法典型的按照产品的结构进行分解,也可以按照功能进行分解,或者将结构和功能并行进行分解,具体视产品的特性而定。
所谓不可拆分的部分是从研发角度来说的,也就是分解到没有研发创新的部分,例如产品中采用了现成的外购组件,如果对外购组件没有进行任何改进,则就没有必要去分解这些外购组件,如果对外购组件进行了特别的定制设计,那对于定制设计的外购组件需要继续分解,分析定制设计方案是否有保护的必要。
产品分解法的核心机理是克服人类熟视无睹,以及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典型心理。在这种心理下,虽然在研发过程中有很多创新,但是产品一旦研发完成了,研发人员就会认为如何去解决研发难题的方案或者实现产品功能的方案都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此时就很难将专利点挖掘出来。
产品分解法就是要通过系统梳理,揭开研发人员的伤疤,让其重新回到产品研发时的场景下,回顾在研发当时所感受到的研发难题,或者突发奇想的点子,将这些记录下来作为潜在的专利点。
通过产品分解法,可以确保能将产品中的专利点无遗漏的挖掘出来。
当然,这里的“产品”可以是产品、项目、技术,也可以是创新的商业模式,操作逻辑是完全相通的。
经过上述卖点分析法、问题追踪法和产品分解法所挖掘出来的每个专利点,就会构成地雷式布局中埋设的雷,在竞争对手抄袭产品时即可对其进行打击,从而实现对竞争对手的打压和限制。
如果您有更好的见解,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会及时与您一起探讨交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