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没有敌人

地平线没有敌人
2024年11月19日 08:34 先知堂

一家公司的质地怎么样,直接在全球范围内,把它的参照系拉出来比较一番就清楚了。比如Meta之于腾讯,Amazon之于阿里,Google之于百度。地平线机器人-W(HK:09660)的最佳参照系,当属同样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NASDAQ:MBLY)。

2015年余凯从百度离职(不愧是黄埔军校),没多久就创办了地平线。公司2017年发布征程芯片,2021年[征程2]上车理想ONE量产首发,才开始正式商业化旅程,而这时候的Mobileye是什么情况?

2021年的Mobileye称王称霸,地平线在它面前是刚出生的小蚂蚁。Mobileye当年SoC芯片出货量为2810万个——作为对比,地平线2021年至2024.11.13征程芯片累计出货700万个——当年营收达到14亿美元,折合百亿人民币。

图:Mobileye2021年SoC出货量,来源:Mobileye招股书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域改天换地。2024上半年地平线:

  • 在中国本土车厂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占率为35.9%,正式超越下图中的公司A(也就是Mobileye的26.9%)排第一,从2022年的3.7%提升到35.9%,只能喊一句“芜湖起飞”;

在中国(这里就不限于国内车厂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占率为15.4%排第四,从2022年的2.2%提升到15.4%。国产新能源车把国外车企打得节节败退的背景下,地平线这块的市占率明年超过Mobileye也是可以期待的(后者3Q24财报里明确表示本季度收入减少8%,主要归因于对中国OEM的出货量减少)。

图:地平线的市占率快速提升,来源:地平线招股书

你也许认为,地平线的崛起,完完全全是中国新能源车爆发的副产品,毕竟中国新能源车的销量是比欧洲和美国市场加起来还打,诞生一个地平线并不奇怪。

中国市场牛波一,我不否认。昨天回顾三月份的百人会,有个领导的PPT有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卖了949.5万辆,yoy+37.9%;欧洲销量316.8万辆,yoy+17.6%;美国销量为147.1万辆,yoy+47%。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是欧美的2倍。自动驾驶赛道的的崛起,确实离不开新能源车市场的井喷。

图: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来源:2024年百人会

可要说地平线是中国新能源车爆发的副产物,并认为不足为奇,我是不认可的。

第一个,据统计去年自动驾驶在新能源车消费动机中的排序,已经从之前的第11上升到第5(排在前面的是常规的价格、安全之类的),更好的自动驾驶能力在推动新能源车的销售。不说目前L2+及以上的自动驾驶配置在20万以上的自动品牌新能源车中属于标配,就算是低阶的自动紧急制动、智能巡航、智能大灯、自动泊车等功能,已经让8-20万的新能源车驾驶体验比豪华燃油车的体验好得太多,自动驾驶不是附庸,它与新能源车的井喷是双向奔赴。

第二个,地平线不是“水位提升”的幸运儿,要知道干这行的公司不止是它一个,但你看上面那张市占率图里的公司ABCD,一家以色列公司,两家美国公司,一家日本公司,市占率最低的只有2.3%,说明其它公司市占率无足轻重(至少在中国市场是这样)。我举两个公司的例子来说明,就以当初的港股AI第一股商汤和大厂百度为参照吧。

先说商汤,2016年开始研发绝影平台(SenseAuto,帮助客户开发并增强自动驾驶能力),那时地平线刚成立一年。2017年商汤为本田提供自动驾驶,2021年年中商汤已经与30余家车企合作,成为5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并以此为起点期望之后几年向2000多万辆汽车供应绝影产品,那时地平线刚刚开始商业化。

别的都不用说,财务结果最清楚。2024年上半年,商汤绝影平台收入1.7亿元,地平线收入9.3亿元,后者是前者的5.5倍。

再说All in过自动驾驶的百度,不仅是目前硕果仅存的Robotaxi,当初是要造车,还要搞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理论上,百度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还挺强,“车路云图”——即智能的车(2013年就开始布局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的路(地面交通设施改造)+百度云+高精地图——四大王牌相辅相成,另外百度AI芯片能干出来,单价更低的车端SoC对它来说难吗?百度的技术储备,协同效应,资金优势和先发优势叠加在一块产生的势能,看起来是吃定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赛道,然而结果呢?

虽然百度财务数字的披露没那么细致、只简单划分为百度核心(在线营销、非在线营销)和爱奇艺。但从披露细节来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大概率是没做起来的。

2021年Q1至2024年Q2的14个季度,百度季报里的其它摘要(介绍公司业务发展的亮点)里的“智能驾驶”部分,只有4次提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相关信息,分别是距离现在较远的2021年前三个季度,以及2022年一季度,之后就没怎么提这茬了,而是全部在讲它的Robotaxi业务萝卜快跑。萝卜快跑加起来才7百万单,假如一单20元,累计收入也才1.4亿元,这就已经占比了季报的C位,如果百度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能像地平线半年收入9亿多,乃至像商汤一样半年收入1亿多,大概率会浓墨重彩的披露。

还有一个因素,这两年电动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百度高管的发言主要是在讲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顶多是顺带提一两嘴。再加上今年百度王云鹏还小小的diss了一下比亚迪王传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最大的潜在客户),感觉就是已经无心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样子。

前文,对比了地平线、Mobileye、商汤、百度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占率或财务结果,亦或是相关推测。但仅仅是结果,还是不足以说明地平线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地平线商业的本质,我认为用教员的一句话足以总结——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朋友最少得是Mobileye,它把架构、芯片、OS和自动驾驶软硬件全做了,那它只能团结早期不具备自动驾驶全流程开发能力的车厂,稍有野心的车厂也许早期会用它这个“黑盒”,但早晚会弃之如敝履。补充一点,Mobileye把持所有环节,会导致它创新周期可能长达五六年,匹配不上国内车厂推出新车型的快节奏。

朋友多一点的是英伟达,它把架构、芯片和OS做了,把自动驾驶软硬件留给车厂开发,让后者能在这个竞争烈度超强的市场,参与甚至是主导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开发,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哪个车厂会不想和时代的宠儿,天选之子,AI芯片性能之王的英伟达交朋友呢?

朋友多得没有敌人的是地平线,它甚至可以只做架构——今年发布的征程6是它第第四代的纳什架构,为大参数量Transformer、即大模型时代而生——而在芯片、OS和自动驾驶软硬件领域与人合作。这意味着,地平线可以和自动驾驶圈子里的所有参与者一起搞事情,不再局限于和理想合作自动驾驶软硬件开发,可以是和斑马智行甚至华为合作搞系统,也可以支持蔚来造芯片等等。

从财务数据也能看出端倪。

首先地平线在是把局做大,通过降低芯片价格,让尽可能多的人入局,看它的产品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21年68.5%的毛利率,降到2024年H1的41.7%。再就是当英伟达、Mobileye以卖芯片为主要的创收手段时,它已经悄然把授权和服务业务做了起来,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43.3%到24H1的73.9%,同期毛利占比从56%提升到87%——通过不同的参与深度服务更多客户,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图:地平线的分部毛利,来源:地平线招股书

所以,你懂了吧。地平线的野心很大,它是想做智能车时代的ARM——智能手机时代的无冕之王,苹果、高通、三星的芯片都是基于ARM架构。也许有一天,所有的智能汽车都基于地平线的架构呢?当然,这只是野心。

下面关于投资的思考,非常个人化(请自行判断),可跳过。

地平线是一家好公司,精神分裂的是,投资不能只看公司质地,因为“买贵”是赚钱路上的最大敌人。即使遥远的、最终的展望是看向1300多亿美元市值的Arm Holdings(NASDAQ:ARM),但也只能看看。当前还是得脚踏实地,尤其是在视利润如命的港股。商汤上市时股价最高9.7港币,最低0.58港币。快手上市时最高417.8港币,最低31.75港币(即使现在一年赚200亿左右,市值也才2100多亿),例子不要太多。

地平线2023年录得71%的收入增长,以及2024上半年收入增长更是达到恐怖的152%,看起来极度诱人。但不可忽视的是,超高的增速离不开与大众建立合资公司酷睿程,并获得两笔大额的授权费和服务费收入:2023年6.273亿,占总收入40.4%;24H1的3.516亿,占总收入37.6%。

从公司发展的角度上,与这种汽车巨头合作毫无疑问是好的。但从投资的角度看,应该剔除这种偏向“一次性”的——之后的收入要看占股40%的合资公司能否赚钱,以及合资公司是否在2027年1月1日之后付一笔特许权买断费——大额关联客户收入。

如果剔除这两笔收入,那么2023年的收入增速将变为2%,24H1的收入增速将变为57%。以调整后的2023年收入为基准,即使乐观的估计2024年下半年,以及今后三年复合增速全按57%来计算,2027年收入达到56亿元,并再次乐观估计现在亏得每边的地平线能实现20%的净利润率,按40倍PE和1.08的汇率算,市值大概在484亿港币。目前的地平线市值532亿港币,我觉得可以再看看,等它沉淀沉淀,尤其是在台积电7nm制程芯片供应可能存在变数的这段时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