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体系中心成果管理平台进化之路

航天科技集团体系中心成果管理平台进化之路
2024年11月27日 11:4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一位产品主任设计师,要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符合标准的竞标报告,需要翔实、准确的内容做支撑。如果设计师能直接选用已有成果,使用大语言模型,便能大幅提升效率。

今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体系中心上线成果管理平台。大语言模型将平台作为一个知识库,进行切词分段,通过加入提示词的方式实现竞标报告的“踩点得分”。在体系中心的努力下,这样一个“航天数据库+大语言模型”的平台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总结归纳,更是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竞争优势的制胜“利器”。

打破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成立4年来,体系中心承担了一系列航天重大科研生产工作,积累了一批成果。

2023年年底,体系中心在进行一轮统计后,发现部分成果是类似的。“软件的复用程度比硬件要高得多,有些情况下,同一段代码拷贝过去就可以运行。”体系中心平台室刘副主任说。

然而,他在参与体系软件开发时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各个研究室之间的联系并不多,很难做到资源共享。

面对这样的现状,体系中心决定,从一个项目的模型管理软件开始,把现有的成果可视化、产品化。“我们决定打造一个类似资产管理系统的平台,像超市的货架,可以让大家一眼望去就知道现在有什么。”刘副主任说。

打造一个类似“超市货架”的平台

想要打造一个类似“超市货架”的平台,首先要知道自己都有什么“商品”。

在体系中心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各研究室如数上报成果以及基础信息。模型是自研的还是外协的,成果只掌握架构和功能接口还是掌握了全部的设计机理,模型的应用层次是一线还是机关……他们分别拉条挂账。

第二步就是制定分类的标准、确定分类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成果,就必须在这个框架里面找到一个位置把它放进去,而且是准确无误地放进去,也就是‘无二义’,不能说放这也行,放那也行,更不能是‘其他’。”体系中心副主任设计师令总说。

但是,“无二义”的分类面临三重难题:一是新,二是多,三是杂。新是指体系中心的研发成果涉及新方向、新理论、新概念,多是指需要归档的成果的种类和数量多,而杂则是指现有的成果适用的方向和各个单位的要求不同。“软件的成果管理很难统一思想,不同的设计师对同一个成果应该放在哪个分类下会有不同想法。”软件开发设计师小苏解释说。

历经近两个月的研讨迭代,《体系中心成果分级分类统一化规定》和《体系中心成果管理办法》制定完成,成为分类的标准。按照计划,体系中心今年将实现400余项成果入库,截至10月底,这个计划已经完成了87%。

共同参与一个对组织有益的事情

体系中心非常重视成果管理工作,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检查各部门归档情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上的壁垒会越来越小,数据上的壁垒会越来越大。我们搭建这个平台就是在搭建自己的数据库。”小苏说。

研发团队在兼顾自身科研生产工作的同时,完成了平台的设计规划和开发。

在收集成果归档时,各研究室需要总结归纳近4年来的成果,这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事情。但是,大家的配合意愿很高。“这是一个能够方便日后工作的事情,希望把自己的成果贡献进去,呈现一个良性的循环。”

从梳理成果、建立标准到主动请缨、开发平台,再到积极配合、完成归档,体系中心做到了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

“大家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定要把它干好。”刘副主任说,“我们已经在申请把成果管理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人能够使用到它。”

王欣婷 胡蓝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