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四院401所推进精益质量管理工作侧记

航天科技四院401所推进精益质量管理工作侧记
2024年12月02日 09:2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自集团公司推进建设航天精益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航天科技四院401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精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聚焦战略层、组织层、项目层、产品层及数据层五个模块,以流程优化、薄弱环节治理为切入点,实现“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质量管理,确保航天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满足型号任务要求。

401所7室电装组正在进行安全机构组件绕线工作。胡俊 摄

经过两年实践,在体系标准、工艺基础能力、质量人员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

从体系到标准 细化管理“第一公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系、标准就是质量管理中的“金科玉律”。据介绍,401所形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修订方案》,经过2年的不断优化更新,操作性和适宜性显著提升,同时,强化标准规范的梳理、查新,形成《标准全文数据库汇编》《试验测试标准选用目录》《机电产品标准规范集》等标准手册,体系清晰、分门别类的“质量库”让质量可知可视。

在此基础上,该所通过“体系标准宣传栏”、“质量大讲堂”专题培训、座谈调研会及岗位职责再梳理再确认等方式,打通体系标准从“知道”到“理解”的“第一公里”

“质量不仅要“看得见’,更要“做得到’,才能避免出现糊涂账’。”据质量技术处处长成俊康介绍,以发动机试验质量管理为例,该所先后出台《发动机试验质量专项提升方案》《发动机试验质量保证大纲》《试验质量履历书》等文件,梳理试验全流程关注事项清单,识别42个环节要求,制定29项控制措施,优化常用文件模板,将管理要求细化到“细枝末梢”

以“数”提质 以“艺”致远

表面处理是壳体、顶盖等金属件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和生产条件限制,一直以来,在面对大批量生产时,产品交检合格率和稳定性不及预期。八室副主任李琪见证了表面处理工序的喜人变化:“2021年开始,室里进行了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和工艺改进,现在表面处理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建成,对其处理过程参数也进行了可视化控制采集,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完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到98%以上,产能也提高了2倍。”

同属于精密制造类生产,走进微特电机事业部,自动嵌线机、自动热套机、转子动平衡机、磁钢自动粘接机等设备列阵整齐、产线顺畅。该产线的建设不仅攻克了电机定子、转子装配这一曾经的手工操作工序质量薄弱环节,也为大批量产品交付增强了“数智”保障。近两年,该事业部还不断攻关,让更多不同型号的电机得以“上线”

近两年,401所以院级工艺课题为牵引,以自动化设备为依托,集中力量和资源进行工艺改进,完成了整体式试验架、发动机试验自动灭火装置等工艺基础能力提升和质量薄弱环节治理,实现质量、效率的双赢。

上医治未病。该所还系统编制了工艺技术体系构架,从“未来”出发,规划了11大类31小类132项技术重点发展方向,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工艺基础提升,加速助力科研生产质量提升

产保模式上线 全员都是质量人

产品保证是精细化质量管理的一种模式,旨在提升技术风险识别能力与精益过程控制,继在精密制造业务试点之后2023年,该所又将这一理念融入试验管理全流程

“试验产保工程师出自所内的主任设计等队伍和室里的技术骨干,让这些最懂技术的人从头到尾参与管理,识别和控制技术风险,从源头避免差错。”据质量技术处副处长杨建宏介绍,产保工程师和质量管理岗根据介入时机和工作要素等制定了大纲、计划和要求,在试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确保既把关关键,又不漏全程。

产保模式将管理方式从“管理”转向“技术+管理”,不仅扩大了“质量圈”,也让圈内人参与程度更深、管理更精细。经过一年实践检验,这种方式更适应未来科研生产任务的管理需求。

与此同时,该所通过建立队伍、细化流程、业务培训、量化考核等方式,形成了“职能部门纵向支撑、产品保证队伍直接负责、工艺师队伍技术保证、售后队伍服务保证、总师队伍指导把关”的横向保证一矩阵式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覆盖产品设计、生产、试验、交付、售后等环节,真正实现“全员”质量管理。

(胡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