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再掀波澜!3D打印上游材料,依旧困难重重

消费电子再掀波澜!3D打印上游材料,依旧困难重重
2023年09月19日 16:32 星空财富bj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冰激凌

曾几何时,一说起3D打印,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项黑科技,离我们的生活还无比遥远,但经过实验室多年的刻苦钻研,如今它正在以加速度,走进我们的千家万户。

最近,消费电子领域的玩家布局3D打印就引发了关注。就比如最近刚刚问世的iPhone 15系列机型,就使用了全新的钛合金机身,而据说机身使用的就是国产钛合金3D打印技术,这种技术可实现复杂结构的精密制造。

这令人振奋的消息直接引爆资本市场,像金太阳(300606)、明志科技(688355)等玩家都直接来了一波涨停,明志科技声称已经将3D打印砂芯用于快速开发大型铝合金样件,所以也算是“人无我有”。值得注意的是,明志科技上半年的净利润也同比增长了49%

金太阳股价情况

而在这之前,荣耀发布的Magic V2折叠屏手机铰链采用钛合金3D打印工艺,算是3D打印在手机上的首次规模化应用。如今苹果再次使用3D打印,也是将其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

据笔者粗略统计,虽然国内3D打印概念的上市公司就有50多家,关于它的新闻也层出不穷,但客观来看,3D技术仍未实现大规模应用,营销噱头或许大于实际效用。今天,笔者就带你走进3D打印的世界,看看它未来如何才能成长为千亿级的赛道。

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3D打印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3D打印的应用场景也在逐步打开。从其市场规模看,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增速放缓外,近十年的市场增速都在15%以上。

3D打印市场规模情况

相较于传统精密加工,3D打印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它在市场中能分得一杯羹的主要原因。比如能够快速成形复杂零件、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超过95%)等等。

从3D打印的需求端来看,从产品大类看,工业级3D产品市场远大于消费级产品。因为航空航天的玩家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对复杂精密、大型构件制造的要求高,所以成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比如普惠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航空发动机整流叶片,实现了50%的减重并缩短了制造周期。

3D打印应用场景

但所谓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具备这么有竞争优势的技术,我国3D打印行业渗透率却还不到0.1%

二、等待拐点,真的这么难吗?

当我们走进任何一家传统企业,你会发现大家都是通过生产线批量生产单一产品,形成规模经济,但3D打印主要是依靠同一台设备生产多样化的产品,玩家们也是通过增加产品种类降低单位成本,这可以说是两者本质上区别

而3D打印没有开启1-100的成长阶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材料受限。如果我们把其产业链拆开,你会发现上游主要是各种金属粉末塑料陶瓷材料等,上游也是国内玩家最需要去追赶并且超越的领域。

3D打印产业链

就以金属粉末为例,无论是从粉末的质量还是产能上考虑,主要的玩家还是瑞典Sandvik、美国Carpener等。虽然国内玩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于高度依赖上游粉末质量的3D打印行业,金属粉末绝对是一个高壁垒的领域。

而高质量的金属粉末通常制备成本很高,性能达标的成品金属粉末价格一般是其所使用原材料的至少10倍以上,国内大部分金属粉末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主要玩家产品情况

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无论是3D打印的金属粉末,还是核心硬件(如激光器产品)的价格,近些年都呈现下降趋势的。举个栗子,铂力特(688333)自制金属3D打印粉末平均售价由2020年的144万元/吨下降至2022年的78万元/吨,降幅达46%。但即便如此,为了让3D打印能够实现1-100的梦想,可以肯定的是,上游原材料的成本还应该有下降的空间。

各功率光纤激光器价格逐年下降

而对于3D打印技术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从小众技术到大众应用。就比如3D打印产品的表面精度会存在不足的现象,只能通过后续工艺,继续打磨,或者进行化学抛光,这样也无形中增加了制造成本。另外,据笔者了解,不少3D打印零件的力学性能也没有传统制造的产品优异。

而且3D打印主要是针对个性化和复杂设计领域,这就意味着产品的设计周期更长、设计费用更高。但是近期AIGC的出现,是否能和3D打印碰撞出产业化的火花,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所以,当我们揭开3D打印表面光鲜的外壳,玩家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实现产业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办法。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