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套路你怎么搞运营

没点套路你怎么搞运营
2018年11月07日 13:36 干货日记

最近几乎没更新公众号了,一直被催更,实在不好意思再拖了,所以决定以后一周最少保持2篇的更新量。

大家知道搞自媒体的,不更新了只有2个原因:第一个是懒,第二个就是换了一种输出方式,而师爷是二者兼有,懒得打那么多字,但是会在自己几个新媒体群里分享一些近期的所感所悟。

(一)

牙口好

吃嘛嘛香

由于之前分享了比较多的运营套路,一直有朋友让我推荐运营的好书,甚至让我开门运营课,关于运营的书,其实我还是推荐看黄有璨写的《运营之光》。

而关于开课我自己也是管中窥豹,未成体系,所以不如先通过公号写出来,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最近我都在啃“书”,为啥用啃这个词呢,因为我读的都是那种大部头的经典理论书籍,但是啃得津津有味。

啃过骨头的人都知道,骨髓和脆骨都是非常美味,但首先你牙口要好,还不能怕麻烦。

作运营其实也是一样的,首先是看清楚后,知道从哪下口,其次要学会运用工具和资源(这是你的牙口),另外绝对不能怕麻烦,要把工作作细了。

(二)

由点及面

反观本质

说起运营2个字,很多人是搞不清楚的,就好像到目前为止依然有人把营销理解为单纯的销售。

其实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早就在他的大部头著作《营销管理》中说的很清楚的,

那么运营呢,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对于创造价值这个过程的管控,所以就会延伸出很多的维度,比如新媒体运营、产品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但其实这些维度都是相融的。

活动运营和用户运营都属于产品的一部分,新媒体本身的内容也是产品(信息产品),区别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既然内容、活动以及用户,最终都是汇集到产品和价值创造上,那便可以得出运营人具备产品思维才是关键。

(三)

产品5维

视角多维

最近在听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开头部分就罗列了5个维度:

自我,说的是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也就是你的喜好和价值观,决定了你愿意接纳什么产品,愿意在朋友圈晒出什么,以此代表和证明自己。

能力,这里特指运用能力,仅仅知道不能算能力,而能力也是有范围的,梁宁是用“能力圈”来表达,而圈就是代表了边界,比如你英语读写能力很强,但是口语能力却不行。

资源,包括了你的财富积累,人脉多寡,以及精力和思维力,比如你要搞裂变活动,但是你起始粉丝不足,也没有相关意见领袖资源,那不用说,学再牛的裂变课程和有再好的策略也是白搭(积累和置换才是你要做的)。

角色,指的是你的日常沟通都是预先设定的,比如新媒体人每天混的都是差不多的群,聊的也就是10W+和加粉、增长、裂变,你很难跳出这个设定。

而梁宁说这样的设定其实是局限性很大的,让你与客户或者同行无法达成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的。

关于这点我是早就给破了,自己喜好喝茶和文玩,所以我甚至经常带着客户去茶馆,或者逛花鸟市场。

感知,就是一个产品出来后给人的直观感受,或者说大家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听完微课或许有所感触,但依然无法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就是“知识”只完成了知(知道)的部分,没有达到识(识别),更没办法运用。

梁宁分享的,其实就是产品视角的框架和维度,当然绝对不局限于产品,包括个人品牌打造以及运营工作都及其有用。

无法理解,这和微课的特性有关,因为课程被压缩,最多讲讲框架,无法做更多的延伸。

培训培训还是要培养训练,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学习学习还是要事上练,最终才能内化。

(四)

三大能力

运营无忧

说到底,运营本质还是人和时间的问题,你只要不断完善自己,给自己一点时间,在三大能力上去强化提升,运营什么项目,基本都不会太吃力。

认知能力是好与坏,是对行业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对自己的理解。

解题能力是对与错,是基于理解,先做后想,边做边想,测试的多了,收获的经历多了,以后碰到类似问题,就形成了下意识的反应能力。

想象力是小与大·简与繁,可以用2个词来解释,预见和跨界,预见好理解就是能看到多远,跨界就像服装穿搭,会搭配的人不需要太多服装,总能搭配出自己的风格和调性。

樊登在知识付费领域,切了要给小口子,把一个读书会都做到年盈收4个亿,不过解读的的确好,我听别的人讲书听完记不住,而听完樊登的讲读可以吃透和尝试落地运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