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富士康回流河南!

重磅利好,富士康回流河南!
2024年07月26日 09:41 米宅官微

富士康到底撤不撤离郑州,成了全国人民,不,海内外人民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除了咱们部分本地人看不上富士康,像诸如印度、越南、印尼这种近几年快被讴歌成人类崛起之光的国家都在争抢富士康。

于是,富士康留在河南,河南不行,只能做低端产业;富士康撤离河南,河南不行,失去了经济支柱。

我隐隐感觉到,舆论场上通过一遍遍炒作富士康事件,进一步贬低河南,似乎成了政治正确。

放下情绪与偏见,一切都基于基本事实,我们盘一下舆论汹汹之下的富士康以及迫于求变的河南。

1

就在周一,富士康和河南省政府签了一份战略协议。

核心思想就是一件事,河南省将大力支持富士康在郑州设立新的事业总部。

所谓新事业总部,主要就是造车、造机器人,等于是富士康版本的新质生产力。

根据协议,具体落地项目有三项:

1.将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建筑面积约700公亩,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2.富士康将在航空港区重点布局电动车试制中心;3.将在航空港区布局固态电池等项目。

至此,郑州富士康进入2.0时代。

大家都知道富士康是全球最顶级的手机代工厂,巅峰时候几乎能够拿到苹果手机的全部订单,那也是郑州富士康最鼎盛的时候。

但是随着时间的演进,苹果开始变心了。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的王者,苹果自然不会把所有的身家都押注在富士康一家工厂上。出于风险考虑也出于成本考虑,苹果开始引入其他组装厂做鲶鱼,将产业链多元化。

时间一长,富士康在苹果制造版图里的份额越来越低,不仅要和台湾的兄弟厂商抢订单还要和大陆的立讯、比亚迪,乃至印度的塔塔抢订单。这就导致富士康的隐忧也越来越重。

于是乎,郭台铭就狠下心来搞更具价值和成长空间的产业,造车。

富士康造车的模式和造手机差不多,无意去做自己的明星品牌,还是通过自身的制造整合能力和规模效应,来代工其他汽车品牌的造车软硬件业务,尤其瞄准老朋友,苹果。

但没成想,苹果中途半路跳票放弃造车了。

就在所有人都质疑富士康玩票的时候,富士康依旧在通过全球范围内重金投资收购来证明自己的造车决心。

大概在一年前,富士康官宣新事业总部落地郑州,当时的定位比较宏大,“全球创新和产业布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标杆,“试图再造一个郑州”。

但大象转身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直到这次河南和富士康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些富士康造车的眉目。

富士康对郑州基地寄予厚望,“打造向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提供制造服务的展示平台和整车领域的世界级灯塔工厂”。

根据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年初的路线图,今年年底将做好富士康自主设计的车型Model B量产的准备,也有最新传言是其他台湾车型。

总之时间紧迫,目前能扛起大旗的就是郑州基地。

虽然造车和造手机千差万别,但不能否认富士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显著优势以及这么多年买买买积累的技术资源。

一旦造车业务实质落地,那么郑州航空港将成为比亚迪+富士康双轮驱动的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高地。

2

如果说造车是富士康和河南进行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那么手机制造依然是富士康和河南电子信息产业的基本盘。

这几年最常听见的声音就是,富士康不是搬去印度了吗?富士康不是搬去越南了吗?

两种声音都没错,但都不全对。

当下亚洲国家各个都在锚定苹果,泰国目标是成为MacBook的主要生产地,越南以生产耳机、平板等产品为主,而印度则致力于吃掉苹果手机50%的组装业务。

现状是,苹果手机在印度的产能已经从一无所有升到了总占比的14%。

如何实现的呢?就是通过将果链上的富士康、和硕这种组装工厂带到印度。在印度苹果手机组装份额的大盘里,富士康所占比重大概在67%左右。

这还不算完,苹果和印度还有更远大的野心,预计到 2025年,苹果可能会将25%的手机产能转移到印度。有了苹果这根指挥棒,富士康就不断追加在印度的投资。

所以与其说是富士康撤离大陆,不如说是背后的真正大佬苹果在撤离大陆。

然而,就在苹果野心勃勃的寻找中国替代的时候,插曲还是发生了。

就在最近,苹果产能开始重新回流中国,曾经被印度寄予厚望的iPhone 16系列依旧主要在中国大陆组装。

除此之外,今年苹果公布的供应商名单中,又有10家中国大陆企业加入苹果供应链。

为什么撤离中国的浪潮会突然翻转?

主要有两点:一是印度制造的比较优势没有这么突出;二是苹果意识到此前制定的产能转移计划太过于冒进,有可能激怒中国,毕竟中国不只是生产基地也是消费市场。

这种情况下,以郑州富士康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机器开始显示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大家很容易对河南制造妄自菲薄,但和印度、越南这种新兴国家制造业相比,河南远没有这么差劲。

就像苹果的一些印度业务的管理者就直言不讳,同中国相比,印度除了劳动力便宜,其他的一切生产成本都很昂贵。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产业转移是那种一键就可以复制粘贴完成的事情,事实上想要承接制造这种泼天富贵绝非易事。

比如当年郑州为了迎接富士康拿出的诚意已经老生常谈了,土地、税收、基建乃至主动组成工作专班协助富士康招募工人,甚至将招工指标纳入工作考核。

这种事情在印度万万不能实现。

印度就像是一个是几十个国家组成的联邦,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利益远在国家利益之上,所以新闻里常见印度地方政府对外资巧取豪夺的事情,以至于被西方描述为“税收恐怖主义”。

营商大环境如此恶劣,你又如何指望当地管理者去高效率、低姿态倾听外企的需求。

所以我们老是看到富士康宣布在印度加大投资了,国内媒体一番炒作之后,又变成富士康宣布取消投资划了。

另外,印度的工人和我国工人的专业程度也不能相提并论,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暂且不论,单说一些文化禁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就很让苹果管理者头疼。

比如我前段时间就看到有外媒报道,印度女工因为月圆之夜拒绝上夜班的状况,理由是犯了宗教禁忌。

种种因素加成,这就导致印度工厂iPhone代工的良率很一般,并且卫生问题也没解决,比如前段时间的新品上检测出大肠杆菌超标,这都让果粉感受了一把来自印度的暖意。

虽然大家都在吐槽富士康血汗工厂,吐槽河南是凭借廉价人力资源吸引了富士康,这实际上完全低估了河南在支持富士康方面付出的沉没成本,低估了河南以及整个中国制造业链条的能力。

但这些不起眼的能力,眼下的印度恰恰难以匹敌。

3

回到富士康新总部落地郑州这件事。

很多网友第一时间反馈,为啥不扶持胖东来这种自己的企业,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这一点倒挺让人意外。

我想说的是,富士康和胖东来,虽然都是三个字,但是产业结构中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力方向。

胖东来当然不错,全国商超服务业的翘楚,更大的作用是通过丰富的供应链供给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这一点就像是一位善解人意的知心大姐。

富士康就不一样了,典型的钢铁直男,外表形象不是很讨喜,但对河南最宝贵的意义在于数以十万计的就业,是占据半壁江山的外贸数据,是实打实的GDP贡献。

这两者,没有任何根本性冲突,我河南全都要不行吗?

我国本质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制造工厂,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就在于产业升级,河南也不例外,而当下经济的阵痛恰恰就是产业升级的空档。

所以我们能很明显感受到河南这种农业大省在这轮经济转型中的吃力。

就拿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说,河南GDP同比增长4.9%,不仅未能跑赢全国大盘,并且增量非常有限,在中部其他兄弟省份高歌猛进面前显得非常失落。

经济增长的乏力,和一些省内朋友看不上富士康的高涨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从上半年经济细分数据来看,拖了经济增长后腿的还是出口。

不但没有增长,还同比下降13.8%,而过去这么多年支撑河南出口的一大支柱就是手机。

而上半年的河南手机出口只有565亿元,同比下降49.1%,下滑速度非常猛烈。

这背后既有此前苹果产业链撤离的影响,也有全球手机消费需求整体低迷的影响。

所以当下河南的形势比较急迫,传统外需不振,内部孵化产业无力挑起大局,就需要寻找新的发力点。

而河南拿出的应对之策之一就是重点发力新能源汽车,比如不惜一切代价引入比亚迪。趁着我国电动车出海的浪潮,这一方向正好也是上半年出口数据增长比较亮眼的部分。

这样一来,河南对于一直处在撤离风波中的富士康,策略几乎就是明牌了。

传统的手机制造是基本盘,需要继续巩固;新能源汽车是产业升级,需要继续加码。

咱们河南是经济大省从不是经济强省,是外资洼地从来都不是投资高地,在招商引资这条大道上有比其他省份更棘手的艰难处境。

说起来有些扎心,凭什么人家外企名企要选择河南?

还好十三年前,河南从一众竞争对手中杀出重围,迎来了富士康落地,从而赶上了电子信息产业腾飞的浪潮,没有继续在传统产业的羁绊下继续下坠。

十三年后,河南和富士康又一起走上了一条新的征途。

我们不去夸大一个企业之于一个省份命运改写的魔力,但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是河南迫于求变的自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