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蚂蚁”找寻着旧衣物堆里的市场。平台预约,上门回收,一年的量超过了3万吨,但“飞蚂蚁”依然生存不易。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实施,旧衣物回收的前景迎来光明。“飞蚂蚁”或将飞得更远。
“你好,我是飞蚂蚁的,马上就到您家了。”6月3日下午,快递小哥胡学君来到位于丁香路910弄的联洋年华园,前往10号楼11层收旧衣服。
“飞蚂蚁”是一家公司,创立4年多时间,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线上旧衣物回收及综合处理平台,目前已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2018年的业务量达到了3万吨。
旧衣物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然而,中国循环经济学会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约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再利用率不到1%。
今年7月1日就要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让“飞蚂蚁”创始人、“90后”马云看到了旧衣物再利用率提升的可能。“有了法规,环保回收更容易开展。”他说。
一年回收3万吨
我国每年有约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再利用率不到1%。许多旧衣物的最终“命运”,往往是被作为垃圾,或遭焚烧、或遭填埋。
在小区大门口停好电动车,胡学君比对着手机里的信息,找到了10号楼。门禁对讲系统接通后,他开始自报家门:“你好,我是飞蚂蚁的,你在网上下了单,我现在来拿旧衣服了。”
下单的是1102号业主徐女士。换季清理衣服,她理出了不少自己和女儿不会再穿的旧衣服,打算处理掉,于是在“飞蚂蚁”的微信平台上下了单。
旧衣物,是我国倡导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再生资源。然而,中国循环经济学会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约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再利用率不到1%。许多旧衣物的最终“命运”,往往是被作为垃圾,或遭焚烧、或遭填埋。
“旧衣物是可再生资源,应该价值最大化。”马云说。2014年夏天,即将大学毕业的他看到了这样一幕:不少毕业生把不想带走的旧衣物,随意地丢弃在了垃圾桶,堆了一大堆。
“是不是有专业的机构回收处理这些旧衣物?”马云带着这个思考,搜寻了一番,却没有找到答案。偶然间,他在一个社区中发现了旧衣物回收箱,通过调研其回收的旧衣物去处,发现旧衣物的回收处理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不仅每年毕业季的大学生,还有普通居民家庭都会淘汰大量的旧衣物,但绝大部分没有有效回收利用,不像旧书籍、饮料瓶一样形成相对完善的回收及再利用体系。”马云告诉记者。
毕业后进入一家互联网工作的马云,脑海里一直想着“旧衣物”这个问题。没多久,他辞去工作,找了3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创业,注册成立了“飞蚂蚁”,从事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
创业初期充斥着艰辛。如何收衣服、如何运输、如何存储等等,都需要摸索。通过前期各种回收模式的探索,“飞蚂蚁”在遭遇各种挫折,甚至是资金链彻底断裂、团队无奈解散等问题后,慢慢沉淀了下来。
2016年初,一年的探索后,“飞蚂蚁”的运营模式基本稳定了下来——客户在微信平台上预约,“飞蚂蚁”安排快递公司上门收件,交易完成后,平台会给这些用户兑换积分,用于选购已上线的产品。
发展至今,“飞蚂蚁”的业务已经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平台注册用户达到了200多万人,业务量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飞蚂蚁”回收的旧衣物达到了3万吨。
痛点在于如何处理
“事实上,居民的痛点在于如何处理旧衣物,而不是如何捐出旧衣物。从环保再生这一角度来说,利用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比纯公益性质更能够持久。”
自从知道了“飞蚂蚁”之后,徐女士已经多次用它处理换季的旧衣物。用她的话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
只需事先整理好准备处理的旧衣物,在“飞蚂蚁”微信公号上预约,且衣物总重不低于5公斤,就可以享受免费上门收件的服务。
这样的模式看似简单,其实解决了旧衣服回收再利用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打通回收渠道。
在“飞蚂蚁”之前,旧衣物回收也有一些渠道,然而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并不怎么通畅。
例如,社区里的旧衣物回收箱,有人嫌拎着大包旧衣物过去“太麻烦”,有人则因为质疑旧衣物的去向而打消了投放的念头。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后,也有专门的蓝色可回收物桶,但不少居民觉得,“蓝桶”里的可回收物最终还可能被当成干垃圾运走,没有进入循环利用。也有一些居民觉得,旧衣服价值高,扔“蓝桶”里“自己没一点好处”,有点可惜。
至于捐赠旧衣物,据了解,基于后续的仓储、清洗、消毒、物流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公益组织已不再接受旧衣物捐赠。而要让捐赠者承担这些任务,也不现实。
徐女士告诉记者,小区有不少热心环保和公益的业主,曾经也参与过不少为偏远地区或贫困山区捐衣服的活动,甚至考虑过成立公益组织,但纯粹的公益“太耗精力和成本”。
马云的想法一样。“事实上,居民的痛点在于如何处理旧衣物,而不是如何捐出旧衣物。从环保再生这一角度来说,利用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比纯公益性质更能够持久。”
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操作方式,飞蚂蚁将回收的旧衣物进行分类处理,一部分好的夏装出口到非洲一些贫困的国家,一部分在国内做环保再生处理,制成一些保温材料、隔音材料、再纺纱等等,另一部分捐赠到有需要的贫困山区。
“这样一来,经济价值确保企业持续运作,同时环保价值和公益价值也能够体现。”马云说。
为了更加公开透明,“飞蚂蚁”将捐赠部分业务公布在平台上,让捐赠者可以实时看到供需对接的每一个环节,甚至知道自己的衣服穿在了谁的身上。
“虽然是旧衣物,但对于曾经的拥有者来说,可能也是有点特殊意义的。”马云说,“或者说,这样的公开透明,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衣服的确是在其他人身上再次发挥了作用,而不是被打着公益的幌子给卖掉了。”
此外,“飞蚂蚁”还创立了自己的环保再生品牌“焕+”,通过环保再生布料与设计师的巧妙创想,将旧衣物以新的形式赋能重生,制成一些环保布袋、环保材料工艺品等。
“更强有力的背书”
“可回收物是垃圾分类的重要一部分,有了法规以后,旧衣物被当做垃圾丢掉的概率将大幅缩小,自然意味着环保回收更加容易推进。”
业内专家曾经有过测算,每吨旧衣服回收利用后,可产生0.99吨非织造布或0.99吨分色棉纱,等于节约了1.1吨纺织原料或0.8吨棉花,同时还节约了生产同等非织造布35%的能源,节约生产同等棉纱20%的能源。
换句话说,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补充纺织行业的原料供给,还可以节约用地、减少环境污染。
从各个角度而言,旧衣物环保回收都是一项需要全社会一起推动的事业。马云告诉记者,“飞蚂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和阿里巴巴闲鱼、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这些线上平台进行理念的倡导和旧衣物预约回收。
用他的话来说,“大平台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无疑更大。”
而今年7月1日即将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让马云意识到,旧衣物环保回收事业发展将拥有“更强有力的背书”。
“可回收物是垃圾分类的重要一部分,有了法规以后,旧衣物被当做垃圾丢掉的概率将大幅缩小,自然意味着环保回收更加容易推进。”他说。
还有另一个好消息。考虑到废旧衣物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窘境,今年5月,《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2019版)》发布,将织物类中的衣物(外穿)、裤子(外穿)、床上用品(床单、枕头)、鞋、毛绒玩具(布偶)等列为低价值可回收物,即生活中具有一定循环利用价值,但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有效回收处理,需要经过规模化回收和集中处理才能够重新获得循环使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
指导目录提出,上海各区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资金补贴,让它们从干垃圾桶重回可回收物桶。
憧憬未来的同时,马云告诉记者,要维持公司的发展,仍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物流的成本。
上门收旧衣物,相当于一种逆向物流,与大多数快递公司上门派件的正向物流不同,这导致“飞蚂蚁”在与不少物流公司合作时,都会遭遇各种尴尬。目前,“飞蚂蚁”在上海尝试设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来应对这个问题。
胡学君就属于“飞蚂蚁”自己的物流公司。虽然才加入不久,但他已经习惯了“逆向”的模式,并学会了如何打包。“如果客户有需求,我们可以在上门的时候帮助打包,并进行简单的分类。”他说。
在徐女士家收到的旧衣物是打包好的,这让胡学君省了不少力。回到电动车边上,他将包裹塞进了车后部的框内,准备赶往下一家收旧衣物。
“业务量在不断增加,现在每天基本要收30个单子。估计7月1号以后,每天的单数还可能增加。”胡学君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