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庭医生模式来了,平安距离联合健康又近了一步

中国的家庭医生模式来了,平安距离联合健康又近了一步
2024年06月17日 16:23 用户5617041192

说起联合健康,很多人会想到股价10年10倍的增长神话。如今,联合健康的市值已超过2万亿人民币。

这背后离不开其健康服务业务的发展。过去十年,联合健康的Optum业务(健康服务业务)的复合年增长率接近20%,到去年年底,健康服务业务已经占据联合健康整体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国内,也有一家公司,正在对标联合健康的发展路径,那就是中国平安。

过去几年,平安持续布局医疗养老板块,在2023年财报里,“医疗养老”更是成为与综合金融并列的核心战略。在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最终设想里,平安将成为用户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

如今,平安距离这一目标更近一步。6月17日,中国平安正式升级家庭医生医健服务品牌“平安家医”,并发布“11312”一站式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这标志着,“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 管理式医疗双核心枢纽的正式成型,医疗养老与保险业务的协同将进一步加速。

至此,平安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所描绘的中国版联合健康的轮廓正在变得更加清晰。

01锚定家庭医生蓝海

家庭医生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家庭医生”概念才引入中国。目前,在国内“家庭医生”仍然是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平安健康此次推出“平安家医”,不仅是其基于医疗养老战略的一次高举高打,也让长期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家庭医生模式呼之欲出。

平安之所以锚定家庭医生这一赛道,恰恰是出于其对中国医疗产业发展的深度洞察。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百姓健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国内的医疗资源相对稀缺,且分布不均。两者叠加之下,用户对便捷性高、可持续的医疗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根据市场调研,80%的用户希望获得1个家庭专属全科医生。

近年来,国家持也在续出台政策,加大对家庭医生体系的建设力度。2022年国家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发展思路:

重点是要通过扩充家庭医生队伍,增加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涵,在保证有效履约基础上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广大群众受益。指导意见提出在现有服务水平并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每年提高签约服务覆盖率1—3个百分点,到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

除了市场的客观需求和国家政策催化外,发展家庭医生也很大程度上出于平安的战略考量。

作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旗舰,平安健康一直践行管理式医疗模式。管理式医疗的本质是,对用户进行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帮助用户尽量少生病,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进而控制整体的医疗支出、降低保费。

按照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的话来说。平安家医作为医疗健康服务的核心枢纽,它兼具医生、健康导航员、客户经理三重角色,依托专业的家医团队、智能化的健康档案、系统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多项稀缺的医疗资源,可在诊前、诊中、诊后病程各环节发挥主动管理能力,为用户提供“到线、到店、到家”的“三到”服务。也就是说,家庭医生一方面链接着金融端、企业端、个人端三大支付方,另一方面又整合家医、专医、名医、就医等服务资源,是整个链条运转的核心驱动。

随着 “平安家医”的升级,平安健康的管理式医疗已经形成了以“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为双核心枢纽,客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长期来看,这也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显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02聚焦行业痛点,平安医家的三个升级

在升级“平安家医”的同时,平安健康还发布“11312”一站式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据介绍,“11312“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即1个专业的、拥有北大医疗国际医院和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双重认证的家庭医生团队;1个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指导、澳大利亚医学会RACGP认证的5A标准服务路径;3套针对亚健康人群、慢病人群、疾病人群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以及提供12项稀缺医疗资源。

作为一个新兴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的服务升级并不容易。而平安的优势在于,其长期深耕医疗领域,能够充分理解行业的痛点,并在产品服务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

比如,由于家庭医生在国内普及程度不高,很多人面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对服务的专业性产生担忧。针对这一痛点,平安健康在服务的专业性上花了很多功夫。

从医生选择上,平安家医均为副主任以上的医师,且来自三甲医院,平均有20年从业经历。不仅如此,医生队伍还拥有四大权威资质及服务认证。

在资质认证上,平安家医的队伍通过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医生资质认证、世界家庭医生组织人才培训认证,这意味着平安家医的培训体系受到了全球最权威、规模最大的全科/ 家庭医师的学术组织的认可。

在服务认证方面,平安家医的队伍通过了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认证和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学会RACGP认证。RACGP是世界一流、澳大利亚最大的全科医生组织,能够拿下RACGP认证,说明家庭医生远程服务管理受到了RACGP认可。

除了专业性外,便携性也是医疗服务经常面临的一大考验。能不能整合足够多医疗资源,提供便携的医疗服务体验也是衡量家庭医生体系好坏的重要标准。

在这方面,平安家医凭借庞大的医疗资源网络和行业领先的医疗科技能力,构建了一套高效、便携的服务体系。

以问诊环节为例,用户可随时随地7*24小时在线问诊,平均接通率缩短至30S内,271座城市实现1小时送药,超300种常用药品买贵就赔。

这背后得益于平安健康庞大的医疗健康网络。目前,平安健康已经实现全国百强医院100%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1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7%。

与此同时,平安健康也将行业领先的医疗科技注入到平安家医的服务体系内。平安健康全面升级了"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该智能工作台不仅可辅助家医快速生成就医宝典,还可以帮助用户生成形成5大类约10,000项数据维度的健康档案书架,提供个性化医健管理服务。

有了专业性和便捷性还不够,看病本身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举个例子,在大城市,挂不到号的事情屡见不鲜,异地就医也往往会出现无人陪护的尴尬境地。

为了彻底解决用户医疗服务的痛点,平安家医在服务的全面性上也做了升级。据介绍,平安家医的服务涵盖买药、挂号、陪诊、就医、用药、康复整个医疗服务流程。比如在挂号环节,平安家医家医帮用户约好医院和科室,并为用户提供就诊卡,让线下看病的效率大大提升。

总的来说,通过针对医疗服务专业性、便携性和全面性的升级,平安家医不仅彻底打消了用户在医疗服务上的种种顾虑,也让整个服务体验变得更加舒适和安心。长期来看,这些针对行业痛点的升级,将有利于推动平安家医的落地与渗透。

03平安正在向联合健康靠拢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说过,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但如今,当我们去试图理解中国平安的价值,医疗养老领域的布局和业务表现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现在时。在平安2023年财报里,“医疗养老”已经成为与综合金融并列的核心战略。

说起平安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很难不让人想到联合健康。过去几十年间,联合健康的业绩持续增长,背后得益于其特殊的模式:通过保险与医疗服务融合,保险业务为医疗服务导流,医疗服务参与到用户的健康管理中,帮助保险业务控费,形成良性闭环。

平安人寿的相关负责人就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2023年,平安人寿的客户中,使用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客户数突破了2000万人,以重疾保障为例,2023年重疾理赔金额达到了221亿元,同时使用重疾专案的客户提升超过了2倍。2023年,平安人寿的客户累计使用医疗健康服务超过8千万次,客户的忠诚度进一步提升,使用使用客户的保费继续率较不使用的客户提升了1个百分点,2023年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客户的加保率比不使用服务的客户提升了3.9倍。

对平安的保险业务而言,这是业务模式的改变,从传统低频的保单服务转变为更高频和主动的健康服务,这既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了销售队伍的高质量转型。

根据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此前的设想,平安要成为用户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后两者高度统一,都归于医疗养老业务。

如今,这样的设想正在一步步变成了现实。除了升级家庭医生外,养老管家则是平安健康在居家养老领域的又一创新举措。通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的三位一体服务,平安管家为居家老人提供了好医、好住、好玩三大场景下的全方位服务。

其中,在“医、住、乐、护”四大方面,中国平安更是联合行业专家和头部企业,共同制定服务标准,共建和升级产品体系,以解决养老服务领域缺少标准、缺少品质、品质参差不齐的痛点。

至此,平安在医疗养老领域已经形成了以“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为双核心枢纽,通过多场景、全流程的覆盖,将保险与居家养老紧密结合,实现双向赋能。也就是说,对于平安来说,医疗养老已经不再是未来时,而是到了实实在在发挥作用的时候。

一方面,医疗养老业务作为平安的差异化优势,正在与金融业务紧密合作,成为代理人服务客户的重要抓手,共同服务于庞大的个人用户市场和企业客户资源。

另一方面,平安也正在持续创新,打造出多场景、多形态的医疗养老服务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更在获客、留存以及客单规模提升等方面为主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主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看,医疗养老与保险业务协同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强。根据中国平安联席CEO(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介绍,公司关注到当前保险的功能开始逐步发生变化,从以前传统的单一金融功能,诸如财富管理、财富保值增值、健康保障等功能,慢慢开始变成“保险+”服务,客户对于医疗、健康服务、养老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医疗健康养老跟保险行业的结合程度亦会越来越紧密。

体现在数据层面,截至2024年3月末,在平安近2.34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5.76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

过去,很多人说中国联合健康的路不好走,人们评价医疗业务时也常说,这是一门很「重」的生意,难做、不性感,但有一条物理常识却总被人忽视: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至少从目前的进程看,市场或许可以对这场宏大改革抱以更多期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