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又一个山寨假货聚集地?

闲鱼:又一个山寨假货聚集地?
2018年08月10日 11:13 财经女探长

文/ 冯羽

最近,某多多的侵权假冒商品问题成为众矢之的,实际上,在其他一些电商平台上,类似问题并不少见。

“尾单”“专柜同款”“带原标牌”“版型保正”“做工精细”……在一些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上,笔者调查发现,有不少卖家不仅没在卖二手闲置物品,反而公然销售高仿、山寨商品。

这些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仿冒商品,价格最低不到正品的十分之一,吸引了大量买家的关注和交易。

二手闲置交易平台本是个人用户转卖二手物品、降低存量物品闲置率的重要场所,无论是日常用品、数码产品,还是服饰美妆品,只要谈拢价格,都会是一笔令双方满意的好买卖。

但随着二手电商的兴起,B2C(商家对个人买家)电商平台的监管趋严,C2C模式(个人卖家对个人卖家)的二手交易平台俨然成了侵权假冒商品新的集散地。

高仿云集

二手手机、游戏交易、母婴玩具、服饰鞋包、美妆捡漏……笔者打开一款名为“闲鱼”的二手闲置交易APP后看到,首页设置了若干不同的二手商品频道。

在这里,用户可以搜索、发布信息,寻找合乎心意的二手商品,或者通过淘宝平台“一键转卖”,直接处理掉失宠的二手货,操作流程相当简单。

不过,比起应用程序的简单操作,二手平台交易背后的水可要深得多。

笔者在运动频道内随意翻看,找到一位用户名为“婷姐”的卖家,资料显示她身居广州,个人主页的相册里,基本都是各大知名运动品牌的产品照片。

进入其中某品牌贝壳头板鞋商品页面后,笔者发现,这款产品宣称“头层牛皮专柜品质”“高品质低价格”,下附多张实拍高清产品图。

不可思议的是,这款运动的价格仅售39.99元,而笔者在品牌官方网站查询,这款产品的官方售价为799元,相差巨大。

在和“婷姐”沟通中,对方直接承认商品为全新高仿品,她并非个人卖家,而是直接从厂家拿货。

在美妆商品中,笔者也发现了类似情况。卖家A主要售卖品牌美妆产品,在售的某明星品牌粉底液,号称全新未开封,标示价格仅58元,而这款粉底液在中国官网的售价为600元。

当笔者询问是否为正品时,卖家表示商品为“尾单”,即达不到专柜要求的货品,“不算正品”,同样是从国内厂家拿货。而在业界,“尾单”更多时候指次品或仿品。

笔者随后又找到另外一位同款产品卖家B,他直言自家商品就是高仿,并暗示笔者“正品价格大家心里都清楚”。

即便这些高仿售价和正品相差数十倍,仍有用户在商品下方留言询问是否为真货。而且这类高仿品交易量并不少。“婷姐”的主页信息显示,她来闲鱼38天,共卖出过1289件宝贝。

除了高仿,笔者还找到不少“踩法律红线”的商品和服务。

笔者以“按摩”“spa”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居然发现“寻找援助女”“U盘128G你懂得”等涉嫌淫秽色情服务和资源交易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页面有不少都充斥衣着暴露美女图片,且不少卖家在交流时,都建议笔者脱离平台,利用微信沟通,这样就能避开平台的一些监管规则。

平台监管问题

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出现侵权假冒商品问题,和其商业模式本身脱不了干系。

据笔者了解,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主要分为两种,C2B2C与C2C,前者是二手商家从个人手中收购二手物品,再转卖给其他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

后者以闲鱼、转转等为代表,撮合买卖双方,让个人买家和个人卖家直接对接,双方协商价格后完成交易,实现闲置物品的再次流通。

C2B2C与链家等房产中介类似,因为有工商登记注册的商家当中介,所以安全性和规范性相对更高,受到的规则约束也相对更高,交易流程也会复杂一些。

C2C的交易过程完全交给个人卖家和个人买家,这类交易便捷灵活,门槛低,操作简单。但同时,因为准入门槛低,也不可避免存在难以控制的风险,即卖家的货品来源、质量、售后服务等,相对更缺乏保障。

比如在闲鱼上,笔者发现,普通用户只需通过实名认证(个人身份认证),无需缴纳保证金,无需提供企业相关的营业资质,甚至不用开设店铺,就能发布商品,上架商品也无前期审核过程。

在后期维权阶段,按照规定,用户发现买到假货,可以在后台举报。笔者举报了前述贩卖仿冒运动鞋的卖家,并就平台审核标准、卖家售假处理办法等问题咨询闲鱼的消费者热线,不过截至发稿,还未得到进一步回复。

而如果买家需要维权,大多数二手交易平台要求买家提供真假对比图以及品牌方出具的假货凭证等,这无疑提高了买家的维权成本,再加上购买的商品价格低,真正愿意花时间精力维权的买家并不多。

而从卖家的角度看,这些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上也不乏心存恶意、薅平台羊毛的买家。

据一些卖家透露,常见的骗局是,买家收到货后,以产品存在瑕疵等理由要求部分退款或者是退款退货,不少卖家图省事退款了事。

但也有卖家表示,退回的商品被买家替换了零部件,尤其以电子数码类产品为甚,卖家往往因为无法举证,最后落得哑巴吃黄连的下场。

行业监管之困

要在二手交易需求和监管之间找到平衡点,显然不是平台方一家的事,而是一个行业难题。

二手物品交易纠纷繁多,不仅因为闲置商品通常无法提供购买渠道凭证,更因为缺乏鉴定环节,无法对产品保质保量。

一位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介绍,平台上的山寨产品若使用了知名品牌商标,已经侵犯了品牌的商标权;如果没有用商标,而是仿造正品外观设计,则是侵犯了产品的专利权。

另外,买卖双方如果避开闲鱼等平台,用其他平台和工具来交易、支付,这就涉及到跨平台的信息流、资金流、交易商流等,这也是闲鱼等平台的监管辐射不到的区域。

除了这些共同难题,出于对商业利益以及扩大用户群体的考虑,平台也有“苦衷”。

一位电商从业人员分析,如果提高对个人卖家的资质要求,二手电商平台操作方便、流程简单的优势将被弱化。同时,在企业早期扩张阶段,很可能会将大批潜在用户隔绝在外。

而如果责成平台解决交易中的风险和规范问题,并加码检测、认证、调解等环节,则会大幅提高人力和运营成本,损害企业的商业利益。

不过逐利并非企业逃避责任的理由。今年年中,《电子商务法(草案)》三审稿(下称“三审稿”)公布,对监管范围、平台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补充。

三审稿新增的“打假”条款明确提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如果知假售假,明知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有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而未采取必要措施,将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前述知识产权律师认为,二手电商交易平台基本已经过了野蛮生长阶段,当下需要开始考虑这方面的监管责任和法律风险了。

联系作者:13520629039@163.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