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小镇的冷门生意,不仅全球垄断,还这么赚钱?

盘点中国小镇的冷门生意,不仅全球垄断,还这么赚钱?
2019年04月16日 14:42 正商参阅微博

来自财经早餐;作者:秃如其来的铁马马

你们肯定想问我为什么要用一张“土味图片”做开头?

听我慢慢往下说,很多人清明回农村老家祭扫,带回来这样一条回乡见闻,中国的许多小镇,悄悄地垄断了一些产业,可谓是“藏在小镇里的大生意”。

藏在小镇里的亿万生意

我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中国小镇们的垄断生意:

数据来源:网络资料

除此之外,你还可随手拿起家里樟脑球的袋子,看看是不是广东江门台山市公益镇产的;

买的麦克风开箱的时候看看产地,是不是也在广东江门市;

还有你穿的牛仔裤(在国内买的),三条里总有一条是广东广州增城区产的;

女孩们用的化妆刷,大都是沧州产的,据说占到了全球98%的市场份额。

有个财友是江西人,他对我说,在他们江西省的安义县,据说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铝合金门窗的市场份额,如果装修时想做铝合金门窗,店铺老板十个有八个都是他们江西老表。

对了,表格里列了小提琴,但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还有一种高雅的乐器——钢琴,多数是是湖北宜昌产的,据说产量能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藏在小城、小镇里的生意有些甚至已经席卷了全球。

来详细介绍几个生意的“发家史”。

专供“歪果仁儿”的假发

由于我最近有些“秃如其来”,先来说说假发吧,河南许昌的假发出口额在2016年就超过10亿美元,占据中国出口额的半数以上,这门生意如今养活了许昌20多万人。

大家逛街在高级商场中可能会看到一个假发品牌:Rebecca 。

不知道的以为这是外国品牌,噫!其实这是地地道道咱们中国河南的品牌,还是上市公司哦,你说得劲不得劲?

目前,全许昌有5000多家大小假发作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假发生产国和输出国,其中Rebecca是龙头企业。

而且吧,Rebecca 主要是卖给“歪果仁儿”。

举个例子吧,对于黑色人种女性而言,假发是生活必需品。你能想到的非裔明星和公众人物的头顶,很多都是“假”的吗?

就连米歇尔·奥巴马(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多数时候拗造型,都得靠假发完成。

米歇尔·奥巴马(原本的头发和假发)

据说“歌坛天后”碧昂丝专门批发中国假发,一年就能花掉一个亿。

黑色人种女性天生粗硬卷曲的发质,让她们的头发长长后会变成钢针一样的爆炸式蓬松卷发。

基本就是这样,你自己感受一下

几乎没有黑色人种可以避免这种基因带来的发质问题,男生可以把头发剃短或者编脏辫,而女孩如果想要不同的发型,就只能戴假发。

对于头发的“刚需”不仅限于名人明星,对于黑色人种的女性而言,假发是生活必需品,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

她们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开始戴假发,平均一人有3、4顶;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非洲国家,很多女性愿意花费收入的1/3,甚至一半来购买和打理假发。

有人说,如果一个黑人妹子跟你见面不戴假发,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们关系足够亲近,二是,她完全不在乎你。

对了,最近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零售平台速卖通还发布了一项全球“颜值经济”报告,中国假发成为了最受海外消费者追捧的商品之一,以平均每2秒钟就有一顶假发被买走的速度,登顶海外成交商品的第一名。

报告显示,速卖通上假发成交额最大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南非、荷兰和意大利。2018年,速卖通上假发品类的销量在南非、尼日利亚、赞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以300%的增幅高速增长;在欧洲国家的销量相较于2017年增长也超过了50%。

最受非洲朋友喜爱的当属河南许昌的Rebecca,有些国家的总统、元首用的都是Rebecca 假发,来中国留学的非洲留学生甚至还代购Rebecca假发回国,用上的人说自己“好像是富人了”。

假发的制作材料也有很多,最受欢迎的是由真人头发制作的假发。

当地把未经烫染的、年轻女孩头上剪下的头发称作“处女发”,而这种头发的价格能达到3000-4000元/公斤,要是一大把,可就上万了。据说有些经验丰富的制发老师傅,一摸就知道这头发是云南的、福建的还是印度的。

其实在1989年,Rebecca还是一家叫做许昌县小宫工艺毛发厂的企业。

收头发出身的创始人郑有全在走街串巷收头发的时候意识到,只加工原材料盈利水平有限,他抓住假发生产中的巨大商机,决定自己成立工厂生产假发。

看似走街串巷收头发的小生意,原来参与的是全球产业链、成百上千亿的大生意啊!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对假发行业“失敬失敬”?

打印复印背后的秘密

说完了全世界的,再来个雄踞全国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学校附近开打印店的老板,这些人讲话口音很像(反正都听不懂),难道是一个地方的老乡?

没错,他们都是湖南新化人。

在40年里,这些人发展出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复印产业网络:复印店。

而且复印店只是展现在明处的终端,暗处还有二手复印机的国际贸易、办公耗材国内销售、维修等一个完整的链条,财友们,我没打广告,这真的是一门不易察觉的大生意。

有人说,复印店远不像它们的门面那么简单粗暴。

一旦踏入这些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你就算进了一个隐匿江湖!

除此之外,复印店老板往往是博学多才的,他们比你更懂论文的格式,以及指导老师、或者单位领导的装帧要求;再例如,部分复印店老板还是妥妥的扫地僧,之前看过报道说武汉某高校旁边复印店的老板解答考研题目。

你还别不信,铁马曾经在大学快毕业时亲眼目睹校门口的复印店来自湖南新化的老板给学生指导会计专业的论文…在一旁装订论文的我“目瞪狗呆”。

《长沙晚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数据:新化人开的复印店占据了全国 85% 的打印复印市场。

这意味着,不管你是在东北、西藏、北京、上海还是广东,只要随便走进一家文印店,十家有八家都是新化人开的!

为什么会这样?

新化县是地处丘陵地带的农业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 0.5 亩,人多地少,所以勤劳的新化人民一直有“以技补农”的传统。

这个“技”就是维修打字机。为了调查这个“技”,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冯军旗曾经走访了在京的“新化复印大军”,写出了《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和《“新化”现象的形成》两篇著名论文。

新化复印产业是从流动维修机械打字机开始的,最早的源头是易代育、易代兴兄弟。

其实这两兄弟是修钢板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修好了当年摆在中国人民银行涪陵中心支行的打字机,后来,他们经常找一些单位的坏打字机“练手”。

易代兴说:“我记得潼南县一个学校,我们修不好,就跑了,但是那个打字机给了我机会,我们拿到旅社里边,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来回拆,来回装,我自己慢慢就懂了,这样到了雅安,我们就大张旗鼓地修了。”

就这样,新化复印产业诞生了。

1990年,从事打字机维修的新化人已经达到了5000多人。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文印嗅觉敏感的新化人遇到了更高级、更复杂的机器——复印机。由于都是文印产业,复印机维修技巧又在新化人内部迅速传开。

没过多久,又有一部分人发现:机器不仅可以拿来修,修完了还可以鸡生蛋、蛋生鸡!

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以较低的价格,直接从日本、美国等地买进淘汰的二手复印机,然后运回国内,维修翻新,批发零售。

一个老乡挣了钱,就会把更多新化人带出来。

从这开始,高速打印机的进口,耗材的生产,代用配件的生产,机器的维护保养,最后到图文设计,印刷,整条产业链被新化人占据,当一个产业链被新化老乡从头到尾占领之后,他们的事业就变得越来越顺利。

这种“老乡帮老乡”的特点是,在他们之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是透明的,成本利润一清二楚,不存在吃亏,一个帮扶着一个,新化图文快印走向了全国并且形成了“垄断”。到了现在,文印行业的年产值1200亿左右。

所以,别以为到了大都市才能赚大钱,藏在小镇里那些不为人知的生意其实也十分赚钱,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我们这个时代也并不缺少创造财富的机会,而是缺少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业,做到极致的艰苦创业精神。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意,所处的行业面不大,共同特点就是有着非常强的先发优势,并且伴随着很强的“族群性”,一般的外人很难进入这个产业链。

当然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或许未来某天,就会产生一些技术变革,把他们淘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