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自行车冠军诞生:超越雅迪、爱玛,成为行业“特斯拉”

中国电动自行车冠军诞生:超越雅迪、爱玛,成为行业“特斯拉”
2021年01月24日 18:02 正商参阅微博

中国已经成为车轮上的国家,高铁、汽车、轻型电动车成了中国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下最为火爆,随着新国标的实施,电动自行车的新能源赛道,竞争也愈发激烈。

国内财经管理综合媒体首次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评估,出了一份《2020电动自行车行业价值力品牌(整车)TOP50》,在综合分值上,小牛以95.26的总分值成为了年度榜单冠军。

其后的第二至第四名分别为大名鼎鼎的雅迪、爱玛、台铃、小刀、新日。

规模化之下的科技化

小牛作为新锐公司的代表,从传统电动自行车公司把持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以4年的创业经历,迅速完成上市,创造了神话传奇。

从成立那一天开始,小牛电动就想改变轻型电动车市场的产品格局,因此他们始终以锂电池作为车型的标配,以锂电化、智能化、时尚化作为自己的特点,主打年轻人、都市白领市场。

其目标是建立类似特斯拉的“顶级品牌”。

小牛在国内发展了超过1050个品牌体验店及专卖店,覆盖181个城市,同时,还进入海外38个国家和海外区域市场。

从2017年到2019年,小牛电动销量分别为19万辆、34万辆和42万辆,价格主要集中在3500~7000元区间,在高端轻型电动车市场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也带动了锂电池车型的普及,雅迪、爱玛等头部企业都在学习和模仿小牛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

夺得本届价值力品牌(整车)的冠军位置,小牛凭借的是在科技创新力的综合表现。当然,这也得益于《2020电动自行车行业价值力品牌(整车)TOP50》的标准——不完全以市场和规模化为主要考察内容,而是突出行业内企业的“智造”价值表现。

那么,小牛的科技综合能力事实依据是什么?

作为一个较年轻的品牌,小牛不仅获取了无数的国际设计大奖,而且还有自己的原创“黑科技”。

在获奖方面,小牛凭借旗下的MQi、UQi系列获得了德国红点、德国IF、美国IDEA、日本G-Mark、中国红星、台湾Golden pin、香港DFA等全球7项最主要设计奖。

在“黑科技”方面,小牛开创了智能两轮电动车的新品类。公司自主研发的第 4 代 NIU Energy™ 睿电™ AI 动力锂电系统科技;同时,小牛电动自有的NIU INSPIRE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算法,通过遍及车身的传感器,多维度采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挖掘用户骑行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线的分布,提升产品体验及服务。

小牛的重要价值在于,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国际价值,而且激发了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科技创新。

坎坷中前行

小牛电动的创始人之一李一男,27岁曾就任华为副总裁,出走华为后,担任过很多大公司的重要职位,只是每一个都不长。

在2015年4月,45岁的李一男再次踏上事业独立的征程,创办了牛电科技。

他宣称,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并公布了新的创业项目——小牛电动车。

随后发布第一款车型小牛电动N1,京东众筹7200万,刷新国内产品类众筹纪录。小牛电动N车型在米兰国际两轮车展会Eicma亮相,国内首家电动车保险服务“牛油保”诞生,树立行业新标杆。

好景不长,两个月之后的6月,李一男在深圳宝安机场停机坪出口走廊内被警方带走。

罪名是涉嫌内幕交易,天降坎坷。

好在牛电科技并不是只有李一男一个领舞者。

在李一男入狱的两年半时间里,牛电科技团队各展所长,依然按照既定的节奏舞蹈着。

当时临时上任的COO李彦曾任KKR私募股权基金运营副总裁,重点负责公司管理体系搭建及项目规模扩张。

2016年,小牛电动发布全新小牛电动M系列车型;进军欧洲市场,小牛电动N1S获得天猫超级品牌日电动车行业销量第一,小牛电动全球用户累计骑行里程突破一亿公里。

2017年,小牛电动发布全新小牛电动U系列车型;小牛电动惊艳亮相 INNERSECT,成为首款现身潮流展的两轮电动车品牌;全新概念车 Project X 在米兰国际两轮车展会Eicma亮相。

2018年10月19日,小牛电动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股票。在小牛上市的历史性时刻,李一男出现在纽约纳斯达克小牛电动敲钟现场,显得苍老了许多,他并没有站在舞台中央,甚至在全场大合影中都很难找到他的身影。

这家重新定义了智能城市出行的生活方式品牌公司,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四年时间。

随后小牛电动更是夺得一系列国际奖项。

如今李彦是小牛电动CEO,也是电动车行业风云人物,把小牛电动这个另类存在的电动车品牌打造成国际大品牌,成为了行业科技领域的绝对代表。

结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两轮车市场,市占率约90%。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有限空间下的辗转腾挪也让对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2019年及以前全国保有量约3亿辆,年产量锁定最高3695万辆。

直到2019年的《新国标》的实施。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随着外卖配送、线上买菜、快递等即时配送业务的成熟,这个行业也将产生大量的新车需求,且即时配送用车5年内换车数量将是普通车主的6-7倍。

据方正证券推算,这个需求规模在2025年将超过1000万辆。

2017-2025年即时配送用车需求规模

来源:方正证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