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最爱的Manner:创始人身家72亿、员工却自比“牛马”

中产最爱的Manner:创始人身家72亿、员工却自比“牛马”
2024年06月25日 09:17 正商参阅微博

万万没想到,精品咖啡品牌Manner短短两天被爆出三起咖啡师向顾客泼咖啡粉、扇顾客耳光与顾客互殴的冲突事件Manner也靠着“打顾客”登上了舆论热搜

事后,Manner回应涉事的女员工已经被辞退,男店员也已当面向顾客承认错误并道歉,双方已达成和解。

但这还是没有得到消费者们的谅解,网友隔空喊话:要把员工当人”。

舆论发酵之下,Manner在6月21日发布致歉声明,称对当事咖啡师伙伴进行了安抚,接下来会优化门店运营安排,也会加强对咖啡师伙伴的日常关心。

Manner正遭受着消费者的致命灵魂拷问,也撕下了咖啡茶饮行业的遮羞布。

01

虽然有个“洋名字”,Manner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

Manner咖啡创立已有近十年的历史,2015年在咖啡文化盛行的上海诞生,主打性价比精品咖啡,一经出世便俘获了不少粉丝,被称为“上海咖啡性价比之王

创始人韩玉龙学的是兽医专业,后来做了3年摄影,2012年因为爱好在老家南通开了家咖啡店,后来去到上海创业。

韩玉龙称,市场并未给咖啡师足够的回报,他希望这个职业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不想要机械化,不想抹杀掉每一个咖啡师的个性”。

最早一家Manner门店只有2平方米,价格在15-20元左右,店内咖啡师正是韩玉龙的女朋友陆剑霞。

Manner走的是小店高坪的路子,这在当时也属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此种模式下,Manner第一家店就做到了日营业几百杯咖啡,这在当时咖啡市场还是很少见的。

除了四处寻找好豆子,为了不牺牲咖啡品质,韩玉龙还曾拒绝Manner做外卖。

精益求精之下,Manner咖啡在上海仅开出第3家门店后,就被风投看中了。

2018年,Manner喜入8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是“风投女王”徐新创立的今日资本,当时Manner估值就达到了2亿元人民币

此后Manner更是俘获了H Capital、淡马锡、美团龙珠与字节跳动等巨头的投资。

尤其是2021年6月字节跳动入局后,Manner估值达到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4亿元)。综合当时不足200家的门店数量,Manner单店估值过亿元,这要是换成纸币,店面赛都塞不下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一位投资Manner未遂的投资人称,截至2021年1月底,Manner除去人工、店面等成本,能够保持10%以上的净利润,毛利率为50%,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星巴克

资本加持之下,门店迎来快速扩张。2022年,Manner线下门店382家,2023年突破1200家,今年年底预计突破2000家。也是得益于门店的快速扩张,Manner咖啡创始人频频出现在各富豪榜榜单中。

2024年,39岁的韩玉龙和31岁的陆剑霞夫妇身家达到72亿元,入选《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排在榜单第3058位。

不过眼下热议的“Manner员工工作强度”,却让“72亿”这个数字显得极为刺眼。

02

同为打工人,悲喜不相通。

“梦中情司”胖东来因在公司内部设立“员工委屈奖”备受外界好评,而作为网红咖啡品牌的Manner却因冲突引发了外界对其员工工作强度的热烈讨论。

据现场视频,三起事件涉及顾客催单、投诉,员工撤单、情绪失控等等,口角争执上升至肢体冲突,甚至出现了男店员冲出柜台殴打女顾客的恶性事件

咖啡爱好者们对于Manner一向是有粉丝滤镜的,此事一出,滤镜“啪”全碎了

事件发生后,更有Manner员工月薪约5000元”、“多位Manner咖啡师自曝工资低强度大”、“Manner老员工把自己比喻成牛马的多个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暴露出Manner咖啡在员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的现状。

咖啡师曾经是一个人人向往的浪漫职业,但在高压环境下,也卷出了一些悲情色彩。

以Manner的咖啡师为例,为了区别于瑞幸们的全自动,Manner用半自动咖啡机,这需要咖啡师有更高的把控力;为了降低成本,普通门店(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里只配备一个咖啡师,而这位咖啡师并非只负责制作咖啡、拉花,还有打包、补货、店面消毒、咖啡机清洁等一系列工作。

而根据之前媒体报道,Manner咖啡师工作时间一般是每天早上七点到晚上的十点,一天最多要做333杯咖啡,一杯咖啡平均用时2.7分钟。

粗浅算一下的话,若想成为一名Manner优秀员工,其工作时长大概也是15个小时

若遇到消费者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加冰、加奶,则会更耗时。而完成这300多杯咖啡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咖啡师一直“满档”,甚至咖啡师吃饭、上厕所等等都要被计算在内,店内还设置了监视器和订单系统的倒计时,时刻提醒着员工不要偷懒。

有Manner店员上厕所还贴了“WC(10分钟)”的说明,并开启了倒计时秒表。

而这一切都是谁在掌控着?算法。

算法比人还要卷,只会求最优解,而不会将消费者的需求纳入个性化设计,这也就意味着中途的每一个突发小事故都可能演变成更大的事故。

还有人爆料店员累计被退单3次就会被辞退,这也很好的佐证了为何遇到催单的顾客,店员会失控,他们面临的是严格的系统管理和人力、算法的双重考核压力

相比之下,瑞幸、星巴克等咖啡厅的情况要好得多,每个店面配备几个员工,轮班倒加明确的分工,工作压力轻了不少。

而这样苛刻和努力的员工们,能拿到多少工资呢?

据“MannerCoffee招聘”今年5月发布的招聘推文,咖啡师门店管培生开出的岗位薪资为8000元(北京、上海、深圳培训考核通过后)。

另有Manner咖啡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即便是一线城市,Manner咖啡师的月薪基本约在5000元左右,除非员工疯狂加班、舍弃双休,才能拿到额外薪水奖励。

03

Manner想要的又好又快又便宜,可能吗?一个网友的吐槽很好的解释了一切。

Manner直营模式下的门店扩张,意味着成本将极速上升

韩玉龙本质上还是一个做产品的,坚持用半自动咖啡机制作咖啡,也不在原料上过分削减,要求采用烘焙好20天以内的云南优质咖啡豆,牛奶原料则使用定位中高端的本土品牌朝日唯品,其单杯咖啡粉的用量,素来坚持 21.5g的粉量,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所以“保持调性+降低成本”的双重压力之下,Manner最终把“魔爪”伸向了员工。

老板既要、又要、还要,也只能由打工人买单。

在爆单的狂风暴雨到来时,长时间连续埋头做咖啡的MANNER人有一种专属的平静的疯感,无论是客人催单还是外卖员对线,都是心如死灰地去看待

一位已经离职的咖啡师说,常看到网上有人吐槽MANNER服务态度不好,因为实在是笑不出来。

自媒体“有数DataVision”曾在2023年做过数据对比,Manner以单店500单的日单量领先于瑞幸(400单)和星巴克(330-375单),但人工成本的支出比例却低于瑞幸(15%-16%)和星巴克(18%-20%),仅有12.5%。

低于星巴克或许可以理解,但做精品咖啡的Manner,人工成本却比做自动化咖啡的瑞幸更低,这并不合理

随着门店扩张、人员需求增加,咖啡师除了被要求极致的人效,其福利也没有得到保障。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布的茵赫实业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缴纳五险的员工人数为1225人

一名咖啡从业人士表示,相比于正式员工,很多咖啡门店喜欢聘用兼职员工,因为这部分员工不需要缴纳五险一金

04

数据显示,从2022年到2028年,中国现磨咖啡消费人群渗透率预计将从7.4%增长到14.1%,业态繁盛的同时,Manner咖啡所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一方面,Manner咖啡在门店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明显。比如星巴克入华20多年,门店数已经多达7920家;起死回生的瑞幸咖啡,在全国的门店数已经达到19503家;2022年才创立库迪咖啡,也已在全国开出6942家门店。

另一边,以瑞幸和库迪为首的咖啡品牌率先打响了“9.9元价格战”,进入2024年,咖啡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了。有着“万店之王”称号的蜜雪冰城也孵化出了现磨咖啡子品牌幸运咖,其价格仅为5元至10元人民币。而据窄门餐眼数据,Manner咖啡的人均消费为21.38元,价格上更没有优势了

此外,茶百道推出的咖啡子品牌咖灰、喜茶推出的茶咖品牌喜鹊咖、茶颜悦色推出的咖啡子品牌鸳央咖啡、7分甜推出的咖啡子品牌轻醒咖啡,也都已加入这场“咖啡大战”。

价格战带来行业压力没有人能幸免。企业普遍面临毛利率极度压缩、成本高企的问题,就只能通过疯狂扩张规模来提升业绩,这份压力自然也卷向了咖啡师等打工人身上。

打工人崩溃的反噬,对整个品牌的声誉和资产又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瑞幸咖啡就曾因要求咖啡师每小时洗手一次而导致“手烂”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只不过这次终于轮到了Manner头上,只能说,Manner内部矛盾积压已久

千里之堤,往往溃于蚁穴。如何避免此类恶性循环,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命题,也是Manner能否持续立于鳌头的关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